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气库运行压力交替变化,对注采井套管承压有更高的要求。为达到资源最大利用的目的,需要从气藏老井中筛选出井况良好的气井继续利用。为了准确的判断套管是否能够继续使用,从套管腐蚀和套管变形两方面开展研究,确定腐蚀、变形对套管抗内压强度的影响,制定合理的可利用井套管评价标准,判定气井套管的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2.
中原油田位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附近,为满足西气东输季节调峰需要,需建设配套的地下储气库。文96气藏目前采出程度超过60%,从地理位置、构造特征、储层物性、储气规模及注采井网等方面上均符合建设地下储气库的要求。本文从气藏地质角度出发,对文96气藏作为西气东输储气库库址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对储气库的建设提出了初步方案规划。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介绍了井下用纤维增强连续复合管的结构功能、技术特性、操作设备和适用条件。通过矿场应用表明,该项技术作业成本低,操作方便,能有效解决注水井管柱腐蚀、结垢的问题,具有推广应用前景。油田绝大多数注水管柱均使用钢制管材,井下注水管柱由于化学腐蚀、细菌腐蚀,容易产生管柱腐蚀穿孔、结垢,严重影响注水管柱的使用寿命。频繁更换注水管柱不仅造成油管费用增大,同时也增加了作业维护费用,不利于油田低成本、高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4.
王涛 《内江科技》2012,(4):129+125
在油井上开展化学堵水是目前稳油控水的主要措施,化学堵水工艺通常采用水泥等凝固性堵剂对封堵段进行挤注施工,施工要求施工管柱在长时间高压挤注过程中不刺不漏。以前由于试压和挤灰作业不连续,不能清楚掌握挤灰管柱的耐压情况,有时候存在试压管柱合格,但是下施工管柱过程中油管上不紧或者不合格油管下井,造成施工过程中灰浆进入环空卡死管柱的工程事故。此新型油管试压装置由于实现了油管试压和施工的连续作业,所以排除了施工中油管不密封的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5.
CO2驱注入管柱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是成熟技术,考虑到国外工具费用高和售后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国内石油公司通过技术交流与攻关,掌握了国外CO2注采管柱及配套工具等工艺技术及现状,进一步明确了CO2注采的关键问题:腐蚀、结垢和气蚀。本次管柱工艺设计加快了CO2注入管柱工艺的国产化进程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宋运武  鲁飞  程刚 《内江科技》2014,35(8):28-28
濮城油田经过33年的开发已经进入"三高"开发阶段,注水目的层逐渐向低渗层、薄差层转移,延长分注管柱有效期是油田能够注好水、注够水以及实施稳油控水技术的前提和保障。由于井下套管内壁腐蚀产生沟槽点、腐蚀产物在套管内壁的附着、修井作业的钻铣刮磨等工序对套管内壁的伤害、钻塞后卡封段的水泥、堵剂的残留物等影响,存在封隔器密封性能和分注管柱有效期短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研制了双级密封管柱,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大庆喇嘛甸地下储气库是在一个带油环气顶上建设的,是我国投产最早的地下储气库.多年的注采实践证明:利用地下储气库储采天然气,有效解决了大庆地区冬夏季用气不均、保护了资源和环境.本文论述了喇嘛甸地下储气库建设中涉及的库容量测算技术、注采气系统节点分析枝术、动态系统监测及调整技术等一套系统的储气库主要开发技术,对我国今后地下储气库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和分析评价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双管注汽的井筒沿程蒸汽参数与双注汽管的注汽方式、注汽参数以及管柱尺寸等有较大关系,平行双管注采时,环空中充低压空气/钒气,若将主管看作原来单管中的注汽管,则双管的环空部分多了一个采油管柱(副管),计算热损失时需要综合考虑主副管的内径差异,井身周围温度场也是有差异的。本文考虑双管注汽方式与常规笼统注汽方式的差异,基于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原耻,建立了稠油油藏热采井的双管注气并井筒沿程温度场计算模型,该模型稳定可靠,易于求解。  相似文献   

9.
中原文96储气库是利用中原油田文96枯竭砂岩油藏改建而成,由于油藏投入开发时间早,储层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动用,实施了各类增产措施,使得井况恶化,套管腐蚀严重、套管变形、错断的井较多,给储气库修井封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保证文96储气库的密封性和安全生产,针对套变及复杂落物情况,研究高效复合铣锥,既能磨铣套管,又能磨铣所卡落物,是储气库修封井切实可行的修井工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原油田气井结盐现象的加剧,文23气田、户部寨气田逐渐出现井筒或管柱结盐结垢现象,甚至造成管柱堵死或者管柱卡死,严重地威胁到了气井的正常生产。通过对结垢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出防治结合的方式,采用洗盐水预处理和添加CS—01防垢剂的方式进行预防结垢,采用RDD-2溶垢剂清除已经生成的盐垢.在多口气井的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杜建娟 《内江科技》2012,(3):152-153
为满足各生产层对注水量的不同需求,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近几年来分层注水工艺管柱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较2010年相比,分注井数增加了18.5%。本文以分层注水工艺管柱配套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对各种分层注水管柱的管柱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应用范围等做了详细介绍,结合现场应用情况,将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在应用中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针对油藏型储气库运行特征:注气-焖井-采气,采用人造岩心,设计模拟储气库多周期运行的长岩心注采实验,通过驱替效率以及含气饱和度分析,研究达容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多轮次注采,库容呈逐渐增加趋势,趋向于最大库容量。储气库由于储气容量大、储气压力高、储气成本低的特点已成为天然气储存与城市供气调峰的重要手段[1],主要作用是保证城市长时间供气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分层水井分注井层段合格率较低,管柱有效寿命较短,管柱的安全性和封隔器失效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封隔器管柱受力分析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各种井下工具的综合作用。由于缺乏科学的管柱优化故障诊断方法,影响了生产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介绍了分层注水管柱力学分析及工况诊断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油田笼统酸化管柱的密封性问题,分析了管柱漏失的危害及潜在问题,采用喷砂器作为验管柱的方法,有效地防止了酸液未能进入地层,腐蚀管柱的问题,为油田笼统酸化措施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海上分层注水井由于管柱蠕动及出砂造成的注水管柱失效问题,开发了海上长效分层防砂分层注水工艺技术。通过研制新型防蠕动密闭封隔器,可有效提高注水管柱的防蠕动性能,延长管柱有效期。该技术整合优化了分层注水分层防砂技术、大通道反洗井技术、测试调配一体化技术以及管柱防蠕动技术,在有效解决海上注水井出砂的同时,延长了注水管柱的使用寿命,降低作业成本。自2013年以来该项技术在胜利埕岛油田共实施70余井次,最大分防分注层数为6层,最大井斜48.8°,施工成功率达到100%,取得了非常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井堵塞严重、层间矛盾突出、全井酸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成功研制出高温高压分层酸化工艺管柱。该管柱主要由锚定补偿机构、高温高压Y341可洗井封隔器、分层酸化节流机构、定压配水器等配套工具组成,耐高温高压,密封可靠,坐封酸化一次完成,通过投球能够实现不动管柱分层酸化。该管柱研制成功后,在B59-5井成功实施了不动管柱分三层酸化,酸化效果明显,从而为该类油藏有效注水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王晓宇 《内江科技》2014,35(9):36-37
通过模拟注水井在生产过程中的压力变化,现场测试注水井井内管柱的伸缩情况,总结出了注水管柱随温度、压力变化的结论。根据这一结论,研制了自调节锚定封隔器并配套了其它分注工具,形成了自调节锚定分注新工艺。经过在纯梁采油厂纯化油田、梁家楼油田8口分层注水井的现场应用,证明了该工艺的可靠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8.
耿辉 《今日科苑》2010,(4):68-68
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水造成的腐蚀现象较为普遍,根据腐蚀机理不同,油田水腐蚀包括:溶解氧的腐蚀、二氧化碳的腐蚀、硫化氢的腐蚀、硫酸还原菌的腐蚀和溶解盐类的腐蚀。通过分析认为在现场上的井下管柱腐蚀是上述各腐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防腐方面,目前主要的技术有电法保护和化学防腐技术,其中化学防腐技术是现场上的常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由于濮城油田开发时间长、井况日益恶化,注采层数多、层间差异大,致使调控分水能力有限,对分层注水工艺可靠性、实用性及管柱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展新型油套分注工艺的改进与完善,满足非均质油藏动用二三类层的需要。通过对新型油套分注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完善提高了濮城油田注水工艺及配套,现场应用25井次,使新型油套分注实现了油层细分注水、层间矛盾突出的井达到了均衡注水的目的,分层管柱有效期得到延长,对应油井产能得到提升,油田的稳产基础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李敏 《内江科技》2012,(10):148
由于濮城油田开发时间长、井况日益恶化,注采层数多、层间差异大,致使调控分水能力有限,对分层注水工艺可靠性、实用性及管柱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展大压差分注工艺的改进与完善,满足非均质油藏动用二三类层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大压差分注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完善提高了濮城油田注水工艺及配套,现场应用25井次,使大压差分注实现了油层细分注水、层间矛盾突出的井达到了均衡注水的目的,分层管柱有效期得到延长,对应油井产能得到提升,油田的稳产基础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