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语尽管一般只有四个字组成,但其内部的语法现象却极为复杂,既有一般性的,又有特殊性的。我们要学习成语、掌握成语,便不能不对它的内部结构规律,即其语法现象加以了解。事实上我们对某些成语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没能弄清它们的特殊语法现象所致。为此,本文试对成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加以归纳和分析,冀能为我们学好用好成语扫除一些障碍。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固定的现成语,有其整体意义.理解成语时要注意其意义的整体性,不要将组成成语的每个语素简单相加,而要透过字面从整体上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语素,更要注意其古义,不要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现将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成语故事     
主持人:成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包括一段或一个精彩的故事,了解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让我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更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先人的聪明和才智。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将陆续为同学们介绍一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窦玉苑 《快乐阅读》2011,(13):78-79
成语是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固定的现成语,有其整体的意义。理解成语时要注意其意义的整体性、完整性,不要将组成成语的每个语素简单相加,而是要透过字面从整体上来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语素,更要注意它们的古义,不要想当然地按现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固定的现成语,有其整体意义。理解成语时要注意其意义的整体性,不要将组成成语的每个语素简单相加,而要透过字面从整体上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语素,更要注意其古义,不要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为了夯实知识储备,提升判别能力,笔者搜集了近年来全国各地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汉语宝库中的精华。它言简意赅,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简洁的语言,把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从小了解、积累一些成语,对他们以后说话、作文,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成语”式小结有关的物理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文 《物理教学探讨》2003,21(6):21-21,F003
我们知道,汉语是一种表意能力很强的语言,而成语则是汉语中的一朵奇葩。它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比一般词语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用。教师若能在对物理概念、规律进行小结时,精心设计,自编一些物理上的“成语”,来帮助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成语”式小结按其产生原理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从2009年高考的情况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重点仍在成语。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春秋鼎盛、崇论宏议、言不及义、耄耋之年、特立独行、林林总总、笔走龙蛇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刊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再一次提醒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既要理解这些成语的意义,更要注意语境(句子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瑰宝。同样,在英语中也有许多成语。本文通过中英文成语的对比简要分析了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使我们能更准确地掌握英汉成语,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文化内涵及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汉语是一种表意能力很强的语言,而成语则是汉语中的一朵奇葩.它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比一般词语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用.教师若能在对物理概念、规律进行小结时,精心设计,自编一些物理上的"成语",来帮助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成语"式小结按其产生原理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群众在长期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学生经常会听到成语、读到成语,还会向老师问到成语。如果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炼。一、如何理解成语的意义1.成语是固定的词组或短句,要理解它的意义,就要理解构成它的各个成分。有一部分成语,可以在逐字理解的基础上来理解它的整体意义。例如:似是而非、理直气壮、地大物博、一唱一和、异口同声。因为成语是长期沿用下来的,所以,有的成语中的一些字词保留了古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要着重理解这些字词在成语中的含义。如:不速之客(“速”是“邀请”,不是“快”),短兵相接(“兵”是“兵器”,不是“战士”),同舟共济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成语有许多来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寓言、历史故事。因此,不少成语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古汉语现象。了解这些现象对我们理解、掌握、运用成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成语来源久远,含义深刻,同学们觉得难以理解,更难以记忆,虽然下了大量工夫,但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是学法欠佳。现介绍几种理解成语的技巧,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一、添加成分法成语最大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因此,有些成语的意思不易让人明白,以致让人误解、误用。在理解这类成语时,我们不妨在它上面添上某些成分。如:不可理喻———“理”和“喻”易误解为“理解”和“明白”,以致把它当作“不可思议”来使用。如果在它上面添上词语,变为“不可(以)理喻(之)”,那么它的正确含义“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就很好地…  相似文献   

14.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对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的意义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相似文献   

15.
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固定词组不同,它的意义并非其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它的实际含义必须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字面意义只是其实际含义所借以体现的手段。可是在实际运用中,有时往往就望文生义而错解一些成语,我们把这类成语暂且称做事故多发区,并举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高二哲学常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一些成语、典故、诗词、俗语、谚语等来理解哲学道理。在这里,我们就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成语“屠龙之技”。“屠龙之技”出自《庄子·列御  相似文献   

17.
<正>成语概念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是中华人文素质的维生素。它在空间上适应整个华人世界,在时间上能流传后世。其生命力之旺盛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近年来,在各类语文考试中,成语越来越受到命题人的青睐,理解和使用成语已经引起家长和考生们的注意,但很多人因为不能了解成语,进而不会运用成语,使得在此类题型中失分。其实只要能充分的积累和理解成语,其辨析使用的难题便可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有效地理解成语呢?下面就让我们到成语王国游览一番吧!成语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一些常用的英语成语为例,剖析其折射出的英国民族文化特点,包括英国民族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等。本文旨在加深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成语所承载的丰富文化信息的认识,以更深入透彻地理解、地道熟练地运用英语成语。  相似文献   

19.
回音壁     
桂林市汇通小学二(3)班杨诠:阿木老叔,我偶尔会在《作文大王》看到一些成语解释,这对我们学习词汇很有用呢!可以增加一些这方面内容吗?  相似文献   

20.
作文时正确、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使文章显得有文采,于是许多同学在作文时经常使用成语。但如果在作文中用错了成语,就会让你的作文大打折扣。以下对作文中常会用错的成语做一个集中展示,希望同学们在作文时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