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我国1991-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与区域技术差距的“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FDI技术溢出在我国存在显著的技术差距“双门槛效应”,一定的技术水平是充分发挥FDI溢出作用的前提,技术落后地区对溢出效应的吸收还不够充分;同时FDI溢出的边际效用随技术水平的提高递减,技术发达地区自主创新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
FDI技术溢出及其区域创新能力门槛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磊  黄凌云 《科研管理》2009,30(2):16-25
本文利用我国1985-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及其区域创新能力“门槛效应”。研究表明:FDI技术溢出在我国存在显著的创新能力“双门槛效应”;1987年以来,我国大部分省份已进入中等创新能力区域,FDI的流入对这些省份都存在显著的正溢出效应,但由于还未进入高创新能力区域,这些省份对溢出效应的吸收还不够充分。这为我国坚持实施“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努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以充分发挥FDI对技术的促进作用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3.
运用我国1991-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对我国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揭示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等变量存在单门槛效应,技术差距存在双门槛效应,再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说明了这些变量的门槛区间决定着FDI溢出促进各地区技术进步的效果差异,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3-2011年省际制造业面板数据,构建吸收能力指标体系,探讨技术差距门槛对FDI溢出效果的影响。从整体情况看来,全国30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9.8%,技术进步是主要因素;国有、外资、民营制造业出现了不同程度增长,民营制造业增长最快,达到10.7%,远超过国有、外资。省际吸收能力差异较大,技术差距构成了FDI溢出技术的双重吸收门槛,国有企业门槛值分别为1.060、3.430,民营企业门槛值分别为2.2、8.260。对国有企业而言,FDI技术溢出的效果随技术差距扩大而下降;民营企业由于行业间技术溢出,溢出效果是技术差距的增函数。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来源国的FDI对我国企业的技术效率溢出效应,本文以中国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结合使用一阶段SFA和面板门槛技术开展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1)韩国新加坡投资和其他国家投资的溢出效果大于G7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并且除了港澳台投资外,其他来源国的FDI在沿海地区的溢出效应均大于内陆地区;(2)良好的市场化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能够通过直接刺激和间接传导的双重渠道去提升我国企业的技术效率水平;(3)在门槛效应分析中,G7投资在市场化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上的门槛取值最高,而韩国新加坡投资仅需要较低的门槛取值就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技术溢出的效果。该结论意味着各省份在引进外资时,既要杜绝低水平外资的引进,也要避免对高水平外  相似文献   

6.
顾雪松  韩立岩 《科研管理》2018,39(6):150-158
本文扩展新增长理论,建立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内生于对外直接投资(ODI)和市场化程度的理论模型。通过中国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在母国市场化进程中ODI对TFP的溢出效应。为了分析技术溢出的传导途径,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将TFP分解为技术水平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要素,测算了ODI对TFP及其三要素的边际效应。结果表明:第一,ODI与市场化对TFP的影响均显著为正;第二,ODI推动了技术进步,降低了规模效率,对纯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第三,ODI与市场化对TFP的影响具有互补性,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ODI对技术水平和纯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超过了对规模效率的降低作用,因此TFP提高。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FDI隐性知识在东道国内陆区域间的二次溢出效应,本文将线性框架下的国际研发知识溢出 模型扩展成为非线性结构的空间Durbin模型.基于中国1992——2011年31省面板数据的检验结果显示:FDI资 本投资及其货物进口所带来的知识物化型资本品无助于当地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但FDI资本投资所带来的 非物化型隐性知识却在中国省域间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提升了毗邻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率。 建议引资政策应重视FDI隐性知识在中国内陆区域间的扩散,而非FDI实体资本品投资'  相似文献   

8.
郑展鹏 《科研管理》2014,35(4):18-25
文章借鉴国际经典技术溢出模型,构建包含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等国际技术溢出渠道的国际RD溢出模型,利用2003-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将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创新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比较而言,对外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不仅存在地区差异,还与技术本身所属的创新层次有关,但总体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基于欧盟数据,测度欧盟28个国家创新活动的空间相关性,并建立空间面板模型研究创新类投资对欧盟区域创新的影响以及技术溢出效应。结果发现:第一,欧盟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趋势逐年减弱;第二,商业型RD创新投资、非RD型创新投资、FDI对欧盟区域创新发展具有正效应。而公共型RD创新投资具有负效应。经济水平和开放水平均有利于欧盟创新产生,而教育水平的作用不确定;第三,欧盟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技术溢出效应。欧盟内邻近国家的创新产出对本国创新产生显著负向溢出,而邻近国家对创新产出的误差冲击会对本国的创新产出则产生显著正向溢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9,(4):29-33
采用2010~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性,基于C-H模型构建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的空间关联性;②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即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促进—抑制—促进的三阶段现象;③分省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抑制",原因是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朝向发展中国家,投资项目集中于非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来源国的FDI对我国企业的技术效率溢出效应,本文以中国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选取资本、劳动和CO2作为投入,结合使用一阶段SFA和面板门槛技术开展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1)韩国&新加坡投资和其他国家投资的溢出效果大于G7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并且除了港澳台投资外,其他来源国的FDI在沿海地区的溢出效应均大于内陆地区;(2)良好的市场化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能够通过直接刺激和间接传导的双重渠道去提升我国企业的技术效率水平;(3)在门槛效应分析中,G7投资在市场化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上的门槛取值最高,而韩国&新加坡投资仅需要较低的门槛取值就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技术溢出的效果。该结论意味着各省份在引进外资时,既要杜绝低水平外资的引进,也要避免对高水平外资的盲目崇拜,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梯度式引进法,以此来保障其对内资企业技术效率的平滑式和跨越式双重激励。同时,还应当注重提高我国市场化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它们对技术效率直接和间接的双重促进。  相似文献   

12.
构建技术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的整合框架,探析基于吸收能力门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机制;收集我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测度产业集聚与FDI溢出效应大小,检验并测算其各自的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1)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大于FDI的溢出效应;(2)追赶企业与内资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跨越特定门槛才能有效利用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3)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员引致的技术吸收能力门槛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吸收能力、促进并利用技术溢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1999-2007年制造业27个行业样本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的行业溢出效应。研究发现FDI的投资效率较高,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系数为正,但是其技术溢出能力水平低,容易形成技术壁垒,不利于行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国内投资对行业生产率提高虽然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是其技术容易扩散,溢出水平高,有利于行业生产率进步;另外,FDI对行业生产率水平较低的行业正面作用明显,而行业生产率水平较高的行业,国内投资的负向作用降低效果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30个省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溢出效应和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并分析了制度质量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FDI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制度质量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 FDI溢出效应对智力资本有显著正向影响,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产出有显著正向影响。本研究不仅拓展了研究FDI溢出效应和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产出之间关系的理论空间,同时也对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和局部空间集聚效应;专业化溢出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吸收能力较低是导致专业化溢出效应为负的主要原因;多样化溢出、外商直接投资溢出和国际贸易溢出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沈能  彭慧  姚炯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91-1101
全球化浪潮加速了创新的国际化进程,给各国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将区域技术异质性和非期望产出纳入创新效率测算模型,并建立空间收敛模型考察国际研发(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溢出对创新效率的空间收敛效应,把握国际研发溢出的地理空间变化规律。研究发现,考虑空间效应情形下,国际研发溢出显著促进了我国创新效率的区域收敛,尤其是提高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创新效率,但是不同的国际研发渠道对区域创新效率收敛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国际研发溢出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扩大而逐步衰减,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的交叉波动是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国际研发技术溢出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2003-2010年省域面板数据,以信息化发展指数(IDI)作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技术获取型FDI溢出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研发投入是长期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区域信息化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门槛值最高,中部地区门槛值最低且呈现集中趋势,西部地区门槛值跨度最大。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全国与西部地区的技术获取型FDI溢出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且明显增强的趋势,东部地区呈现稳步增强的促进趋势且贡献率最高,中部地区的抑制作用正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4,(6):60-64
运用我国19952010年省域面板数据,构建Hansen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FDI溢出与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较高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下FDI溢出效应显著为正;反之,FDI挤出效应明显;挤出效应随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提高而减弱;东部地区门槛值最高,中西部地区对FDI吸收不够,FDI对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
收集了国际贸易、FDI及创新相关数据,运用超越知识生产函数的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1998—2009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区域创新的国际贸易与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国际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短期不显著为负,中期显著为正,长期显著为负。FDI技术溢出效应在短期显著为正,中期显著为负,长期不显著为负或不显著为正。在此基础上,从吸收能力和门槛效应视角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吸收和利用国际技术溢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沈能  赵增耀 《科研管理》2013,34(12):1-7
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母国技术进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中国政府推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预期之一。本文利用2003-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门槛模型对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和OFDI规模等变量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开放条件下,我国OFDI不仅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这种地区差异主要来自于OFDI规模与技术势差的影响,OFDI规模和技术势差分别具有单一和双门槛效应。为此,针对我国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应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