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世纪西方国家德育理论流派纷呈,德育模式和方法也丰富多彩。其中,人本主义德育理论对当代西方国家的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产生的影响尤为深刻。由于受人本主义德育理论的影响,当代西方国家的德育模式、德育方法呈现出明显的人本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东盟各国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国家的高等院校甚至是依靠欧美国家的帮助建立起来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东盟国家努力保护本国文化,采用多种形式在高校开展德育工作,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综合德育体制。  相似文献   

3.
西方背景下,德育理论先干德育模式产生,德育模式的建构有着完备的德育理论做指导.但是,中国由于教育经历了"文革"十年的颠覆性破坏,理论的建构和实践模式的运作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所以德育理论和德育模式是在交织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一方面道德教育理论的丰富促进了德育价值的进步,进而促进了德育模式的开展;另一方面,德育模式实施所收到的良好成效进一步端正了德育价值和生成了新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社会意识的教育,因此不同国家由于其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使道德教育在内容形式上也会呈现出众多的不同,其体现的主要方面即是德育在内涵、功能及定位方面的不同,它们是德育的基本理论基础,因此,对中西方两种不同体制下德育内涵、功能及定位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明晰把握德育的深层规律,对促进我国新时期的德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但社会制度的不同并不妨碍我们借鉴和吸收。当然在借鉴和比较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较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在借鉴中寻求高校德育的有效作法。一、西方高校德育的目标及内容一个国家高校的教育目的最能反映这个国家教育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因为无论什么性质的国家都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适合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价值观念、宪法、独立宣言,核心就是维护私有制,即资…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历史发展的不同,德育思想的内涵也各具特色。认真比较中西德育思想的异同,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和建设大有裨益。西方把伦理学称为道德哲学,中国伦理学也有久远的历史。中西方对道德教育都非常重视,在伦理思想与道德规范体系上,西方是以个人为本位;中国是以国家为本位。在德育思想的规范上,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在德育思想方法上,西方强调“进取”、“外求”;中国则重“内省”、“克己。”  相似文献   

7.
人性理论是德育的基础理论和根本依据之一,中西方传统化对人性的不同理解,形成中西方传统理论德育在德育目标设定、德育内容选择和德育实践方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西方德育方法受到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功利主义、自然主义等哲学流派的影响,在哲学观上实现了对传统德育方法的继承、批判与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受教育者的尊重、提倡自然的教育、注重世俗化、务实性等特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尤其是现当代,西方国家从多个学科角度研究道德教育,形成了各种流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状态.实用主义德育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品格教育运动"、社会学习模式、认知发展模式、行为主义模式、体谅模式等,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梳理西方近现代道德教育方法发展脉络,分析西方道德教育方法发展的特点及转向,有利于归纳与借鉴西方道德教育方法发展对我们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传统德育的人性论基础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理论是德育的基础理论和根本依据之一,中西方传统文化对人性的不同理解,形成中西方传统德育在德育目标设定、德育内容选择和德育实践方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学校德育形态的每一次变革与发展,都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或转型息息相关。古典德育中"德化与立德"的经典理论争论,奠定了东西方不同的公民德育实践取向,并影响了现当代科学化与专业化的发展轮廓。虽然有争论,但从比较的视域来看,全球化时代东西方德育发展在很多方面存在共识:德育目标重视传统价值、德育内容强调核心价值、德育教学从灌输转向...  相似文献   

11.
灌输在中西方德育不同历史阶段扮演着不同角色。在西方德育实践中经历了宗教式灌输、进步主义教育反对灌输和灌输的再回复,在中国德育实践中经历了小农经济宗法等级制的灌输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性德育兴起与灌输的矛盾。通过中西方德育历史的回顾与比较,可以明确灌输的价值所在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价值澄清德育模式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广泛流行和使用的学校德育方法。应在分析价值澄清的德育模式产生的时代背景、含义、理论观点及具体方法的基础上,明确其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显著特点,进而明确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现代高校德育模式主要以知识化、思维化的知性德育为主。知性德育发源于西方理性主义传统,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主义思潮的推进而逐渐形成,并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现代德育潮流。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单一的知性德育培养模式逐渐暴露了种种弊端。"知行互动"的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探索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知性德育模式下"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的问题,既能继承知性德育的优点,又能超越知性德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今学校德育的诸多误区源于德育对象主体性的失落,势必对人类社会的道德发展产生阻碍.纵观本世纪西方德育的主旋律与新动向,作者提出:依仗实践,合理发挥学生在德育实践中的主体性、提升其主体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依此设计了一种新德育模式,其基本教育过程为:  相似文献   

15.
体谅模式是以道德情感为主线,以“教学生关心”为主要特征,以人际一社会情境问题为中心的德育模式,在西方德育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欧美的中小学德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由于我国高校德育中存在缺失关心的情况,因此,体谅模式对改善我国高校德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体谅模式的特点及其优势,结合我国高校德育的现状,对体谅模式在我国高校德育应用的策略进行了简单探析。  相似文献   

16.
德育比较中存在浪漫化和妖魔化两种倾向,与之并存的还有对中西方德育范式的严重误解。对中国德育范式的妖魔化,是德育研究中贬低中国德育范式的重要原因。中国德育范式在学术研究中往往被涂上泛政治化、学生不自由等标签,但事实并非如此。而在对西方德育范式的浪漫化背后,西方德育范式的现实实践也存在重大问题与缺陷,特别是严重的校园暴力和忽视德育内容等。德育比较需要客观,并需要关注相应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日本德育体系立足本国的传统和国情,吸收东西方思想文化的理论精华,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中心内容和政治目标,采取学校、家庭、社会多方位配合的综合性途径,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相融合的突出特点。深入研究日本德育的特点,对完善我国德育体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檀俊宝 《中国德育》2008,(11):83-84
1.在中国,“德育实效低下”的局面一直无法改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德育的强制灌输模式。事实上强制灌输模式的无效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等保留较多灌输痕迹的东方国家中也都有明显的表现。因此专门、专业的对策意味着我们必须找寻一种坚持价值引导但又不回到强制灌输老路上去的德育模式。而借鉴美学精神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代德育模式分类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德育模式是德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当代德育模式进行分类研究,无论是对于德育理论发展,还是对德育实践的有效进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当代德育模式从不同视角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每一类德育模式的主要特点,并探讨了德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德育作为一个世界性话题,关系到每一个国家的思想、道德和教育发展。中国德育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遵循集体主义原则,重点在于对他人和社会问题上个体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主要内容是对权利、义务、责任进行强化教育。与中国德育不同的是,西方国家的德育旨在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出合格公民,重点在个人,对个人权利、品德和个性的维护、尊重与支持,西方国家的德育通常以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尤为重视个体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