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0年代中期 ,李健吾、朱自清等人的诗学批评 ,肯定了李金发诗歌在意象的创造方面的价值。李金发自身的诗歌意识 ,也十分重视意象创造在诗歌中的地位。诗中拥有的“移人的异国情调”,使他关于异国风情、文化、习俗的描写 ,以一种新奇的气氛和色调进入新诗的意象世界。他笔涉女性时敏锐的感觉与细腻的观察 ,给诗中的意象带来了特有的异国的色彩。现代大都市充满矛盾的生活和气息 ,进入他的感觉和想象 ,使他的诗中出现了一些富有新鲜感的多样呈现的城市意象。这些异域城市意象创造的尝试 ,在新诗现代性的发展中 ,具有美学探索的前驱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住在火里的人》是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马纳瓦卡"小说的第三部。小说中的"火"象意象具有双重象征含义:一是小说中的童谣所象征的充满痛苦煎熬的现实困境,令人想要逃脱又深感无力。二是小说中喻指的《金枝》中的神话学意象,在"火"的困境中只要保有檞寄生这一核心,便不会被火毁灭。"火"的意象层次丰富地展现了斯泰西的个人追寻和成长历程,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女性"和"生存"这两大主题的一贯关注。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三个典型意象入手,分析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灵世界中对成长和现实的叛逆、对纯真的寻求与渴望。  相似文献   

4.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用44个短篇小故事叙述了小说中女主人公在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与父权制多重压迫下的成长经历。作品着意淡化其成长的时间维度,在非线性逻辑拼贴的故事中突出小屋、墨西哥裔社区等空间意象。审视美国墨西哥裔女性成长过程中复杂的生存空间,从家庭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三个维度揭露了美国墨西哥裔女性在家庭空间遭受父权制剥削和在社会空间饱受种族歧视的艰难处境。物理空间的生存困境迫使她们在精神空间中追寻自我价值和意义,展示了女性独立自主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5.
顾城的诗歌中运用了很多不同的颜色意象,这些颜色意象在他的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表达作用。从顾城诗歌中的颜色意象入手,通过对他诗中的颜色意象的分析,去解读颜色意象在他诗歌中所起到的不同凡响的作用,进而走入他的诗歌及其思想世界,探寻他的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小说《盲刺客》中运用了大量的溺水意象。本文借助精神分析学和弗莱的原型理论,探讨溺水意象背后的文化心理和作家的创作意图,指出溺水意象反映了女性和加拿大民族的生存困境,通过溺水之旅反省自我,寻找自我,得以重生,实现自我成长和民族觉醒。  相似文献   

7.
阿尼玛作为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提出的重要原型,主要指男人潜意识中的女性原型意象。乔伊斯名作《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里几位重要女性作为斯蒂芬潜意识里的阿尼玛意象,对他从懵懂到成熟的不同成长阶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时母亲有一种复杂而矛盾的爱。童年时期的生命体验和成年后的命运遭际使他陷入生存困境和精神痛苦。现实中的郁达夫渴望拥有一种温馨的、理想的母爱,反映在其作品中,则是他创造了一个母亲意象世界,建构了灵魂的安居工程,从一而获得自我灵魂拯救。  相似文献   

9.
张碧 《文教资料》2007,(3):52-53
陶渊明的诗文中有大量“鸟”的意象,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其人格特征。陶渊明虽具有一定儒家入世思想,但总体来讲,仍以归隐居主;在生活理想方面,他追求恬静安适的个人生活;人生观方面,他抱着任真达观的态度,摆脱功名世俗之累。这几个方面的人格,都从他笔下“鸟”的意象得到不同体现。  相似文献   

10.
论《看不见的人》中的"眼睛"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尔夫·艾里森在小说<看不见的人>中采用了大量的眼睛意象并赋予其不同的象征意义,从而生动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他眼中超越现实和虚幻的外在物质世界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善于借用各种意象。其诗作频繁出现水、鸟、树等各种意象,玫瑰这一意象也是叶芝诗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意象包含了多层象征意义,同时赋予诗歌多重涵义。本文以《恋人述说他心中的玫瑰》为例,说明意象对诗歌的巨大作用以及叶芝对诗歌中玫瑰意象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苍老的浮云》中意象的解读,重点从意象的种类、意象与故事神秘氛围以及意象与人的精神挣扎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以此探寻残雪精神世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象征 ,是乔伊斯常用的一个艺术表现手法。“玫瑰”,作为一个反复出现的象征意象 ,在《画像》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小说中玫瑰的象征意义 ,玫瑰作为涵盖作品内容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及其在记叙主人公成长经历过程中所发挥的意象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塑造了许多经典女性形象,其中润叶和晓霞最受他青睐,她们一个温柔执着、一个热情大胆,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下的新时代女性.基于以上分析,从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爱情经历出发,旨在探究在时代背景下女性当时的生存处境、成长困境以及她们身上散发的不平凡魅力,以期为当代女性对爱情和婚姻的选择提供一些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15.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词人,其词风格凄清、哀婉。这种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缘于他词作中意象的选择。在他笔下即使生机勃勃的事物也备受磨难,处于一种残缺状态。这独特苍凉的意象群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对悲剧生命的深刻理解。他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与其词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悲剧的生活导致了那些悲凉意象的产生,而残缺的意象又折射着他缺失的人生。文章从纳兰性德词意象的选择入手,从其词纷纭多姿的意象世界中反观其内心悲剧性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6.
金庸的武侠小说广泛传播,与小说叙事中包含特定的文化心理原型有密切的关系。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洞穴意象实质是个体和传统文化结合的文化心理原型。主人公出入洞穴具有"再生仪式"的特征,它负载着主人公成长中克服困境的叙事功能,读者在阅读中也体验着这种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看不见的人》中相关场景描述为基础,探讨黑人文学作品中黑白意象运用的象征寓意。该意象与叙述者亲身经历交织,隐喻表现在白人主流社会中黑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并且具有普适性,超越文化、种族及意识形态的范畴,揭示出个体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8.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呕心沥血之作,也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孙少平是这部小说中具有经典意义的形象,他以一个硬汉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弱者的卑微生存及其奋斗历程。然而他的硬汉气质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的,而是伴随在人物成长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9.
苏童是个说故事的好手,他借助文本来表达心中的这种复杂的感情,从而依靠想象来获得现实。在文本世界中他借用许多的意象来成就自己的感情,在意象群中体现了对审美的自觉追求。他在想象的文本世界中虚拟自己祖辈的故乡,还有香椿树街少年的生活,在想象中飞翔,也在想象中失落了。  相似文献   

20.
大厅和荒野是古英语诗歌《贝奥武甫》中一组重要的空间意象,二者的对立表现为有秩序的文明社会和混乱的自然世界之间的冲突。人物的发展离不开他所居住的空间。为了保护文明的边界,贝奥武甫经历了与怪物的三次搏斗,在此过程中成长为真正的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