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周简评”是每周五都要做的事情,主要总结一周来幼儿的表现,通过评价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反思自己,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以往都是采取老师评、幼儿听的方式,效果并不好,幼儿大多是听时有所反思,过了双休日回来又是老样子,这就是所谓的“5+2=0”。经过研究,我们决定把评价的任务交给孩子,让孩子回忆一周的表现,客观地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评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我们每周都评选“好孩子”,对幼儿一周的表现给予评价。在生活、学习、社交习惯等方面均表现不错的孩子,被评为“好孩子”,奖励小红花。孩子们都渴望被评为“好孩子”,可总有一部分孩子因为某方面表现不够好而得不到小红花。亮亮已经几周没得到小红花了,他撅着嘴巴,看上去满不在乎,可眼光始终不愿离开其他小朋友手中的小红花。第二天,亮亮妈妈送孩子入园时说,亮亮在家发脾气,说他再也不要小红花了,因为老师不喜欢他,总说他表现不够好。听了亮亮妈妈的话,我想了好多。我们本意是通过小红花来肯定孩子的表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却没想到孩子因为得不到小红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认为是老师不喜欢他。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为不科学的评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者都知道,鼓励对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更懂得要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要鼓励幼儿、赏识幼儿,总要让幼儿知道:自己为何被鼓励、被赏识,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每个幼儿在发展方向、起点、速度及最终达到的水平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就幼儿自身来说,还是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优势的。如有的孩子对音乐有特殊兴趣,表现出艺术方面的发展优势;有的孩子对艺术形象有深刻的记忆表象,并对颜色有很强的敏感性,表现出对绘画或手工活动的兴趣和发展优势;有的孩子爱听故事、爱看书,也会讲故事;有的孩子会收拾整理玩具,自理能力很强;有的…  相似文献   

4.
唐娟 《教育导刊》2005,(11):45-46
幼儿评价表(也就是"家园手拉手")是家长和教师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很多家长都乐意接受老师每周给孩子的评价表,把它作为了解孩子这一周在园的表现,以及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小小的评价表,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家长对幼儿园、对老师实施的教育是否认同和支持.那么,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幼儿,真实地反映孩子在园的表现,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认为写好幼儿评价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正>对幼儿进行良好倾听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相关教育案例,对中班幼儿倾听能力和幼儿教师倾听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反思与建议。案例一:为了锻炼班级幼儿的胆量,使其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我,我经常组织幼儿开展"才艺秀"的表演节目,孩子根据自己在家园学到的新本领,如讲故事、跳舞、讲笑话、念儿歌等内容在集体面前表  相似文献   

6.
新学期开始了,对于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的新入园幼儿来讲,哭闹是最常见的现象。研究证实:新入园孩子的哭闹,是幼儿分离焦虑出现的一种信号,幼儿心理学中对"幼儿分离焦虑"的解释是:幼儿与他所依附的人或最初照顾他的人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焦虑情绪。有的孩子会以冲动的方式表现自己,如踢打、喊叫等,也有的孩子在潜意识中建立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正>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不但可以促进孩子智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现在时常在课余听到老师婉惜地抱怨:"感觉现在的幼儿一届不如一届,很多能力都越来越差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很值得幼儿教师深思。一、幼儿能力缺失的原因1.孩子自身方面的原因一是幼儿表达能力弱,缺乏自信,孩子的角色从听故事转为讲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提问是教师、幼儿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是决定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也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艺术。但我在幼儿园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类似"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的提问竟然达到了十几次,被提问的幼儿也常常局限在几个所谓表现好的孩子,其他孩子大都处在消极等待、茫然观看的陪衬状态,这应该引起我们所有教师的反思与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幼儿缺乏独立性,一切都依赖父母,如在幼儿园布置的一些动手动脑的小作业都是由家长来完成。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这么做就是爱孩子;还有的父母对孩子做事不放心,怕孩子做不好,所以什么事都代孩子做,不放手也不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会养成了一种懒惰的习惯,形成一定的依赖性,独立性较差。所以,培养幼儿要从小抓起。一、活动是培养幼儿独立意识的源泉幼儿的独立意识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三至四岁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喜欢自己去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凡事都有"我自己来"的要求。当孩子  相似文献   

10.
孩子喜欢把画画当作游戏:一支"神奇"的笔,它能自己流淌颜色,能画线,画各种形状。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幼儿每一次的美术活动都是一次情感体验。教师就关注幼儿的亲身体验,鼓励幼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幼儿美术作品的讲评一直是我感到最难把握的。幼儿作画时处于安静状态,讲评使孩子活跃了起来。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老师则应该既满足孩子情绪情感的需要,又达到引导孩子发展的目的。我上了一堂美术课“添画大熊猫”。在作画的过程中,幼儿很专注,都按要求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但讲评时,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只对评价自己的作品感兴趣,而对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漠不关心。尽管我提醒幼儿  相似文献   

12.
席伟英 《时代教育》2012,(18):99-100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总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从中不难看出,现代幼儿艺术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参与艺术活动的态度,表达真实情感,表现创造性。幼儿美术教育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的"第二种语言",也是孩子"感受美"、"再现美"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教育过程更应重视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通过多种创新手段的综合运用,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塑造美好的情绪以及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幼儿审美的能力及视野。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家长都非常注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音乐素质发展不可小视,它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快乐与成长.对于幼儿来说节奏鲜明、活泼欢快的音乐最容易使其融入其中,从而让幼儿在音乐中展示自己,从中体会到快乐.教师应该了解幼儿的音乐能力发展水平,在教学活动中选择音乐要循序渐进,注重各年龄阶段幼儿的音乐认知水平,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听一听,听的过程中玩一玩,让游戏、欣赏变成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4.
正一、让幼儿想画、敢画,支持幼儿的创作行为我们在欣赏孩子的作品时总是觉得孩子画的不好,让孩子重画。因此幼儿每画一笔就会担心"我这样画行吗?老师会不会说我?"顾虑重重,无法将全身心投入到美术创作中。因此,幼儿在创作时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让幼儿充满激情地去创作,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教师应克服以成人标准评价幼儿艺术活动的倾向,欣赏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和水平进行的表现与创造。  相似文献   

15.
每天我们带幼儿做操时,示范动作都力争规范、有力度,精神也很饱满,希望以此带动幼儿达到锻炼的目的。然而,我却发现:做操时有的孩子悄悄讲话、有的孩子还在打闹……只有自觉性高的孩子在认真地做。显然,孩子对老师的示范已习以为常。这就在根本上影响了做操的质量。反思自己领操,恐怕是与孩子之间缺少了一种交流——没有用眼睛和幼儿对话。一句话,自己的眼光游离于孩子,给孩子创造了可乘之机。要让每天的做操发挥应有的价值,我决定做操时  相似文献   

16.
孩子在的班级进行了班长竞选活动。老师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现自己、为朋友服务的机会(每个孩子都会当一周的小班长)。今天放学,我接孩子时,听到孩子的小伙伴对他说:你的胆子那么小,说话的声音都很小,怎么竞选得上呢?孩子听了很是沮丧。我很担心,孩子是否就此变得更加胆小而不敢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呢?我还要孩子参加竞选吗?我该怎么做呢?(豆子妈妈)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入园二个月,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基本上都能自己吃饭,不用别人喂。可在家中幼儿的表现怎样呢?经调查发现:全班只有一位小朋友在家中是自己吃饭的。为什么幼儿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主要是家长的娇惯而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依赖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一方面从转变家长的观念入手,举办了有关的讲座;一方面从孩子入手,开展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看、听、说、练等实践活动中得到熏陶。活动目标1.教育幼儿在园会自己吃饭,在家也会自己吃饭。2.培养幼儿乐意自己吃饭的情感。活动准备1.情景表演:…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幼儿的各种表现,从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契机,组织相应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合目的地发展。同时,我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在实践——反思——实践的研究过程中,沟通我在口头上“说的理论”和在实际教育中“用的理论”,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下面是我围绕“幼儿绘画教学”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时,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 我对幼儿绘画教学的研究源自课题组的一次讲座。在这次讲座中,专家指出:目前,幼儿绘画教学正在由让孩子“学着画”转变为让孩子“画着学”。从表面上看是三个字位置的颠倒,但它却蕴涵着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所谓让孩子“学着画”,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孩子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从而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作画的教学;而让孩子“画着学”,指的是在孩子作画  相似文献   

19.
幼儿的学期评语历来都是由老师在学期即将结束时依据幼儿的在园表现填写的。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老师很难依据几十名不同幼儿的特点写出几十份不同的评语,难免出现“多篇一律”的现象。然而评语对于提高幼儿的自我意识,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正确、全面地评价孩子,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不断进步,以充分发挥评语的教育作用呢?我发现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写评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0.
宋悦琴 《小学生》2013,(8):37-37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老师经常需要对幼儿下评语。比如各类活动结束后的小结,我们需要对表现突出或一般的孩子进行评价,促进今后的提高。再如遇到幼儿父母要向他们交流幼儿在园中的种种表现也需要下评语。学期结束在幼儿素质发展汇报单上评价幼儿一学期来的表现。由此看来,"评语"关系着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在整个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