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手机的使用者越来越普遍,尤其是作为新一代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手机对于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方式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对手机的依赖,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大学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为此,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手机,合理安排时间,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应从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着手,以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不断提高教师素养等方面为根本,从而更好地解决手机依赖对课堂质量和课堂教学秩序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认识医学类学生手机依赖的现象并分析由此引起的心理焦虑,提供了解决措施。方法:延边大学中医、临床和护理的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得出医学生的手机依赖率为58.5%;医学生手机依赖的程度会影响心理焦虑并加深;手机依赖与焦虑呈正相关(P0.05)。结论:医学生手机依赖检出率高会有焦虑情绪;学校应重视医学生手机依赖现象,自身应提高自己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选取在校大学生10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合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多重响应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并且对课堂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手机依赖在性别、年级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下的显著差异。同时,在促使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外部因素中,最为突出的因素是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这一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本文最终得出河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多为自发行为,缺乏学校及社会的科学引导,应加强学校监督,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29)
为了了解高职生手机依赖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发展。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法,对1181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高职生手机依赖与其心理健康存在相关关系,应降低高职生手机依赖行为,对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手机已经成为中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物品。中学生使用手机来获得自我认同,排解孤独感、压力和无聊感,提前适应社会环境。而父母重视中学生手机的使用及手机科技发展迅速,都是造成中学生手机依赖的重要原因。中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需要准确、良好的定位及规范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6.
"手机依赖"问题是人们在信息时代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本文以烟台高职院校为例,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显示,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具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它对孤独感具有较为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探究基础之上,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等多个角度入手,对降低手机依赖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疫情期间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现状和它的相关因素,以便为预防和早期干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山东省两个高校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大一到大四的25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发放《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自我控制量表(SCS)》、《大学生疫情期间手机使用情况相关问卷》调查问卷,将回收的数据输入SPSS26.0进行分析。结果:(1)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较高,自我控制情况较好。(2)在性别、年级、家庭户籍和学校之间等人口学变量上,手机依赖和自我控制均没有明显差异。(3)手机依赖与自我控制呈负相关(r=-0.618,P 0.01)。(4)大学生在疫情期间不复学的情况下加重了对手机使用社交等软件的使用频率,使得学生更容易出现手机依赖做学习以外的使用。结论:大学生存在一定的手机依赖现象,自我控制对于手机依赖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自我控制力越高,手机依赖性越低;疫情期间,学生的大量时间都花在手机使非学习以外的手机使用率大大增加。应该对大学生多加指导,进行自我控制指导课,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利用好学习相关的软件。  相似文献   

8.
李佳  何小鹤 《知识窗》2023,(7):120-122
当下,大学生依赖网络、手机成瘾的现象日趋严重,他们逐渐沉溺于网络世界,自制力下降,缺乏理性思维,且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文章从不同学科角度出发,系统地、深入地用异化理论对当代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进行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并提出预防大学生网络行为异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普遍现象,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的特点、成因及干预策略,把"心理危机"应用于大学生手机成瘾影响分析中,整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理论,从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等角度出发剖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探究大学生手机过度使用的心理行为需求,研究将丰富和拓展对于"媒介依赖理论"的研究,完善大学生手机使用研究理论体系,为后续干预等相关问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手机在学生中的使用越发普遍,手机阅读以其自身性能的强大,以及携带方便的特性,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逐渐成为人们交流学习的重要工具。目前,手机在高职院校的普及率已经很高,大学生具有的知识水平也相对较高,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手机阅读情况的调查,利用调查问卷形式,对手机阅读的使用频率、场所、阅读类型等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和分析,从而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手机阅读的实际使用状况,以及影响其阅读行为的关键因素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河北省保定市在校大学生手机"低头族"存在现状,找出影响其手机依赖的因素,为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指导大学生群体正确使用手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提高健康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共抽取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共1500人,检索中国知网进行资料收集,并通过自行设计问卷结合实地访谈法进行调研。收集的数据用Epi Data 3.0进行录入,运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低头族"手机依赖现状方面,高达54.7%的调查对象存在手机依赖倾向,其中男生(58.9%)手机依赖现象高于女生(50.8%),文学类专业依赖现象比其他专业严重,四所学校间不存在差异。结论:保定市在校大学生存在"低头族"手机依赖现象,缺乏当地政府及学校相关部门的科学引导,应加强相关政策条例制订,及时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合理干预,为大学生营造良好手机使用氛围。  相似文献   

12.
在校园里,大学生迟到、旷课和早退的现象频频出现,这既影响老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业,也严重影响学校形象。因此,如何有效杜绝此类现象的蔓延,是我校同其他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建立一个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对学生行为检测的系统模型,利用手机的内置传感器(加速度、陀螺仪、压力、近距离和光线传感器)采集学生的行为特征,并设计一个警报系统。本文设计一个基于Andriod系统的手机应用软件用于采集学生的行为特征,并对其进行数据预处理,运用参数优化后的支持向量机对行为数据进行分类,经检测得到系统的精确度高达98.2%。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11)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遍化、大众化发展,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了一个特点鲜明的群体,其行为逐步趋向了多元化。在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呈现出了一种怪异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不专注,过度依赖手机,在课堂学习中玩手机的行为不胜枚举。为了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文章围绕学习行为理论相关内容展开,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手机通讯、网络信息、社交软件给高校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焦虑情绪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高校中蔓延。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与他们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并针对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和控制焦虑情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融亲  谢晨舒  黄稳妃  周媚 《大众科技》2022,24(2):199-201,186
高职生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已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智能手机强大的功能和网络使用的便利也带来其负面影响,手机依赖正在影响着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文章基于萨提亚理论分析对手机有依赖心理的高职生的现状及原因,探索萨提亚理论运用于高职生手机依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外部持续提供社会支持滋养个体,内在通过整合个体优势资源进行自我觉察,...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17)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具有功能丰富、便于携带、强交互性等特性的智能手机,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工具。但是,手机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无节制地使用手机也导致了手机依赖问题的产生,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以及生活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消极影响,已经成为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研究其影响因素,以协同治理理念为基础,从高校、家庭、社会、学生等不同角度提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手机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课堂手机使用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很多教师呼吁学校出台规定“禁止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因此,研究智能手机在大学课堂教育中的应用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智能手机应用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智能手机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8.
陈堃  彭艳青 《科教文汇》2021,(10):163-164
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是“00后”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减退的一个主要表现。针对大学生产生手机依赖、情绪和行为方式以从众为标准的现状,该文对当前“00后”大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动机进行分析,并从教学方式和家庭氛围两个方面分析“00后”大学生典型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从而提出维护学生的学习思维和主观动机、帮助学生推进独立人格发展的两点修正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手机的普及,它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低头玩手机的现象随处可见,不管是在地铁上还是在公交车上,都出现了"低头族".大学生作为手机的主要用户,也是"低头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笔者将详细分析大学生"低头族"的行为现状,影响因素和解决对策,旨在为改变当期的现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不确定状态下在线消费者品牌选择时滞依赖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分解出不同的在线消费者的时滞依赖效应,剖析在线渠道下消费者品牌选择的时滞依赖行为机理;然后研究不同动态品牌选择模型,包括随机过程模型和随机效用模型;最后,就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