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知识、拓展认知、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领会文本的主题思想,感悟其中隐藏的情感,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以达到让学生准确解读文本的目的。本文从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内涵入手,探讨了开展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的策略,以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学者潘新和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其精妙之处,把握言语结构的巧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这一点,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的言语结构,掌握言语的内在意蕴。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更能促使学生提高阅读审美能力,对学生的情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矛盾点,体验情感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文本中的矛盾点,促使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发现文本的奥秘。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挖掘文本的言语结构,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文本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陆文海 《广西教育》2014,(9):94+98-94,98
语言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品味语言是解读文本的前提,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推敲、揣摩、品味,是领会作者情感、体会人物品质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路径。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关键环节,它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和学生的用心阅读。教师要让学生沉潜于文本,融入文本,实现教师、文本、学生三者的有情感对话,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受用一生。  相似文献   

5.
佟飞 《考试周刊》2010,(33):57-58
一些小学生上初中后,不能适应初中语文文本的变化。教师要对比解读小学、初中文本,可从文学常识、词汇量、段落阅读、领会文意、写作文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教给他们方法,必要时要重点引领,示范突破,适当点拨,以延续语文课堂的精彩活力。  相似文献   

6.
牛小娟 《成才之路》2023,(3):109-112
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共同构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体系。当前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还存在阅读文本材料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阅读技巧和方法掌握不足、阅读能力明显不高,阅读训练不达标、阅读水平不能得到提升的问题。教师要在了解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实际的基础上,科学选择阅读文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划分阅读文本类型、传授文本阅读技巧,强化阅读文本训练、提升学生文本阅读水平,以促进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学习和了解教材后辅加大量阅读。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语文阅读策略,尤其是在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以文本为中心实现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重对话,以此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而且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语文感知能力。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误区与解决对策进行详细的分析。一、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误区1.师生教学地位颠倒当前初中语文文本教学的课堂,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文本教学课堂中,教师一度的将自己的思想向学生们传播,学生们只能不断的接受、倾  相似文献   

9.
陈卫明 《甘肃教育》2020,(6):159-159
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追求目标来看,主要是追求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和谐发展。在课堂上给学生解读文章等都需要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顺势吻合,最终形成互动。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个性化的解读文本,如此才能让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最终实现互动,升腾到一定的高度。下面,笔者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互动效能提升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引起其他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文本细读教学分析在初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中,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教师缺乏深厚的理论修养,对文本不能进行深入的探究。文本细读实际上是用教师的细读来引导学生进行细读,用教师的阅读体验来带动学生的阅读感受。而教师的理论素养往往达不到进行文本细读的要求,使得文本细读教学不能深入进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其次,教师在对文本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文本分析太细,使得文本细读出现异化。很多教师先大量  相似文献   

11.
五柳先生读书方式是不求甚解.他是追求精神的满足和情操的陶冶.初中语文教学却不能只让学生领会.应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读出文本的思想感情.读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所以.高效阅读课堂要倡导咬文嚼字式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中关键的句段.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和能力.训练学生语感。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关键句段品读把握。一、抓住文中关键句段。把握文章层次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挖掘课文深层意蕴,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培养出实践能力和健康个性,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学科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抓情境、抓文本、抓类文、抓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通过深度阅读,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围绕"读"做文章,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拓展延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语文教师需要立足文本,寻找拓展切入点;立足课堂,拓展学生阅读的思维空间;立足学生实际,围绕文本有效拓展延伸;注重课外拓展,开阔学生视野,以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文学天地中去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新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以新的角度理解教材,对教学有新认识,对文本解读有新发现。初中语文是中学生深入接触语文知识的核心载体,学生对文本有深刻理解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同时,师生要利用感知与文本产生对话。教师不是简单地生搬硬套教参,而是要用自己的悟读、思辨,进而教授来唤起、激发学生的学与思。基于此,以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为研究对象,从文本解读的必要性到当前学生解读文本存在的问题,自然提出解读策略,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部分篇章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然而由于时代的变化,学生往往无法深刻领会到这些篇章中强烈的爱国之情,这也往往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阻力。语文课堂注重文道统一,如何通过巧妙设计让学生真正借助文本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师备课时需要关注的重点,也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杨至容 《小学生》2013,(3):46-46
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针对这些困惑,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象,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科学的阅读教学工作,不仅能够优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文本细读"作为一种文本分析的方法,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分析"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的弊病。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和细致的剖析,继而发现语言的魅力和价值,优化学生的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解读文本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而不是用教师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珍视学生内心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一、践行新课标,发挥主导作用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要开展个性化的解读文本活动,要把解读文本活动当成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充分的显示教师的主导地位。初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正处在初步形成时期,所以  相似文献   

19.
康建华 《学周刊C版》2023,(5):102-104
互动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然而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一直沿用单一的互动方式,不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互动主体地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深度、广度不足,导致互动教学的优势和价值得不到体现。面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结合文本主题及学生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增强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促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活动,是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感知具体文本信息,加强阅读过程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和情感体验的最土要语文学习活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