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们进行长游时,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暂时满足不了运动器官激烈运动的要求,身体会产生一种呼吸紧迫、胸部发闷、肌肉乏力、下肢沉重、想停下来不游的难受现象。这在运动生理学上叫做“极点”。  相似文献   

2.
<正>"极点"是因内脏器官的技能水平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暂时性的生理机能失衡所致。在进行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功能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运动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精神低落,甚至产生停止运动的念头等,这种现象成为"极点"。[1]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有效手段克服极点现象?手段一:在心理上消除学生对耐久跑的  相似文献   

3.
参加长跑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跑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身体感到特别难受,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心跳和腿酸以及步子发沉等等,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极点”的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主要是在运动开始以后,运动员的骨骼、肌肉等运动器官都进入了紧张的活动状态,身体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突然增加。而输送这些物质的内脏器官,由于生理惰性大,一时跟不上机体活动的需要,引起了大脑皮层工作的紊乱。同时,由于人体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质不能及时氧化和排除,越积越多。为了多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呼吸加快,心脏…  相似文献   

4.
长跑过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跑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身体感到特别难受,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心跳、腿酸、步子发沉等等,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 “极点” 的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主要是在运动开始以后,运动员的骨骼、肌肉等运动器官都马上进入了紧张的活动状态,身体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突然增加。而输送这些物质的内脏器官,由于生理惰性较大,一时跟不上机体活动的需要,引起了大脑皮层工作的紊乱。同时,由于人体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质(即废物)不能及时氧化和排除,越积越多。为了多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呼吸越  相似文献   

5.
<正> 本刊1983年第4期刊登了《高中体育教师体育试题答案》,在第四题的答案中漏印了什么叫“极点”的答案。现补解答如后: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赶不上运动器官的需要,而产生呼吸困  相似文献   

6.
<正>腹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在体育课中显得比较特殊,它是体育课中造成伤害事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积极性的原因之一。体育课中的四种腹痛,体育教师应认真对待。一、“极点”痛“极点”痛是体育运动中内脏器官的工作滞后,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而导致动态平衡失调,造  相似文献   

7.
热身 别偷懒     
健身之前,活动一下筋骨,锻炼效果会更好。“体育锻练本身就是身体的运动,做不做准备活动意义不大。”您可别有这样的想法呀。其实,健身之前,准备工作很有必要。提高肌肉温度,克服肌组织的粘滞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升高,这样既可以使肌肉的粘滞性下降(不发僵),还可以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减少由于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运动损伤。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以适应身体运动的需要。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是生理惰性较大,适当的准备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  相似文献   

8.
参加体育运动时,由于个人体质、运动方式、运动量的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生理反应。常见的有:肌肉酸痛、极点现象、腹痛、抽筋等。对这些反应我们应了解其发生机理并能应对处理。一、肌肉酸痛在高强度、长时间运动后,人们常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因为人体运动是肌肉的活动,肌肉活动时需要大量氧和热能,运动量越大需要的氧和热能也越多。热能大部分来自肌肉中  相似文献   

9.
自1888年在2000M划船比赛中发现“极点”现象以来,很多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相继发现:“极点”出现的时间与肌肉活动的强度有密切关系,强度愈大,“极点”出现的愈早,但几乎都在肌肉活动40秒之后出现。凯特(Cat)等人尚发现“极点”时氧吸收量增加8.5倍,二氧化碳排出量增加13倍。和发现“极点”时脑电α波受阻遏,而“第二次呼吸”时α波增强。并通过心电图发现“极点”时心脏收缩频率显著加快,各次心博之间相隔时间长短变幻不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力运动相对减少,劳动强度也大大下降。有关研究表明,现代人生活中的运动幅度和量远远不能满足运动系统——骨骼、肌肉的要求。特别是脑力劳动者、由于运动较少,客易罹患一种现代文明病——肌肉饥饿症。“肌肉饥饿症”患者由于运动不足,骨骼肌、内脏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都难以适应体力上的高负荷,若偶然持续用力或从事稍长时间的劳动,则易使肌肉组织内产生较多的乳酸等代谢产物,由于来不及运转而导致暂时性的蓄积,此时就会感到四肢酸痛、全身发软、头昏脑  相似文献   

11.
在中 长距离跑的 过程中,有一段 时间身体感到特别 难受,胸部发闷,呼吸困 雅.四肢无力,步子发沉,不 愿而继续跑下去 等等,这种现象在生 理学上称为"极点"。 一、"极点"产生原因 运动开始以后,运动员的骨 骼、肌肉等运动器官马上进入紧张的 活动状志,...  相似文献   

12.
<正>一、准备活动的作用准备活动是体育与健康实践课重要环节之一,科学的准备活动,对预防运动损伤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提高肌肉的收缩和舒展的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因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损伤;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减轻开始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不适感;使大脑皮层处于的兴奋状态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准备活动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生理和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3.
人吃进的食物,要经过口腔、胃、肠等消化器官一系列的:机械加工“和唾液、胰液等消化液的”化学分解“,才能被身体吸收。所以,人在进食后,主管消化的神经兴奋,引起胃肠等器官的蠕动加快,较多的血液流向内脏器官,各种消化腺的分泌增多,从而促进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体育活动时,新陈代谢加快,需要大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主管运动器官的神经就兴奋起来,促使心肺活动加强,抑制支配消化系统的神经,使胃肠蠕动减慢,消化腺分泌减少。同时,大量的血液从内脏器官流向运动着的肌肉,胃肠血液供应减少,胃的活动被削弱,食物得不到充…  相似文献   

14.
在有一定强度的长跑运动中,跑步者会出现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呼吸困难,胸闷气急,心率剧增,肌肉无力,动作协调性下降,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极点”。出现“极点”时可用以下方法度过: 一、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长跑训练和比赛中,应注意加强对运动员的意志培养。对于运动员来说,为使耐力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不怕疲劳,当“极点”出现后,不应停止运动,而要靠毅力坚持  相似文献   

15.
冬末春初,乍暖还寒,肌肉、肌腱及韧带的弹力及伸展性都会降低,肌肉的粘滞性亦增加,使关节活动的范围减小,较容易导致运动创伤。这个季节的运动创伤多数是由于不做热身运动或做得不充分而造成的,所以准备活动在冬季的体育课中尤为重要。准备运动能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内脏器官的机能状况,使它们更快地进入肌肉活动所要求达到的水平。而且准备运动还可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使体温升高,从而令肌肉的粘滞性减小,也减弱了肌肉收缩时的阻力。同时,由于体内温度升高了,肌肉、肌腱、韧带的弹性及伸展性亦都会有所提高,可以防止这些组织…  相似文献   

16.
在寒冷的天气下,肌肉、肌腱及韧带的弹力及伸展性都会降低,肌肉的粘滞性亦增加,使关节活动的范围减小,较容易导致运动创伤。冬季的运动创伤多数是由于不做热身运动或做得不充分而造成,所以热身运动在冬季尤为重要。热身运动能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内脏器官的机能状况,使它们更快地进入肌肉活动所要求达到的水平。而且热身运动还可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使体温升高,从而使肌肉的粘滞性减小,也减弱了肌肉收缩时的阻力。同时,由于体内温度升高了,肌肉、肌腱、韧带的弹性及伸展性都会有所提高,可以防止这些组织在剧烈运动时发生撕裂、…  相似文献   

17.
徒步走是人们活动的一种简单方式。然而,经常从事这一活动,可有效地增进健康。加之徒步走不需要“专门的训练”,一般正常人均可承担其负荷量,因此,国内外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多将它作为一种保健手段。徒步走时,几乎全身的肌肉参与活动,这直接影响内脏器官,并使其活动变得积极起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课上不宜用极点训练的方法来发展学生耐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耐力素质持续下降,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广大体育教师也都在想方设法来发展学生的耐力,但在体育课上不宜采用极点训练的方法来发展学生的耐力。因为“极点”的出现,是在人体长时间激烈运动中供氧不足的情况下,机体产生的反应。主要表现在大脑缺血、缺氧和肌肉缺氧,且肌肉乳酸堆积,从而导致四肢僵滞、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高达 200次 /分以上等现象。所以,我们认为在体育课上采用极点训练的方法来发展学生耐力是不科学的,存在诸多负面影响。   一、这种超强度的训练,往往使绝大多数学生难以承受。我们在几次耐久跑考…  相似文献   

19.
无氧耐力     
无氧耐力是指肌肉在无氧条件下工作,这种工作形式只能在三种情况—下产生: (1)长距离运动项目刚开始时30秒左右,此时将会出现暂时的“氧亏”,这种氧亏在几分钟内就能得到补偿,在此补偿过程中,运动员常有无法继续坚持的感觉,一旦最初的氧亏得到补偿,使运动员进入一种稳定状态,也就是说过了这个“极点”后,使运动员感到继续运动似乎很容易忍受。  相似文献   

20.
前言人体的运动是由于附着于骨骼肌上的肌肉的收缩与放松而使骨骼产生移动的结果。肌肉的机能、指挥肌肉活动的大脑,起传导作用的神经,甚至肌肉的收缩等都需要氧气,因此,负有供氧机能的呼吸、循环等器官当然就与运动有关。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机能,以使体内代谢能顺利地进行,能量的供应就必须充分。关于运动中的能最供应,是由无氧糖酵解和有氧的三羧循环的共同代谢途径产生ATP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