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瓶梅》是正定方言——兼谈其方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金瓶梅》方言研究的必要性、现存问题和研究建议。指出《金瓶梅》中有大量正定方言。正定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的历史状况使其有可能是《金瓶梅》故事的地点和语言背景。文中大致分类举出较多例证,以明其是正定方言。鉴于其方言一般人不甚熟悉,故对生僻者释义说明,其中也间或对某些著述中的错误解释及意见提出适当辩驳。最后得出结论:《金瓶梅》基本上是用正定方言所写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中的许多词语与现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方言相同,个别词语的读音也与内蒙古西部方音相同,一些特殊习俗至今还保留在内蒙古西部民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明末以来有大量移民迁徒至内蒙古西部地区,因而,这一地区保存有明末山东方言。《金瓶梅》中的方言基本是山东方言,其作者是山东人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3.
1996年 9月 ,笔者在《昆明师专学报》上发表《 <金瓶梅 >与云南方言集序》。序中讲了全集分语音、词汇两部分。本文即词汇部分。文中收集目前能见到的多种词典中对近八十个词的解释 ,为方言研究提供该词来源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醒世姻缘传》上承《金瓶梅》,下启《红楼梦》,是明清之际较有特色的一部世情小说,作者可能是山东人。其实,该书除有大量山东方言词语外,也有不少湘方言词语。确定这一点,对《醒世姻缘传》的研究与汉语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中的聊城俚语俗语例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 ,《金瓶梅》是用北方方言写成的。本文从中撷取当今仍在使用的部分山东聊城方言中的俚语俗语加以例释 ,略作考证 ,从一个方面为《金瓶梅》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是明代第一奇书,然而,对其作者至今众说纷纭。而“金学”界热疑的作者大都寓居过麻城,且与《金瓶梅》最早收藏者刘承禧有着密切的关系。《金瓶梅》里大量麻城方言的采用,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进一步说明作者是以麻城市井生活为模本进行艺术创作的。  相似文献   

7.
李申先生的《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是一部专门系统、全面考释《金瓶梅》方言俗语的著作。它多方求证,义项全面,内容丰富。当然,其中也有少数词语(尤其是疑难词语)存有误释或解释不妥之处。本文择出其中的30余条予以辨析,以求得出正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兰茂成书于1442年的《韵略易通》反映的是明代的通用官话,本悟成书于1586年的《韵略易通》是明代云南汉语方言形成的标志。“韵略”是云南少数民族汉语的特征,少数民族汉语的“易通”对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云南方言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中原汉语方言,其形成与汉民族的迁徒以及今天民族格局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文章拟从云南汉族居民民间文化的源流及云南方言中保存的内地元明方言词语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原徽州6县存在6种相互不能通用的方言,形成原因是古代北方多次移民带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北方方言与徽州土著的方言相互渗透、掺和的结果。而"双语现象"与《乡音》韵书是使多种方言得以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几十种《乡音》韵书手抄本的面世,为徽州方言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1.
古代小说的方言研究不能只就语言的某一元素进行,应该将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结合,全面兼顾;方言的研究对小说作家、籍贯和成书信息的推测都有一定作用。《金瓶梅》以北方方言(主要是山东方言)和吴方言为主,出现了十多种方言,不可能是作家的独创,它只能是集体创作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以《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三部语料为基本材料,对明清山东方言中的一类词——拟声词发展为动词进行探究和分析,发现很多拟声词发生了"从拟声到言说"的词义演变,即这类词既表拟声,又有由拟声而来的动作义,而且在山东方言中,这些拟声词演变出的表动作的动词词义,不再是临时用法而成了词的固有义项。  相似文献   

13.
清代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词话》之后的又一部世情书。书中运用大量的方言词语,自称“造句涉俚,用字多鄙,惟用东方土音从事”,口语色彩浓厚,特别是那些让人费解的方言俗语,非本土化的读者很难理解和体味它们的真实含义,而揣测往往与事实相谬。因此,利用前人著述并结合方言佐证解释“攮颡”、“走草”、“作业”等有代表性的方言俗语,对准确理解这部作品的内容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是《(金瓶梅)与云南方言词汇》的续篇。从《红楼梦》中找出今天仍然活在云南汉族人民口语中的方言词汇,尽量探索该词在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元、明、清文学名著里的继承或演变情况。“求本字、探语源”,提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昆明方音七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 1939年 ,丁声树先生记昆明方音 ,后收入杨时逢先生《云南方言调查报告 (汉语部分 )》一书中。笔者曾据《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所载 ,写《云南汉语方音史稿 (十 )》作过初步评介。2 0 0 3年《昆明市志·汉语方言志》出版。此书语音部分与丁先生文章有什么不同 ?本文将一一作出解答 ,从中可看出昆明方音七十年的发展变化。说明沿用和改写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从《金瓶梅词话》有关方言研究的材料入手,联系当今《词话》作者的有关学说,浅析《词话》语言相当驳杂的原因,力图说明其与说唱文学有关系,支持《词话》乃集体创作学说。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说明云南方言与江淮方言密切的亲属关系,文章从清末江苏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书中,分语音、词汇两方面继续收集例证。  相似文献   

18.
徽语区各县现存十几种相互不能通用的方言,形成原因是古代北方多次移民带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北方方言与徽语区土的方言相互渗透、掺和的结果。而“双语现象”与《乡音字汇》是使多种方言得以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几十种《乡音字汇》手抄本的面世,为徽语区方言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应经有关专家研究整理后申报世界记忆工程。  相似文献   

19.
盐城方言的形成与当地的历史沿革和移民情况有关。新石器时代盐城境内有淮夷部族聚居,他们与中原民族不断接触,到汉代使用一种属于古吴语的方言。永嘉丧乱后,大批北方移民迁入,移民方言与当地方言相互融合,形成了盐城方言的最初面貌。明代的移民,又使得盐城方言具有了南北方言过渡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使用明朝鲁西临清一带方言所写的明代小说名著《金瓶梅》中的语例为佐证,对现代汉语豫西偃师方言的一些方言词之意义和词性等进行了诠释,为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可作参考的语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