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根的分布问题,实质上是函数 f(x)=ax2+bx+c(a≠0)的零点分布问题,即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问题.下面从两个视角审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1)方程视角(韦达定理法);(2)函数视角(图象法).设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 0)的两根为x1、x2,m、n、p、q∈R,则有:  相似文献   

2.
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解,是一元二次方程一章的两个重点,除要掌握基本方法外,适当的掌握一些常见的技巧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一、解法选择技巧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如何快速选择方法,有一定的技巧.对于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ax~2+bx+c=0(a≠0,a、b、c是常数),其中a≠0,但b、c可以为0,因此方程ax~2=0,ax~2+bx=0,ax~2+c=0,这些形式的方程因为缺项,也叫不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形式,因此解法也就会有不同的技巧.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中的常数项c=  相似文献   

3.
先看下面三道题:(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x2+4ax-4a+3=0,x2+(a-1)x+a2=0,x2+2ax-2a=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求实数a的范围.(2)已知p1p2=2(q1+q2),试证方程x2+p1x+q1=0和x2+p2x+q2=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3)若一元二次方程x2+ax+b=0,x2+bx+c=0,x2+cx+d=0的系数满足等式:bc+2d=(a-2)(b+c),则三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这几道题属于“至少存在问题”,数学竞赛中常常见到.这类题若从正面考虑,大家认为几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的情况复杂,解答易错.所以有关书刊及资料上介绍的解法都采用的是反证法,其思路是这样的:假定三个…  相似文献   

4.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那么x1+x2=-a/b,x1x2=c/a,这就是著名的韦达定理.韦达定理的常规证法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求根公式先求出它的两个根,然后分别计算这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本文不借助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给出韦达定理的几个新颖别致的证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二次函数y=f(x)=ax2+bx+c(a≠0)的图像(抛物线)关于直线x=-b/2a对称.如果有f(p)=f(q),且p≠q,则f(p+q)=c.简证如下:法1 f(p)=f(q),因为对称轴方程为x=-b/2a=(p+q)2,所以,p+q=-b/a.所以f(p+q)=f(-b/a)=a(-  相似文献   

6.
一、明确一元二次方程的真实涵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要正确理解这一概念 ,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方程两边都是整式 ;2 .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在满足 1、2的前提条件下 ,方程经整理可化为 ax2 bx c=0 (a≠ 0 )的一般形式。因此 ,凡指方程 ax2 bx c= 0是一元二次方程 ,必有 a≠ 0 ;反之 ,只有当 a≠ 0时 ,方程 ax2 bx c=0才是一元二次方程。例 1.关于 x、y的方程 :(1)x2 - 1x2 =0 ;(2 ) (x 3) (x- 1) =x2 ;(3) (2 x 1) (2 x- 1) =x;(4 )x2 xy- 4 =0 ;(5 ) x2 - mx(2 x-m - 1)…  相似文献   

7.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其一般形式为ax2+bx+c=0(a≠0).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意义、解法及其根的判别式后,灵活利用它们,可迅速地解答一些竞赛试题.一、灵活利用根的意义若x0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那么ax_0~2+bx0+c=0,反之,若ax_0~2+bx0+c=0(a≠0),那么x0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例1 已知a是方程x2-3x+1=0的根,则2a2-5a-2+3/a2+1的值是__.(1996年昆明市初中  相似文献   

8.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是初中代数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各类竞赛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应全方位、多角度地诠释本节内容,下面就谈谈学习这部分内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参考.一、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要善于选择合理、简捷的方法,不要轻易使用公式法例1选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2x~2-6=0;(2)(x-1)(x+2)=2(x+2);(3)x~2-5x-6=0;(4)x~2+x-1=0.分析方程2x~2-6=0缺少一次项,可采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对于方程(x-1)(x+2)=2(x+2),可把  相似文献   

9.
构造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根据题目中的一些条件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从而达到将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下面举例说明:一、利用韦达定理的逆定理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当题目中含有x1 x2=p、x1x2=q时,则可以利用韦达定理的逆定理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例1已知a、b、c、d为实数,且满足2c-a=b,c2 14d2=ab,求证:a=b.证明:由已知a b=2c,ab=c2 14d2得a、b是方程x2-2cx c2 14d2=0的两根.∵a、b、c、d为实数,∴Δ=4c2-4(c2 14d2)=-d2≥0.∴d2≤0.又因为d2≥0,d2=0,即△=0.∴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即a=b.二、利用…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 ,“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之一是构造方程 ,但它不是构造方程的惟一方法 ,本文举例介绍构造方程的另两种方法 ,供同学们参考。例 1 求作一方程 ,使它的各根分别是方程x2 - 3x + 2 =0的各根的 3倍。解法一 :设所求方程的未知数为 y。由题意 ,得 y =3x ,即x =y3,代入原方程 ,得 ( y3) 2 - 3·y3+ 2 =0整理 ,得 y2 - 9y + 1 8=0 .解法二 :设所求方程为 y2 + py + q =0 ,由题意 ,得 y =3x ,∴ ( 3x) 2 + 3px + q =0 ,即 9x2 + 3px + q =0 .此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9=- 33p =2q,∴p =- 9,q =1 8.则所求作方程为 y2 - 9y + 1 8=0…  相似文献   

11.
李恩义 《甘肃教育》2014,(12):92-92
正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以及二次不等式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根的判别式△=b2-4ac,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正确理解"△"的真实含义,熟练掌握其用法,不仅对解决相关问题有所帮助,而且对学生进一步弄清这几部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十分必要.一、应用求根公式时,不能忽视"△"例1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2mx+(m+3)=0这类问题最容易出错的是不讨论"△"的情况,就用公式法解.其正确的解法为:解:△=(2m)2-4(m-1)(m+3)  相似文献   

12.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判别式△=b~2-4ac≥0,这里a、b、c是与未知数x无关的常数,对于象 1.求x~2+2xsin(xy)+1=0的一切实数解. 2.求x~2-2xsin(π/2)x+1=0的所有实根. 3.证明2sinx=5x~2+2x+3无实数解. 之类问题,是不是也可以应用类似的判别式来解呢?直接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来解是缺乏理论根据的,本文给出这类问题的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13.
数学问答     
85.问:命题p:方程(x+2)(x-1)=0的根是-2,命题q:方程(x+2)(x-1)=0的根是1. 很明显,p和q都是假命题.但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x+2)(x-1)=0的根是-2或1”是真命题.而课本第27页:“当p、q都为假时,p或q为假”,那么,上述的“怪题”怎样解释呢? (广州仲元中学一(10)班谭映荷)  相似文献   

14.
韦达定理,即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设x2-px+q=0的两个根为x1、x2,则x1+x2=p,x1·x2=q,是初等代数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课本谈到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根与系数存在着下列关系:x1+x2=-p,x1·x2=q.在过去的一般数学书中,把根与系数的这种关系,称做韦达定理.误认为是法国数学家韦达首先发现的.然而,事实上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数学家赵君卿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这种关系,就已有所发现和应用.他在为《周髀算经》写的一篇注文——《勾股圆方图注》中说:“其倍弦(c)为广袤(mao)合(即2c=x1+x2),令勾股见者自乘为其实(即x1x2=a2或x1x2=b2)四实以减之,开其余,所得为差(或以差减合.丰其余,为广(即  相似文献   

16.
一元二次方程x~2+px+q=0(p,q不为零,p~2-4q≥0)的实数根可用下述图解方法求得。以点A(0,1)和点B(-p,q)为直径的两端作圆,则该圆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实数根。证明 AB的中点坐标为(-(1/2)p,(1/2)(1+q)),AB线段的长为 |AB|=(p~2+(1-q)~2)~(1/2), 故以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1/2)p)~2+[y-(1/2)(1+q)]~2  相似文献   

17.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三数学的重要内容,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必须注意如下问题.一、学习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能熟练地解特殊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并会熟练地应用公式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会判别方程根的情况,会求字母的取值范围.二、知识要点:1.方程的解法知识要点列表如下:课本中实际上介绍了四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2.求根公式:方程ax2+bx+c=0(a≠0),则有x1,…  相似文献   

18.
在解或判别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或可化为此类方程)时,根的判别式Δ=b2-4ac起着极大的作用.实系数二次函数y=ax2+bx+c(a≠0)有很多性质,其中当且仅当Δ=b2-4ac≤0时,y=ax2+bx+c保号.如果在实系数二次函数y=ax2+bx+c(a≠0)中,将系数a,b,c都改为对某些变量的实质函数,就可得到“广义判别式”的概念.即:设a=f(x,y),b=g(x,y),c=φ(x,y)都是以x,y为未知数的一个二元方程,则称Δ=b2-4ac为二元方程ax2+bx+c=0的“广义判别式”.1利用“广义判别式”可判断二元实函数系数方程根的情况实系数一元二次函数y=ax2+bx+c(a≠0)的保号性可以推广到关于x,y的二…  相似文献   

19.
病例诊疗     
例1(2003年甘肃省)下列方程中,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是().(A)3(x+1)2=2(x+1)(B)1x2+1x-2=0(C)ax2+bx+c=0(D)x2+2x=x2-1错解由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可知答案为C.分析错误在于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不清,忽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中a≠0的条件.由于B不是整式方程;C没有说明a≠0,不能确定一定是二次方程;D经过整理后是一元一次方程;只有A是一元二次方程,故选A.说明判定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不能只看方程形式,被表面形式所迷惑,而要抓住定义的实质,常常需要整理之后,看是否同时满足定义中的条件才能确定.例2(1999年吉林省)一…  相似文献   

20.
求根公式: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a≠0),其求根公式为:x=-b/a.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根. 通常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项系数化为1(即化为x=a的形式) 两种类型:(1)将未知数在等号左边,常数放在右边.比如:x +2x+3x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