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光山方言指示代词“恁”单用时混淆近指和远指,跟近指“这”和远指“那”并举使用时相当于中指。由基式“恁”可以派生出系列指示代词。现代汉语指示代词三分和混淆近、远指在方言中大量存在,指示代词三分和使用者的心理认识有很大关系。“中指”并非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指示代词,跟近指和远指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光山方言属中原官话,其指示代词有三系:"这[te31]"系、"恁[n3′1]"系和"那[la31]"系,中指"恁"系较有特色。文章结合语例对光山方言的三分指示代词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区分和描述,也考察了光山方言中指代词"恁"与人称代词"你"的音义关系,为有关语言学者进一步研究汉语指示代词的三分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西闻喜方言的指示代词有很特殊的地方。首先,它与普通话不一样,普通话的指示代词是二分的(近指与远指),闻喜方言的指示代词是三分的。其次,它与许多指示代词三分的方言也不一样,一般三分的指示代词是分为近指、中指和远指,或者是近指、远指和更远指,而闻喜方言的指示代词不是这样三分的。  相似文献   

4.
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仁怀方言中保留了一些近代汉语指代词,而这些指代词在普通话中已经不用。本文讨论了几个指代词在近代汉语和方言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5.
<正>乜 mei~(55)〔mei~(55)〕怀化话远指代词,相当于普通话的“那”,“~儿”即“那里”。字书无此音义,但山东话此字正作指示代词,鲁东鲁西为远指代词,鲁北则作中指代词,读音略别。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黄冈方言量名单用的情况,归并其类型,计算其认可度,考察其语用特征。黄冈方言最具代表性的三类量名结构是:动前量名结构、特定句式中的量名结构、“从句+量名”结构。动前量名结构在黄冈方言中既可以表有定,又可以表无定。前者出现在指称现场事物的情景中,后者只出现在主题判断句中。这类量名结构的认可度不高。含量名结构的特殊句式包括静态存现句、极性否定强调句、价格句、分配句、提示句。黄冈方言的从句结构可以省“指”留“量”,在类型上靠近量词发达型方言,但量词不能取代“的”充当联系项,处于语法化程度较低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汉语相关官话方言中"把"字处置句存在复指代词形式,这些形式从历时上看有共性特征,但在共时层面有一些差异特征,包括动词结构的形式、复指代词的强制使用程度、否定可变换性、"把"字句独立性及复指代词在句子中的位置等方面。通过考察官话区中的罗山方言、常德方言、巢湖方言、英山方言、孝感方言、公安方言和九江方言等拥有的演变特征的数量,我们得出这些方言点代词复指功能的演变从弱到强的等级序列,即巢湖方言复指代词的演变特征最少,也即演变程度最弱,公安方言强之,孝感方言又强之,罗山方言、英山方言再强之,九江方言和常德方言的演变等级最高。这一研究为推断共时层面具有共性句法特征的不同方言点在形式上的关联提供了另一视角。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一般都只用一个概念表示。在形式上有单数和复数之别,但在句子中没有主格和宾格之分。如:“我”(我们)、“你”(你们)等。但有些方言性代词除外,如“侬”,是第二人你“你”之意。而古代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往往就是一个称词,由几个概念来表示,且形式上没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在句中的用法也不同。如:“吾”一般不能作宾语,“之”则不能用作主语。现将初中学过的同义异字人称代词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9.
甘肃方言几类实词中存在的一些语法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话为参照,甘肃方言有几类实词如代词、形容词、动词中的一些语法现象很有特色。其中,武山、甘谷一带方言中的疑问代词“阿谁”很可能是从古藏缅语族的语言里借来,并作为藏缅语的底层一直被保留下来的。此外,甘肃方言代词和动词的一些语法现象还为当前汉语有没有“格”和“体”的语法范畴的讨论提供了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10.
普通话与方言间存在“同词异义”(或说“同名异实”)现象,它指写法和读音都完全相同的某个词,在普通话中表示的意思与在方言中表示的意思不尽相同,有的还截然相反。这种别有异趣、值得探讨的语义现象在普通话和零陵方言中就较为突出,如“爹”“爷”“公公”三个词,是汉语  相似文献   

11.
张玥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1):31-32,43
在词汇系统中,人称代词被认为是发展变化最为保守的词类,因此在研究中通常倾向于借由共时层面的语料去追溯历时的原型。然而吴语的人称代词系统却往往在形式上表现得参差不齐,难以循其规律。作为吴方言一支的上海话,其人称代词也同样具有这一特性。本文就此观点展开讨论,并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新派上海话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进行重新分析。同时对上海话复数人称代词中标记"拉"的语法、语音地位进行了考察和剖析,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天水方言人称代词述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天水方言人称代词表达方式、语义语法特征等方面,单数形式与汉语普通话基本相同,复数形式情况较为复杂,或自古语的沉积,或自身语音屈折,或自合音形式;且复数特殊语用现象丰富、突出,特别是复数单用,使人称代词的基本意义在语用中常常发生变化,是语用中的转义。  相似文献   

13.
敦煌本《搜神记》的代词研究,至今还是空白,本文以此切入,在穷尽性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描写、定性分析,对语料中三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以及疑问代词它们各自的形式、语法功能、语用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写,对所涉及的部分语法现象作了解释。还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将敦煌本《搜神记》某些代词和近代汉语代词进行了比较,反映了两者之间的不同,进一步说明了作品的年代应该是在晚唐五代之前,可追溯到初唐甚至更早。  相似文献   

14.
汉语和蒙语是形态类型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汉语和蒙语的人称代词在意义、类型、句法功能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格”作为一种语法范畴。典型地反映了汉蒙两种语言不同的民族特点。蒙古语作为粘着语,用“格变”作为名词和人称代词词形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一套完整的变格体系。蒙古语通过主格、属格、宾格、向位格、从比格、和同格等格变表示语法意义。作为孤立语的汉语没有“格”范畴,汉语主要通过词序或虚词来表示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5.
湖北黄冈方言的差比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比句用来比较事物的高下。黄冈方言的差比级的表达形式灵活多样,比较词运用丰富,对比古汉语、普通话的相关句式,黄冈方言差比句顺行结构、逆行结构两种形式并存,其运用受一定的句法条件的限制,各具不同的表义功能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发现,在《楚辞》屈原和宋玉的作品中,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由“余(予)”、“吾”、“朕”、“我”组成,其中,“余(予)”句法功能最完备,“吾”宾语功能存在不足,“朕”不作定语,“我”不作宾语,且这些第一人称代词都不具有谦敬功能。  相似文献   

17.
儿尾词作为汉语小称的一种主要形式,始于汉魏,发展至今天,南北方言已经大不相同。广西平南大成话小称后缀主要是"儿",从词根属性、词根词性两方面分析平南大成话小称儿尾的基本类型;并总结小称"儿"尾在大成话的语法功能及特点,以期对平南大成话小称"儿"尾词的概貌做一个基本描述。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方言中,"非"是作为程度副词来使用的,其语义与句法结构形式都跟普通话有较大差异。"非"以单音节形式作程度副词使用既不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又与现代汉语的用法相差甚远。大理洱海沿岸地区白族话中用[φ44]作程度副词,它是白族话固有的词语,随着民族的融合及文化的交流,[φ44]这一白族话中的程度副词被汉族吸收、借鉴,成为云南方言中特有的表程度的副词。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方言中,"非"是作为程度副词来使用的,其语义与句法结构形式都跟普通话有较大差异."非"以单音节形式作程度副词使用既不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又与现代汉语的用法相差甚远.大理洱海沿岸地区白族话中用[φε44]作程度副词,它是白族话固有的词语,随着民族的融合及文化的交流,[φε44]这一白族话中的程度副词被汉族吸收、借鉴,成为云南方言中特有的表程度的副词.  相似文献   

20.
南京方言声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方言的两字组有五种常见的连读变调现象 ;上声字儿化以后声调读如阳平 ,“菊花脑”读如“菊花劳”之类现象可能是儿化变调的残迹 ;修饰亲属称谓名词的单数人称代词定语有读如阳平的变调情况 ;轻声与有些连读变调、声调组合会出现较多的交叉音位现象 ;南京话的入声的特色是“高”和“紧” ,南京话在稳定地保持着入声这一调类的同时也具有向普通话靠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