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心理学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的是事物的形象;对识记的项目加以识别的时候,就进入短时记忆了;对短时记忆的材料加以复述,识记的材料就可能进入长时记忆。大脑在接收信息后,立即重复是增强记忆的最好方法。反复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可以极大提升学习效率,给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知识获得靠记忆。”记忆对于我们的读书活动,实在是很重要。认知心理学的记忆贮存系统把记忆归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在记忆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短时记忆是有意义、有意识信息加工的主要环节。.大多数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信息加工活动都与短时记忆的活动有关。短时记忆不仅可以短时保留有限的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选择的信息,而且能对当前进行的认知活动的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从而使加工主体适应环境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离不开短时记忆。学生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记录笔记等等,靠的都是短时记忆的操作。所以,有人又把短时记忆称为操作记忆。既然如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并顺应短时记忆的特点,遵循短时记忆的规律,而且要自觉、主动运用与之相关的教学策略,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识记效率。  相似文献   

3.
口译是一种即席性很强的语言符号转码交际活动,尤其是要有出众的记忆能力,要求译员不仅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而且能有效地保持信息并及时地传达信息。口译的记忆分为感官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是口译的关键,关系到口译的成败。本文从口译短时记忆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培养学生口译短期记忆力的方法,以提高口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以后学生胜任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根据从信息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间隔不同,一般把记忆分成三种系统,或称记忆的三个阶段,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每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中,又包含了三个环节,即识记,保持以及回忆或再认。记忆的三个阶段和三个环节都存在信息加工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记忆在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着手,讨论了一些外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在视觉和听觉上拓宽英语的接触面;通过注意关键词,使用图示等复述策略加快语言理解与记忆;运用深加工策略组织知识系统,提高语言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李洪华 《教育艺术》2007,(10):43-44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的学习与记忆时,把学习与记忆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并根据信息在头脑中停留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区分为三个系统,即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  相似文献   

7.
论性别对词汇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短时和长时记忆成绩两个变量中探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及变量间的关系,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短时、长时记忆成绩都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成绩明显优于男生;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成绩间存在很高的正相关系数,短时记忆对长时记忆成绩的预测效果也很强.  相似文献   

8.
从静态的情绪品质角度出发,探讨情绪品质和记忆品质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和Wat-son的简式正性/负性问卷对170名被试进行施测,从中选择95名被试让他们参与“学习和记忆实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被试变量,这四个实验的结果指标作为因变量。结果表明:情绪稳定性这一情绪品质对瞬时记忆容量、长时记忆准确性和记忆广度有积极促进作用,对短时记忆容量没有显著影响;正性情绪这一情绪品质对瞬时记忆容量和长时记忆准确性产生积极影响,对短时记忆容量和记忆广度无显著影响;负性情绪这一情绪品质对长时记忆准确性有消极影响,而对瞬时记忆容量、短时记忆容量和记忆广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记忆与外语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大脑将短时记忆的信息进行复述、复习或系统化,短时记忆的信息便可转化成长时记忆的信息。然而识记后所进行的各式各样的心理活动的干扰作用妨碍了记忆,由此引起遗忘。但辩证地看,这正是人脑自动调节的优越性。一些关系不大或不再有意义的信息,遗忘是必要的。有失才有得,这就是记忆的辩证法。知识是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构成的,所有记忆方法都基于信息的构造,这样信息便易于保持记忆痕迹,克服遗忘,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通过认识我们自身的认知能力,特别是记忆的几个阶段,了解和掌握遗忘规律,并且合理运用一些记忆策略、技巧和步骤,我们的外语学习就有可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口译中记忆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忆的三种机制——感觉贮存、短时贮存和长时贮存的有序运作,使记忆得以成形与保持,口译员在此基础上顺利地将双语进行转换并加以复述。记忆在口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感觉记忆是信息之源,是口译的前提,短时记忆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长时记忆是经验知识库,是做好口译的基础。这三种机制的有效运转还有赖于口译员良好的“注意力”和相当的“理解力”。  相似文献   

11.
记忆是语言学习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一个从感官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时记忆的一个过程.而在整个记忆过程中图示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图示与记忆的关系对于语言学习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丹丹  孟楠 《考试周刊》2015,(42):80-81
复述不仅是大脑中强化记忆的一个心理过程,而且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策略,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是通过复述实现的。"加工层次理论"认为在信息记忆加工过程中有两个不同层次的复述活动:维持性复述——对信息进行浅表的分析;精致性复述——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精细加工。文章从复述的提出入手,总结了复述理论的发展,梳理了语言教学中复述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讨论与思考,以便更好地认识、发挥复述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增强二语教学与二语习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 心理学家米勒在1956年通过研究发现,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制的,只有7±2个组块。这里的组块就是测量人短时记忆量的最小单位。由于短时记忆是知识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必经通道,所以短时记忆就成了学习中的瓶颈。但组块中的信息量大小是不固定的,它可以是一个符号、一个词、一个公式、一个图像、一首诗、一段话等等。有人曾经做过一  相似文献   

14.
眭永翔 《成才之路》2014,(21):76-77
一、问题的提出 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家长和教师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即把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弱和学习成绩的好差归因为智力问题。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让更多的人逐渐认识到,大多数学生的先天智力并无明显差异,出现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后天形成的知识框架的缺陷,知识的缺陷就会表现为能力的不足和成绩的差异。教学过程是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记忆、积累、应用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能否灵活应用,关键是看所学知识是否转化成了长时记忆,能否在需要时随时从知识结构中迅速提取。二、理论依据 当代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对解决问题思维过程而言,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更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长时记忆好比是存放各种知识的“仓库”,思维需要什么知识就可以到“仓库”中搜索并提取,长时记忆中的知识越多,思维反应越快。短时记忆则如同是形成思维结果的“加工间”,通过思维过程形成的结论、推理等,都是在短时记忆中实现的。简单地讲,长时记忆就是知识记忆的时间比较长久,短时记忆就是知识记忆的时间比较短暂。德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为我们揭示了人的记忆和遗忘规律,说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要及时巩固,以便把短时记忆及时转化为长时记忆。利用遗忘规律,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和记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短时记忆容量的年龄特点和材料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的多存储模型,已得到了大量实验的验证,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这个模型把记忆分成彼此联系的三个系统,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其中的短时记忆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来自环境的信息和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都要在短时记忆中支配人的当前的活动。短时记忆容量是短时记忆的重要参数,其有限性体现了我们心理能力的基本限度。为了测定短时记忆容量,近年来国内外心理学工作者已作过一些探索研究,认为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但这个结论大多是在成人记忆语言文字材料的情况下得到的,未免过于笼统。而对从儿童到成人的各  相似文献   

16.
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直接影响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本文根据记忆的心理学原理,提出运用全感官记忆策略提高感官记忆效率,运用归类记忆策略增大短时记忆容量,运用联系记忆策略激发词汇学习兴趣,运用复习记忆策略最终使词汇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从而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一.进行课堂的瞬间记忆训练 教育心理学者研究“痕迹理论”所得出的结论指:“凡是已经识记过的事物都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记忆在人脑中的储存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间记忆在人脑中储存的时间短,但在记忆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在这个基础上,只要稍经启发,就能引起联想和回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因此、在教学新单词的过程中,首先要先向学生宣布要记忆的目标,例如、在教学新单词时,耍求学生在三分钟内熟记所学的单词,然后通过分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抢答,看哪个组的学生记住的单词既多又准确,也可以通过个别提问的方式由老师读单词,学生口头拼写或者一个同学说汉语词意,另一个同学读出单词,或者找一个同学读出单词,另一个学生说出汉语意思,也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来完成。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8.
听力理解的过程就是背景知识或图式与输入信息或声学信号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听力教学模式根据图式理论应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信息处理方式.记忆是影响听力的关键因素,在听力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增大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努力帮助学生将接收到的信息材料尽快尽多地存入长时记忆,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为听力理解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吴忠豪教授认为:"‘复述’是让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的一把钥匙。复述时如果加入了主观的理解,并将新的信息与以往信息相联系,这样的精细复述更有利于提高记忆的保持量。所以和背诵相比,复述更有利于大脑的长时记忆。"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我们不应只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理解、感悟,而要花一定的时间在语言的运用上、在课文的复述上,让学生轻松地、优美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一、给予语言拐棍,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0.
外语词汇记忆中的遗忘与复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语词汇习得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遗忘的现象,初次记忆的单词,如果没有经过再一次的注意和加工,单词回忆起来的比率会很小,这说明信息已经从记忆中消失了。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是通过复述实现的,但是复述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机械重复一次不等于痕迹加深一点。为了使更多的信息永久地保持在长时记忆中,需要不断地对信息进行精细的复述,也就是将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理解与抽象,使它们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联系起来,形成深层次的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