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颜色词“青”词义比较复杂,在不同的语境下它与其他的几个颜色词在概念上存在交叉.“青”可以指“青、绿、蓝、黑、白”五色,“苍”也可以指“青、蓝、绿、白”.“青”可以指“绿”,也可以和“黄”混合产生“绿”,但“绿”反过来也可指“青”和“黑”.介于“青”和“绿”之间的颜色又可以称作“碧”.青、蓝、苍、碧几个词意思相近,有时可以混用.  相似文献   

2.
在常识教学活动中,对有些自然现象的认识和解释是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演示解决的。如讲解太阳光的颜色,仅仅告诉幼儿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构成,幼儿很难理解。可以做这样一  相似文献   

3.
“青”字确实容易让人上当,其实,在不同语言场合,“青”字表示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比如,“青青河边草”,这里的“青”指翠绿色无疑;韩愈的“青天白日映楼台”,“青天”显然是指蓝天;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当理解为黑色;此外,“青”还可指白色呢,如“鸡叫头遍,天已发青”。那么,“青睐”的“青”是什么颜色呢?黑色。所谓“青睐”,是指用黑眼珠看人,传达一种喜悦或器重的情感态度。这里的“睐”是动词。《现代汉语词典》释“青睐”为“青眼”,可能和阮籍的“青白眼”有关,但确实说得不够清楚,…  相似文献   

4.
《阿房宫赋》中“绿云扰扰”一语,历来聚讼纷纭。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得出“绿”“青”“黑”作为颜色词,在表示“黑色”义上是一组同义词。其同义的深层机制是训诂学的递训原则,因“青”和“绿”可以互训,“青”又可训为“黑”,则“绿”可训为“黑”。“绿云”意为“乌黑的秀发”。  相似文献   

5.
“青”一般可以指三种颜色。一指绿色。如《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李白《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二指蓝色。如《苟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三指黑色。如《书·禹贡》:“厥土青黎。”孔颖达疏引王肃曰:“青,黑色。”  相似文献   

6.
“黑”作为一种颜色,最为普通,但它却是颜色词中同义词最多的。“黑”本身固不必说,“墨”字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亦可略而不提。除此而外,它还有青、玄、缁、乌、皂、黛、绿等“兄弟手足”,形成颇为可观的“黑色家族”,下面逐一介绍,有的还顺便涉及有关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青”与“白”是很重要的颜色词。为“五色”(青黄赤白黑)之一,它们在汉语中很活跃,显示出了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8.
颜色词“青”具有多义性,也正是这一特点,使得“青”失去了其正统地位。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借助CCL语料库,探讨现代汉语颜色词“青”的意义系统及其始源域和投射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有无数种美丽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只注意到自然景物的色彩,却不会去在意那些眼睛看不见的颜色。其实,我们的心情也有“颜色”!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都知道“绿”是颜色的一种,但你们可知道它还有许多的别名,如翠、碧、苍、青等,这些指的都是绿。“绿”字在语文课本中经常出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常常以不同的面孔出现。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抒情诗追求一种清境。"清"是义山营造诗境的首选字。义山诗中使用"清"字营造清境及虽未用"清"字却营造了清境的各种情形,均说明清是义山诗境的最好概括。以六首《无题》为代表的抒情诗虽存在丽辞与清境的矛盾,但诗的结局总是通向清境。义山诗在营造清境时追寻的是残缺美、遗憾美,这种美凸现了人的精神,具备超凡脱俗的格调。尚清成为义山的诗歌美学观。  相似文献   

12.
权威辞书对"璈""云璈"的释义存在模糊、矛盾之处,这些问题也影响到了具体的注释活动。现有研究成果以及新的书证表明"璈""云璈"存在两个义项,一个是作为弦乐器,一个是作为打击乐器。当下具体注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词义的历时分界。针对"璈""云璈"的个案研究,对辞书编纂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青豆开展流化床干燥实验,对青豆干燥曲线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干燥的因素诸如空气温度、流速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寻找青豆干燥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4.
缺少汉语学习教材和工具书一直以来困扰着来华学习汉语的西方人。有鉴于此,伦敦会来华传教士马礼逊一直非常注重汉语教材和词典的编纂工作。继1811年完成《通用汉言之法》之后,马礼逊又相继出版发行了包括《华英字典》在内的多部汉语词典和教材,为更多来华学习汉语的西方人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认为,道德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情”“文”在碰撞中实现的统一。“情”是指人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文”主要指礼仪文化。礼仪规范缘依人的内在情感生活而制定,同时又有人文化的提升,能够对民众包括情感在内的生活起规范引导作用。“情与文的结构性平衡”的道德教育模式不仅是个人道德成就的过程,也是一个历史性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6.
戴震与曹雪芹是中国近古时期主情思潮中具有代表性的哲人与作家 ,他们共处一个时代 ,同感时代深重的文化危机 ,且使用同一价值符号——情去追问思考生命存在及其意义 ,但他们的思想理路却同构异质 ,文本形态迥异。戴震为调整而光大儒文化付出了近古最后一次努力 ;曹雪芹则体现为对整个历史文化模式的背叛  相似文献   

17.
文章围绕学习词典的学习功能,讨论了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在数量和编纂质量上的不足以及体系上的缺失,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层级体系的构想,建议编纂既符合汉语特点又能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这一层级体系不仅要根据汉语语言特点细化汉语学习词典,还要为不同母语的学习者编纂有针对性的学习词典,要丰富语言辨析词典和偏误词典,考虑编纂语言技能学习词典,同时应照顾汉语学习者专业学习的需求。文章分析了对外汉语学习词典体系应包括的各子系统的内容及意义,倡导构建分层分级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体系。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中有"长脚"一词,未见辞书未收释。笔者通检《四库全书》,共得用例180余条,经分析归纳,综合其义,发现该词语从先秦到清代,历经二千多年,共产生了以下一些用法与语义:第一,用于人,具有三种语义:1.用于人体,意为长腿。2.用于人的职业身份,指长途运输的脚夫或长期替人出力打杂的佣人。3.用作绰号。第二,用于物,具有四种语义:1.用于动物,指动物的长的肢体。2.用于器物,指器物的长柄。3.指幞头中长的带子。4.指文字下部长的笔画。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闲情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评价,最初昭明在编《文选》时没有选它,而在其编的《陶渊明集序》中却又进行高度评价,这非昭明之矛盾,而是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所致。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历史悠久,并深刻地影响着周边各国。在汉字广泛传播的过程中,"韵"字也在日本传播开来。以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以及中日词典等为参考资料,针对"韵"在日本的流布与意义变迁情况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韵"流入日本后,其表示"风雅、情趣、气韵"等美学意义被淡化,而表示"韵脚或押韵的字;韵母;押韵"等语音学含义被保留和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