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所有感觉器官都正在被仿造。在电子眼睛、电子耳朵、电子皮肤相继问世之后,英、美等国一些科研机构不久前又相继研制成功具有嗅觉功能的电子鼻,不仅使人造感官功能有了新的突破,而且使气味测量得到更为科学准确的保证。电子鼻的基本设计和人的鼻子构造相同,它通过监测空气分子的传感器与电脑连接并转变为信号来实现嗅觉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随着电子科学技术和味觉传感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舌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电子舌技术在目前的食品检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通常都是以类脂膜作为主要的传感基础制造形成的一种类似于人味觉感受方面的食品物质检测技术。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子舌技术的概念与构成原理,并就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无线传感网络融合了传感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向。介绍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节点结构、网络体系,重点研究分析了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各项关键热点技术;介绍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无线传感网络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08,(4):10-10
糖尿病使病人的气息发出甜味,而发出腐败气味的伤口则意味着感染——古代的行医人员没有现代高度发达的技术,他们通常靠嗅觉诊断疾病。现在,科技正在使这项古老的手法变成现实。工程师正在仿照人类的鼻子来开发电子鼻,为不断寻求微创技术的医生开拓出一个崭新的领域——利用鼻子了解人体状况。  相似文献   

5.
传感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神经中枢,光纤传感则是一种新兴的现代传感技术,由于它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以及抗干扰、抗各种恶劣条件等一系列优点而成为传感领域的姣姣者,因而在光学与光电子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光纤传感划分为非功能型和功能型两大类:前者简单易行、无需特殊技术,因此已被广泛研究,并有相当数量进入实用化,功能型传感则要求条件苛刻,多数仍处于研制阶段,但因其具有极高灵敏度,属于高性能传感类,故仍为光纤传感的主要发展方向。文中以表格形式概要列示了这两类光纤传感的基本状况,表明光纤传感有广泛应用前景。光纤传感器今后发展趋势是:加速光纤传感器的实用化进程,大力开展光纤传感技术的集成化研究,积极开展多功能光纤传感及其网络化研究,以及不断推出新型光纤传感器并开拓新的应用领域等。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之下,各类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加的广泛,其中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近年来得到较快的发展,并且被广泛的应用于各领域,对促进生产生活水平,以及人类健康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无线传感器在工业领域应用较广,本文就无线瓦斯传感器,以及无线传感路由器的设计,比较分析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优势,以期对促进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金磊 《科学中国人》1997,(10):55-59
人的五种感觉器官和部位,即眼、耳、鼻、舌、身,分别具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热、湿感觉等官能。它们同时又是人类与周围环境交流信息的通道。与之相适应,便有所谓视(光、色)环境,声环境,热、湿舒适环境以及气味环境等。从人的心理、生理角度出发,人类越发关注声环境问题。因为噪声污染不仅仅危害着人类,更成为当今社会难以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环境监测中生物传感技术进行分析,同时将该项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通过长期的监测总结出生物传感技术的技术要点。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能够使环境的监测成本得到有效节约、使监测的效率得到明显提升的高科技技术,同时也是当前应用极广的技术,不会对环境造成再次污染。  相似文献   

9.
马晨 《发明与创新》2006,(11):36-36
作为生物力学、应用软件、传感技术、材料科学和计算机处理等诸多领域科技的结晶,机器人不仅充分满足了人类的想像力,更将直接改变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由于印刷和音像技术的普及 ,人类的视觉和听觉传播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 ,触摸屏技术也使触觉传播开始登场亮相 ,但嗅觉和味觉却始终是传播技术的死角。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的两名科学家已经在利用电脑发展嗅觉传播技术方面取得一些进展 ,有望填补多媒体传播时代的空白。魏茨曼研究所的哈雷尔和兰切特教授表示 ,如果他们的技术取得成功 ,人们将可以在上网、看电视、看电影、玩电脑游戏甚至打电话的同时接收到相应的嗅觉信号。嗅觉传播技术还将给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带来新的便利 ,因为顾客在网上购物时将可以同时闻到商品的气味 ,使他们有身…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业遥感技术与应用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森林资源、荒漠化、湿地、灾害和生态工程等方面总结了我国林业行业遥感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家需求与行业发展,提出了我国未来林业遥感发展的几点建议,即大力推动林业遥感卫星、航空遥感平台、林业遥感信息产品标定与真实性检验场、林业遥感综合服务平台等天、空、地一体化应用体系的建设,加大林业遥感应用研究投入,不断提升林业遥感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当代遥感科技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或航空平台对地物进行特定电磁波谱段的数字化成像观测,业已成为人类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多领域空间信息应用的核心技术手段。文章概述了当今主要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21世纪遥感科技的高空间、高光谱、高时间分辨率的"三高"时代发展特征及其他重要技术突破,介绍了遥感科技在国民经济、生态保护和国防安全等多领域应用情况,讨论了未来遥感科技发展的几个主要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分析在网络群体事件中驱动众多行为不一的网民集体性地参与互联网舆论建构的内在动因和机制。本论文是该研究的第一阶段研究成果,旨在回答在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个新闻事件发布的互联网中,为什么众多网民会集聚性地关注其中少数几个新闻事件的原因。借鉴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知名网络论坛的热点帖子标题,挖掘出中国网民浏览帖子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心理距离、共同感知和表达技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中国网民心理感知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影像光谱特征的景观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丁丽霞  王人潮  周斌 《科技通报》2005,21(3):266-271
以浙江省沿海地区为例,利用遥感光谱信息和系统聚类法,对景观进行区划,结果综合反映了地貌、气候等自然因子及其与人为活动相互作用造成的区域性差异与特征。从而得出结论,利用遥感光谱信息特征进行大面积景观分区是有效的、客观的、快速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适应压缩图像技术的发展,针对图像重构对于资源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压缩医学图像方法,首先描述压缩感知图像中组成部分,然后在稀疏变换方面引入了字典学习概念,同时引入SCAD函数,有效提高了稀疏变换的要求,对于图像的降噪具有一定的促进,在重构算法部分引入了加权系数概念,使得改进后的算法使得回复重构具有更强的约束,通过测试函数证明,本文的算法在医学图像具有比较好的压缩效果,优于传统的重构算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比值变换、IHS变换、主成分变换和合成比值变量变换等4种影像融合方法对QuickBird多光谱和全色遥感影像进行融合,并利用偏差指数、平均梯度等指标对融合效果进行定量评价;运用最佳指数因子确定参与成图的多光谱影像的波段.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比值变量变换法的融合效果最佳;最优波段组合为431,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物判读分析依据,用于QuickBird遥感影像目视解译;采用容差格网矢量化技术进行遥感影像的屏幕矢量化,制作了1:2000比例尺农业园区底图。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遥感技术在国际上兴起,自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以来,中国开始进入空间时代。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遥感在我国也受到高度重视,得到快速发展。我国已形成了自己的遥感卫星系列,如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资源卫星、环境与减灾卫星等。灵活、机动性强的航空遥感也在应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遥感应用是我国发展遥感科学技术的重点,30多年来遥感在我国成功地应用于国家土地资源调查、农作物和森林监测、地质矿产调查、城市发展监测以及海洋和海岸带资源调查等。在洪水、旱涝、林火、地震以及相关的气象和地质灾害发生期间,遥感总是起到关键作用。遥感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支撑。文章将在上述方面进行简要论述,以窥我国遥感发展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甄英 《科教文汇》2020,(11):78-80
随着当今社会遥感技术的普遍应用,国内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遥感课程,培养出了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师范院校中地理类专业同样开设了遥感课程,但作为非遥感专业来说,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与自身专业相结合,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是授课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内江师范学院地理类地理科学专业的遥感课程为例,分析了当前遥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为非遥感专业遥感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而旅游资源调查是在对资源全面的调查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客观的评价,可以达到对旅游资源的良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从而取得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非直接接触来判定、测量分析目标性质的综合性技术。在旅游资源调查中起重要作用,有助于加快调查速度、提高调查质量,并能为旅游资源规划、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赵凌君  唐涛  匡纲要 《科教文汇》2012,(31):44-44,50
我校“遥感图像解译”课程是面向电子信息类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针对学生专业方向和应用背景,在分析“遥感图像解译”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实施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加强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建议,以适应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