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静静 《华章》2011,(11):51-51
1.聚沙成石 有个少林寺小和尚学武的故事,说的是小和尚对于方丈派他早晚开闭寺门很有意见,因为他总觉得练武就要学套路,开闭寺门枯燥无味。过了一年,方丈问他是否觉得开闭寺门很轻松了,小和尚点头,方丈说你以后就以头代手。如此又过了一年,小和尚便吵着要方丈让他去学武,  相似文献   

2.
先要洗好碗     
张桦 《吉林教育》2005,(1):69-69
古代有个小和尚.他急于修成正果。一天.他去拜见一个有名的方丈。方丈让小和尚跟他一块吃粥,吃完粥.方丈站起来把饭钵洗洗,小和尚继续吃。末了.小和尚问方丈:“修道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方丈说:“就像我。”小和尚又问:“大师也要修行吗?“方丈微微一笑,反问小和尚:“你吃好没有?”小和尚答吃好了。方丈就说:“那么,你去把自己的钵子洗一洗。“  相似文献   

3.
有个少林寺小和尚学武的故事,说的是小和尚对方丈派他管早晚开闭寺门很有意见,因为他总觉得练武就要学套路,开闭寺门枯燥无味。过了一年,方丈问他是否觉得开闭寺门很轻松了,小和尚点头,方丈说你以后就以头代手。如此又是一年,小和尚便吵着要方丈让他去学武,方丈说你已经在学武啦,不信你跟你的师兄比试比试。交手之中,师兄的棍棒打到他的头,他居然不觉得疼,而他以头撞师兄,却让师兄趔趄欲倒。小和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自己的功力。  相似文献   

4.
个个来读书     
1923年秋,陶行知去南京栖霞山游览。只见满山红叶在秋风中熠熠生辉,顿觉心旷神怡。忽然听到一阵诵经声,原来到了栖霞寺。陶行知进入寺内,只见一个小和尚闭着眼睛在念经。陶行知问他:“经书上的字你认识吗?”“大多不认识。反正跟着方丈念,次数多了就背熟了。”陶行知去找方丈说:“你们庙里的小和尚大多不识字,您何不教教他们?也算是普度众生啊。”方丈说:“识字是好事,可是谁来教呢?”陶行知说:“我编了一本《平民千字课》,您只要抽时间一课课地教下去,不出三个月,小师傅们就可认识一千多字,到时候,他们可以自己去读经书,您老也可省心多了。…  相似文献   

5.
途中的诱惑     
某日,寺院要扩建殿堂,有一棵珍贵的银杏树需要移栽到别的地方去。方丈让两个弟子去做这件事,要他们办好后回来复命。两人来到树前开始挖土移树,但刚挖了几下,其中一个小和尚就对另一个小和尚说":师兄,我的铁锹木把儿坏了。你等着,我去修一下再挖。"师兄劝他移完树之后再修。他说":那怎么行!用这样的铁锹要挖到什么时候呀!"  相似文献   

6.
庙里有两个和尚。一个是老方丈,每天都在读书念经。一个是小和尚,每天都在砍柴挑水。有一天,小和尚耐不住寂寞了,跑去找方丈:“方丈,我想读书……”方丈看了看小和尚,什么也没有说,回到房间里搬了一块石头出来:“这样吧,今天你把这块石头拿到山下的集市上去卖。但是记住一点:无  相似文献   

7.
人生不能没有梦想,而中学是为梦想奠基立向的时期。2003年7月1 1日的《报刊文摘》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早上忙完担水、洒扫和早课后,要经过坎坷的路,去很远的市镇采购寺中一天所需的物品。他发现别的小和尚都在路途平坦的近处做事,心中不平,问方丈:“为什么别人都比  相似文献   

8.
认识你自己     
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新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 请师父指教。”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一下寺里的众僧吧。”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 “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干什么呢?”方丈徽微一笑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有两个著名的数学问题。一是“百僧”问题。题意是一百个和尚分一百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分得3个,而3个小和尚只能分到1个馒头,问有几个大和尚和几个小和尚?(见《算法统宗》)。二是“百鸡”问题。题意是用一百元买一百只鸡,公鸡5元1只,母鸡3元1只,小鸡1元3只,问各能买多少只鸡?(见《张邱建算经》)。  相似文献   

10.
东东作文又碰到了拦路虎,急得抓耳挠腮,坐立不安,只好去找知心姐姐帮忙。知心姐姐接过题目认真看了起来:自从宝水庙装上自来水后,三个和尚再也不用为挑水的事情争吵不休了。方丈的耳根也清静了许多。可不到半个月,禅房里又热闹起来。原来,三个和尚为谁开自来水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方丈抬头望了望大和尚悟能,悟能摇了摇头说:“我都快到退休年龄了,也该享清福了。”方丈只好把目光投向二和尚悟净,悟净也摆了摆手道:“我最近身体不太好,准备下山到医院检查检查。”不等悟净说完,小和尚悟善忙嚷道:“我年龄最小,你们也不照顾照顾我。”方丈听罢…  相似文献   

11.
数学也多情     
那年,我还在读小学4年级,一天,放学路上,伯父双手张开,不让我通过.问: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大和尚一个人分3个,小和尚3个人分一个,正好分完,这寺院里有多少个大和尚,多少个小和尚?我说算不出来,伯父不让我回家.  相似文献   

12.
“分组策略”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解题策略。针对题目特点合理分组,往往能化难为易,避繁趋简。现列举几例说明如下:【题1】100个和尚共吃100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吃3个,小和尚每3人吃1个。问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个?分析与解:百倍百馍问题。此题可把和尚作这样的分组:…………大和尚:小和尚:1个大和尚对应3个小和尚,即把1+3=4(个)和尚作为一组。100个和尚共有100÷(1+3)=25((组)。则大和尚有1×25=25(人),小和尚有3×25=75(人)。【题2】有位妇人在河边洗碗,过路人问她家中…  相似文献   

13.
万泽民 《江苏教育》2013,(10):54-54
前不久,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小和尚的故事”。很久以前,山里有座寺庙,寺庙里有一群和尚.其中有一个小和尚。这个小和尚每天天不亮就起身,扫地挑水干杂活,做早课,然后翻越两座山。到集镇上购买寺院的生活用品,回来以后继续做功课。每天如此,持续了十多年。有一天,小和尚偶然发现,其他小和尚都比较轻松.每天做功课之后,很少做杂活,偶尔也被派去买些杂物,但都是被指派到寺庙前的集市上去,只要翻过一座小山岗,路也平坦。小和尚心有不平,去问方丈。  相似文献   

14.
薄品安 《文教资料》2005,(33):96-97
有两家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个小和尚,他俩每天早晨总能碰面,便暗中较劲,互试机锋。一天,甲问乙“:你到哪里去?”乙说“: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甲语塞,回去请教师父,师父教他说“:如果没脚,你到哪里去?”次日,甲又问“:你到哪里去?”乙说“:风到哪里我便到哪里。”甲又语塞,又回去请教师父。师父教他说“:如果没风你到哪里去?”第三天早晨,甲问乙说“:你到哪里去?”乙说:“到集市去。”甲就这么一直语塞了下去。小和尚甲面对小和尚乙的“出题”无法回答,回来向师父讨教后仍然束手无策的故事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师父要会教。…  相似文献   

15.
路曲心直     
在—座寺中有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扫地,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些杂活,晚上再读经到深夜。就这样,晨钟暮鼓中,十年过去了。有一天,小和尚和别的伙伴一起聊天时发现别人过得都很清闲,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采购,但  相似文献   

16.
小猴学艺     
杨奇斌 《小学生》2009,(6):37-37
一个小和尚要出门云游,但日期一推再推,已经过了半年了,还迟迟不肯动身。 方丈把他叫去问:“你要出门云游,为什么还不动身呢?”  相似文献   

17.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某个寺里的老、大、小三个和尚正是这样。该挑水时,大和尚捋着白胡子说:“我修道多年,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大碍,倒是你们啊……”大和尚说:“我已练了四五年挑水功了,也该把练功机会让给新来的小师弟了。”小和尚说:“多谢师兄的关顾,我年龄小,身子骨也比较单薄,难以从山下挑一担水上山来,还是把这练功的机会给师兄吧。”就这样,三个和尚互相推让,水缸干得见底了;又过了几天,个个都渴得喉咙冒烟,两个鼻孔出火,却还是硬撑着。  相似文献   

18.
开心QQ糖     
几个爸爸小波3岁时,已经学会数数了,他一直喜欢和爸爸呆在一块儿。一次他爸爸出去了,小波问他妈:“爸爸怎么还不回来?”“你瞧现在来了一辆摩托车,第十辆就是你爸回来了。”妈妈说完又去忙去了。小站在路边数到第十辆摩托车过来就高兴的跑过去喊:“爸爸。”那人怪地答应了一声开走了。小波一迷茫地跑去问妈妈:“我有几个爸呀?”(楚鸟儿)用一只眼睛小孩:“电影票多少钱一张?”售货员:“10个戈比,孩子。”小孩:“我只带了5个戈比,能不放我进去,我只用一只眼睛看。”保佑自己小利娅见爸爸妈妈在做祷告,她学着做祷告。“万能的上帝,请你保佑我爸…  相似文献   

19.
记得少年时看过一则苏东坡的轶事:一年秋天,被贬黄州的苏东坡到一座山上的寺庙里游玩。他的衣着是淡淡的,接待他的方丈也是淡淡的,说了一声“坐”,又吩咐小和尚“茶”。俩人谈了一会,方丈觉得面前的施主谈吐不俗,才华峥嵘,便又恭敬了一回,说“请坐”,又吩咐小和尚“上茶”。俩人又谈了一会儿,当方丈听说面前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不由大加恭敬,连声说“请上坐”,吩咐小和尚“上香茶”。后来苏东坡要回去了,方丈便求字。苏东坡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在白纸上写下: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香茶方丈满面通红。我那时看到这个故事,非常解气,…  相似文献   

20.
方丈归来     
小庙里方丈常对几个小和尚说:“什么是好和尚!叫你向东,你不要向西;叫你打狗,你不要赶鸡。这一条做好了,就是好和尚!”一天,方丈外出化缘,当面交代了三项任务:一要把庙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二要把水缸挑得满满的,三是把菜园子管理得好好的。小和尚们不住地点头,方丈于是放心地出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