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张晓枫 《内江科技》2013,34(5):158+110
乾安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田,依靠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来保证油田稳产。目前有污水回注、清污混注和清水注入三种注水水源,其中最主要的是污水回注。由于污水含油、机杂处理不合格及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差,腐蚀结垢严重,再加上储层渗透率低,天然裂缝沟通差,泥质含量较高,导致注入压力持续上升,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水井发生欠注和注不进的情况,较为严重地影响了油田稳产开发。本文主要介绍改善注入水水质与改善储层吸水能力上下游相结合的注水增注技术研究及所取得的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2.
由于对油层的伤害程度无法从机理上充分认识,造成目前注入水的稳定性、注入水与地层水、储层的配伍性不清楚,使注水调整缺乏依据;入井液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认识不够,影响作业与措施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注水水质认真评价与研究、开展注水水源与油藏水质配伍性研究,筛选适于沙四段的注水水源和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以樊147区块滩坝砂油藏为代表,开展了储层特性和增注技术实验研究。在对储层岩性结构、孔隙结构、润湿性、残余油对水相渗透率影响规律基础上,研制了适应性强的以双聚醚表活剂为主剂的复合增注体系,配套现场施工工艺并进行了现场增注试验。研制的降压增注体系能够大幅度提高水相渗透率,降低注入压力,室内评价降压30%以上,为实现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有效注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针对陕北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注水井注入压力上升快,吸水能力差,采油井产量下降快,采收率低的突出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由于低渗透油藏自身性质,注入水水质问题,储层的敏感性,开采过程中储层有效应力的增加,以及低渗透油藏过度压裂造成注入水沿裂缝窜流等是造成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注水水质精细处理和注入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而且要注重保持地层能量,改变常规的注水模式,因此提出了超前注水和周期注水模式。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16,(12):26-28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常见注入水无法驱油、单层突进或油层射孔出水等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不够精细。对老井中的常规测井资料,利用小波分析、流动单元划分与识别、井间对比与预测等技术和方法,在提高其纵向分辨率基础上,从流动性能角度细分储层,并对井间不同流动性能带进行分析预测,可以为油田注采调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实际应用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赵军  李峰  胡雪 《科技风》2013,(9):89
本文针对秦皇岛32-6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流度比大等问题造成在开发过程中层间动用不平衡。为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抑制注入水突进,增加层间动用程度,对秦皇岛32-6油田南区进行氮气泡沫驱技术研究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氮气泡沫驱技术在海上油田得到成功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谭云贤 《内江科技》2013,34(5):17+9
针对宁海油田坨193块沙四上在产能建设开发中存在采出水矿化度高,储层矿物敏感性强等问题,开展稳定注水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流体特征及配伍性试验,储层敏感性及注水伤害研究,稳定注水技术的优化,并得出能够保障稳定注水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南海M油田即将进行注水的三种水源进行了注水可行性分析评价,在室内开展了注入水与地层水、注水对储层伤害系列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注入水水质分析、存在细菌浓度、地层条件下平均腐蚀速率以及结垢预测分析数据,选择作为注入水的优先顺序:水源井B水源井A海水,综合,水源井B适合作为M油田J层注入水;(2)通过注水速度、注水强度、注水量对储层岩心的伤害实验,确定了该岩心具有弱速敏,岩心临界注入流量为5mL/min,注入水的渗流速度不超过80m/d,因此,建议M油田J层实际地层的注入量134-156m~3/d,临界注入量为178m~3/d,为南海M油田注入水源的优选提供依据,为该油田注水方案提供理论和基础参数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渤海某油田密闭取心井B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新的油水饱和度校正方法,通过考虑矫正测试方法、电解法测量水量、乙醇萃取法的影响、降压脱气、孔隙压实等因素的影响,开展室内油水饱和度校正的物理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轻质油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矫正获得的渤海油田B井密闭取芯饱和度测试结果与测井解释成果对比分析表明,此方法计算得到的含水饱和度与生产动态相吻合,有助于轻质油藏水淹层的判断和开发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老井侧钻技术在油田开发后期挖潜剩余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海洲  费二战  刘春林 《内江科技》2010,31(2):103-103,117
油房庄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开采速度、注采矛盾、开发特征、井筒状况等原因影响,剩余油分布广泛,同时剩余储量动用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采收率的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老井侧钻技术挖掘高舍水期油井刺余油的方法。通过对刺余油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摸索合理的侧钻井部署原则,通过侧钴技术不断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最终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实践表明:老井侧钻技术在开发后期挖掘剩余油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振勇 《内江科技》2010,31(3):91-92
黄沙坨油田是裂缝性边底水火山粗面岩油藏,储层属于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裂缝、孔隙等发育的程度、状况控制着油井的生产状态。本文介绍了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并从油藏裂缝发育状况、驱油效率、采出程度、注采井空间位置等方面分析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因素:并对火山岩油藏水驱规律、油藏动态变化取得了全新的阶段性认识,进一步完善了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评价体系。针对注水开发中存在的矛盾,通过控制注水强度、完善注采井网,延缓底水锥进造成水淹,调整和缓解油田开发矛盾,对指导油田下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同类型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袁德雨  周晔  杨琪 《内江科技》2008,29(5):49-50
张店油田属高凝油油藏,原油含蜡量及凝固点高,且储层物性差,注水困难。本文针对张店油田欠注井层从油层物性、毛细管力、油层润湿性、注水温度等方面进行了欠注影响因素研究分析,找出了张店油田主要影响注水因素,储层岩石润湿性、高含蜡原油的结蜡及胶质沥青质沉积与毛细管力共同作用形成了张店油田注水难的现象,为油田增注及注水过程油层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胜利油田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属于特低渗裂缝性油藏。为了深入研究水源水在注水过程对储层的伤害,采用静态水质分析与动态岩心流动实验相结合的手段,对注水过程中的储层伤害机理进行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注水水质指标。结果表明,水源水中固相颗粒含量、粒径中值严重超标是储层渗透率下降的关键因素。不合格的现场水源水长期注入储层对储层岩心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基块岩心渗透率损害率大于70%,裂缝岩心则超过90%。综合室内实验研究,王14块沙四段注水水源的机械杂质指标推荐为A2级。  相似文献   

14.
黎莉 《内江科技》2011,32(3):138-138
注入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水质对地层的伤害是影响油藏开发的重要因素。本文在五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结垢趋势计算、室内流动试验等对草13油藏注水水源进行了系统评价;通过膜滤试验、岩心堵塞试验、细菌堵塞试验等对注水水质控制指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渤海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由于储层强非均质性、笼统防砂、强注强采等因素导致注入水过早突进,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调剖调驱技术作为高含水油田治理的重要手段,在海上油田进行了规模化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但针对低温油藏(≤70℃),常规调剖调驱技术具有以下局限性:常规酚醛树脂类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性能好、封堵性强、稳定性好,但成胶温度在70℃以上,在低温(≤70℃)下成胶强度低甚至无法成胶;受长期注水开发影响,低温高含水油藏剩余油逐步向深部富集,油藏深部水窜通道发育程度高,因此亟需开发兼具更好深部运移能力与更高封堵能力的深部调驱体系;低温油藏地下原油黏度高,油水流度比高,原油启动难度大,亟待开发适应性更强的高效驱油体系,提高对低温油藏原油驱油效率,同时深入研究驱油剂作用机理,获得可形成较高强度W/O型乳状液的高效驱油剂,提高对高含油饱和度深部液流转向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大王北油田大37块位于车镇凹陷大王北洼陷,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目前已进入油田开采的中高含水期,含水上升快,如何有效地稳油控水开采成为该区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大37块的含水上升特点,提出了以下几种策略:(1)加强注采管理;(2)完善注采井网;(3)补孔非主力层;(4)储层改造;(5)调节油井产液剖面和水井吸水剖面;(6)加大分注力度。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5,(21)
储层品质指数(RQI)是定量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宏观物性参数,能很好的反映储层孔隙曲折程度,可用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且对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产能均有重要影响,阿尔奇公式反算出的地层水电阻率称为视地层水电阻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储层含油性。本文应用RQI、视地层水电阻率结合常规测井资料、试油资料对WB油田长3储层储层流体性质进行了识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储层油水层精细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周翠苹  尹秀玲  吴松芝 《内江科技》2011,32(8):130+139-130,139
濮城沙一下油藏1995年底含水98%,进入水驱废弃油藏阶段,针对其高温高盐的油藏特点,2008年选濮1-1井组开展CO/水交替注入先导试验,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水驱废弃油藏CO/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目的开展了储层、夹层、微构造、CO混相驱数值模拟、室内实验等方面研究,充分论证注CO驱效果评价。22  相似文献   

19.
在储层精细认识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水驱特征曲线法、物质平衡法,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搞清了剩余油在平面、纵向的分布规律。认为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水驱油田的开发效果。注采井网完善的地区水驱效果好,采出程度高;注采井网不完善地区水驱效果差。实践证明,剩余油分布规律是合理可信的,对类似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的微观沉积特征将会不断的变化,主要包括储层润湿性的变化,粘土矿物的变化,胶结物的变化;孔隙的变化等等,深入了解储层微观变化,通过毛管压力曲线和储层敏感性分析,来研究储层微观沉积特征变化,进而分析其非均质性特征,对于微观剩余油分布研究,注采工艺的调整,缓解平面、层间矛盾,控制含水上升,改善油田开发效果,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