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桃花意象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出现了,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怒放的桃花如火如霞,为新娘子出嫁营造出喜庆的气氛。到了唐代,桃花作为一种意象出现在更多的诗篇中,诗人们从不同角度审视桃花,使之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2.
“逃之夭夭”本为“桃之夭夭”,形容艳丽盛开的桃花。源于《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来有人由“桃”想到谐音的“逃”,  相似文献   

3.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无数骚人墨客歌之咏之。在诗人眼中,最能代表春天的花卉恐怕要首推桃和杏了。桃花入诗,最早见于《诗经·周南·夭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此后,历代对桃花多有题咏。  相似文献   

4.
在高三错别字专题复习中,常见一些参考资料将“桃之夭夭”当做“逃之夭夭”的错误书写形式予以改正,而大多数学生由于文言知识的缺乏更是理所当然地认为“桃之夭夭”的“桃”字写错了。就连《环球时报》(2001年03月16日第九版“学习园地”一栏)也认为“桃之夭夭”书写不对,“桃”应改为“逃”。之所以出现这些误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桃之夭夭”与“逃之夭夭”的关系。《汉语大词典》卷四第978页对“桃之夭夭”作了很好的解释:[桃之夭夭]①《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后以喻事物的繁…  相似文献   

5.
《桃夭》篇的写法讲究。这首诗其中蕴藏的道理,值得我们探讨。《桃夭》篇所表达的先秦人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在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中,艳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过是“目观”之美,只有具备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先秦人为什么把家庭和婚姻看得那么重要呢?在他们眼里,“宜家”与“宜国”是相关的,理所当然便被看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每当阳春三月,无论在平原或山谷,溪畔或水滨,园林或医院,但见满树桃花,凝霞敷锦,绚丽烂漫,点染得春光分外明媚。古往今来在诗人笔下,桃花有着丰富的内涵。最早见于文学作品中的桃花,当推《诗经·周南·桃天》:“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一首咏诵民间嫁娶的诗歌。诗中以桃花茂盛鲜丽的色泽,比喻年轻女子的美貌,意在赞美火红  相似文献   

7.
按《说文解字》, “嫁”的意思是“女适人也”。根据《辞海》,“适人”的意思就正是“女子出嫁”。现在,我们提到“女子结婚”都会用“嫁”字, 但在古时候还有其他字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除了“嫁”字,古人还用“归”字表达女子出嫁的意思。《诗经·周南·桃夭》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  相似文献   

8.
人们评品诗词,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然而一般只注意其所描写的形、境。当然,形境也是诗中有画的一个方面。但是,却忽视了诗词还具有绘画一样的色彩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夭夭”,《毛传》注为“少壮”,即出生不久生机勃勃的意思;“灼灼”,《毛传》注为“华之盛也”,是鲜艳灿烂的样子。这既描写了形状,也富有色彩。不仅烘托了男婚女嫁的热烈欢快的气氛,又由桃花的红艳比喻烘托了新婚女子的年轻貌美,光艳动人的形状。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说:“虎豹无文,则鞹(皮)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虎豹的皮,如果没有花纹,就同狗皮羊  相似文献   

9.
雪花诗     
诗云:“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小雅》)又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夭·周南》)可见雪与花入诗,自古而然。至于雪与花何时何地在诗中结下不解之缘,我不得而知,但似乎下面这则故事可以作为它们“结发”的证明。东晋的宰相谢安在一年冬天跟他的侄儿、侄女们围炉谈诗,不久窗外忽然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诗经》中《桃夭》一诗的主题侧重,认为《桃夭》不仅是一首歌颂婚嫁的民歌,而且,重点歌颂姑娘出嫁时父母对女儿的叮嘱,希望她出嫁后做一个宜室宜家的好女人。  相似文献   

11.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3.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唐·贾至《春思》)  相似文献   

12.
记住下面这首28字的小诗,便可记住19部古典名著。诗曰: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东”指《东周列国志》;“西”指《西游记》;“三”指《三  相似文献   

13.
李贺诗中的“老”字胡淑娟王思任《昌谷诗解序》中说:“(李贺)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如此之类,幽冷启刻,法当夭乏。”其实,李贺诗中“鬼”、“泣”、“死”、“血”四字出现频率并不高,说其“喜用”也是较其它唐代诗人的作品而言。但有一字,却在李贺诗近六...  相似文献   

14.
一、起兴式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诗经》中有很多诗歌都是以这种方式开头的。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桃花盛开联想到新娘的美貌。《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秋晨景色以引起怀人情思。后代诗人对《诗经》中“兴”的手法多有继承,如汉乐府代表作《孔雀东南飞》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引出下文对焦仲卿与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叙述;辛弃疾《菩萨蛮》以“郁孤台下清江水”起兴,吟出“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悲凉之句。  相似文献   

15.
今天的语文兴趣课上,蒋老师为我们安排了一次关于春天的游戏,让我们写“春”字开头的成语、含“春”的词语、新春的对联和巧填春花。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巧填春花”。“巧填春花”就是在五首古诗中的空格里,分别写上春天开的花朵名称。第一首诗是《春游湖》,在第二行中就有两个空格让我们填。“夹岸□□蘸水飞。”应该填什么花呢?我的脑子不停地思索着。突然,沈卓彦举手了,他说:应该填‘桃花’,夹岸桃花蘸水飞。”“对呀,桃花!我怎么没想到呢?”我自言自语道。第二首古诗有两种春天的花要填。诗的名字叫《春日》。“有情□□含春泪,无力□□…  相似文献   

16.
李桂英 《宁夏教育》2013,(7):144-144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朝诗人崔护的一首《题都城南庄》。今天,整理旧照片时,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这首诗。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一”是个平常字,字形亦极单纯,但诗圣杜甫最喜驱使“一”于笔下,堪称古代诗人之冠。一部《杜工部集》,收诗计1400余首,诗中用“一”者竟多达350余首,古诗中“一”字的全部用法大半皆可在此找到。  相似文献   

18.
有两首诗堪当襄阳的名片,一首是杜审言《登襄阳城》,另一首是王维的《汉江临泛》。“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与“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确是千古不朽的名句。胡应麟《诗薮·内篇》说“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闳逸浑雄。”王世贞在《弇州山人四部稿》中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极俊语,却入画家三昧。”二人所评皆十分精到。这四句二十字,把襄阳的山水形胜描绘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9.
课题:《天上的街市》教学时数:1课时操作过程一、感受语言.触发语感1.我们今天来学习郭沫若的一首诗:《天上的街市》。(板书:天上的街市郭沫若)注意这个“沫”字.右边是个“末”字,上面一横长,底下一横短,不要写成未来的“未”字。请大家听我把这首诗朗读一遍。一边听,一边还  相似文献   

20.
“桃”     
桃花红艳,桃味香甜。在民俗中,“桃”一直被视为平安、康乐的吉祥物,颇受民众欢迎。其象征之意有三:桃水,为五木之精,有辟邪扶正的功效。王安石诗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花暗喻美色。《诗经》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句。桃实象征长寿,“仙桃”的故事出自《神异经》,民间年画中长寿翁手捧仙桃则更是人们所熟悉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