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情境进行生活化的设计,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进一步学习。  相似文献   

2.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把学生引入到一个有趣的数学世界中,数学教学就会水到渠成。所以,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并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最终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 一、学会设计教学情境,从实际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设计出好的初中数学网络课,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开放性的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和练习 1.教学内容.网络课的教学设计要向学生的生活数学开放,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 2.教学过程.利用网络应从单向的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交往、互动开放.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相似文献   

5.
董桂玲 《考试周刊》2013,(97):74-74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改变和整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中身边的数学问题,设计数学实践活动;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就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它强调数学教学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  相似文献   

7.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周娟 《学周刊C版》2011,(9):93-93
数学教学人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它告诉我们数学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进行教学.教学的活动应该富有情趣和意义,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教学情景.  相似文献   

9.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首先,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其次,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最后,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7):83-84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及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知识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特别是数学学科,因此,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在教学工作中力争做到以生活内容为教学内容,把生活和数学紧密结合,最终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高师数学教学应适应中小学教师的需要,突出数学教育的师范性,重视初等数学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来论述了在高师数学的教学中如何体现师范性的特点:严格理解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合理应用教学方法,用现代数学的观念、方法处理教学内容。重视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与初等数学的联系,树立全新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设计应贴近生活实际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师在预设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  相似文献   

14.
周兆珍 《林区教学》2012,(7):104-105
小学数学教学应高度关注数学的应用意识和知识教学的应用价值,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了数学。虽然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但许多具体的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益,就必须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世界的连接。  相似文献   

15.
梁爱灵 《考试周刊》2013,(27):60-60
本文针对初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较差的现状,提出若干策略。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就要活用教材,力求教学内容生活化,在课堂上再现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深刻感受到课本里所学到的知识都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具象化教学设计的含义数学具象化教学设计就是把课程内容中看不见的、不容易理解的知识通过模型建构、数学活动、实际应用等方式转换成看得见、容易理解知识,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作出整体安排和预设.首先是要确定预期结果,这为开展具象化教学提供了目标引领.其次是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即思考如何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建构为学生熟知的数学模型,或设计成具体可操作的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数学教学的生活化问题,从教学方式的生活化—课前收集生活资料,课堂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建构知识,课后参与生活实践;教学内容的改、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生活中的开放的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讨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的世界就是教学的世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方式都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要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以下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以生活中现象,引入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数学知识融合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进而可以提炼出其中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1.关于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1.1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体现现实性。小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也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的,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设计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认识生活,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应用,培养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1.2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不同的教学内容,重、难点也不同,练习题的设计要针对教学重点和学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