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蕾 《视听》2018,(11):160-161
艾滋病作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人民日报》作为我国的党政喉舌,其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基本反映了社会主流媒体对艾滋病议题的价值取向。本文以新闻建构理论为基础,选取《人民日报》在2010-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及其前后各一天(11月30日-12月2日)发布的艾滋病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期揭示出新闻内容背后其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媒体艾滋病报道内容分析:一个健康传播学的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我国“艾滋病议题的媒体建构”为研究课题,通过对《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四家报纸在1988年、1995年、2002年中艾滋病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观察以这四家媒体为代表的国内媒体是如何建构与呈现艾滋病相关议题的,以及这一建构方式在15年中的演变,并对不同媒体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方式和特点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引言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分析中国大陆媒体(报纸)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建构艾滋病议题,以及这一“建构方式和特点”随时间的演变过程。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河南日报》、《南方周末》四份报纸中艾滋病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从1988年至2002年,重点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三个年份中12月1日前后各一个月(11月1日~12月31日)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包括议题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李晶 《东南传播》2012,(1):71-72
本文以云南媒体艾滋病议题的建构为研究课题,通过对《云南日报》和《春城晚报》在1985-2009年每年11月和12月的艾滋病主题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观察以这两家媒体为代表的云南媒体是如何建构与呈现艾滋病议题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与《朝日新闻》20世纪80年代至2018年的转基因议题报道为例,基于议程注意周期,对中日主流媒体的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报道框架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两份报纸的转基因议题报道同步进入下降期,但上升期并不同步,相较于《朝日新闻》,《人民日报》的转基因报道进入议程注意周期的时间略晚。报道框架亦存在显著差异,《朝日新闻》始终将关切包裹置于最重要的位置,而《人民日报》的报道尽管不断减少对进步包裹的使用,但进步包裹却始终是首要的框架类型。在关切包裹的运用上,《朝日新闻》将妥善管理和公众参与或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人民日报》则始终最为强调妥善管理。两份报纸都倚重政府和专家等权威信源,但倚重的专家类型有所区别。本研究从两国转基因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现实背景以及两份报纸的办报立场两个层面解释了两份报纸转基因议题报道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以《人民日报》、《贵州日报》、《云南信息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报纸媒体,对其从2010年3月16日到4月15日一个月间所有关于西南旱灾的报道,从报道数量、版面分布、报道类型、消息来源、报道主题和基调等方面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观察以这四家报纸为代表的国内媒体如何呈现西南旱灾议题,以此来研究不同媒体对西南旱灾这一议题的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的媒介形象素来是被刻板化的。本研究内容分析金融危机期间《人民日报》、《东方日报》(香港)和《中国时报》(台湾)的农民工报道,发现:"农民工失业与再就业"议题得到共同关注,"责任归因"和"人情味"框架被频繁使用,报道时间走势趋同。不同的是,《人民日报》以正面为主,倾向于"政府政策与管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议题;《东方日报》负面居多,集中在"农民工犯罪"议题;《中国时报》多为中立,为"政府政策与管理"议题。最后尝试从媒介属性和政治体制阐释上述异同。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最具权威及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在涉及新疆议题的立场、态度及具体表现方面是全国主流媒体的风向标。本文以《人民日报》近10年来关于新疆议题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爬梳这些报道,总结该报10年来新疆议题的主要框架,分析该报对新疆的媒介形象建构,并试图讨论进一步优化主流媒体对新疆媒介形象建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宁聪聪 《新闻前哨》2022,(23):45-47
庆祝建党百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是我国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报纸,其建构的“建党百年”特刊不仅有力地发出了党的声音和力量,更为其他媒体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本文选取《人民日报》百年“建党特刊”作为研究对象,从媒介议程设置的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选取2021年1月19日-7月29日共计123期报道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人民日报》如何设置宏大议题的议程及这种议程的特点,以及对其他媒体报道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双碳”议题报道对于“双碳”政策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文章以2020年9月22日至2022年3月31日《人民日报》的86篇关于“双碳”议题报道为样本,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对“双碳”的关注度比较高,这些报道大多数站在国家/政府的高度,报道的主题以时事政策为主,报道信息来源重视本报话语,报道体裁以通讯为主,多为中长篇报道,报道方式多采用图文结合。同时《人民日报》的“双碳”报道存在现实情况揭露匮乏、科普内容缺失、民间话语弱小、监督预警能力不足、报道情感倾向失调等问题。未来,应通过揭露现实问题,加强科普力度,聚焦民间信息来源,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平衡报道情感倾向等,更好地落实“双碳”行动,激发“绿色”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986年以来《人民日报》对艾滋病的报道进行一个数据统计和简要的分析,从中发现《人民日报》关于艾滋病患者报道中有很多特点都与政府的角色定位有关,如政治意识形态的作用、“以人为本”意识形态的复苏等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内容分析法,通过比较中美主流媒体对领导人换届的后续报道以探析各自在政治议题设置上之差异。研究发现:首先,《人民日报》对中国领导人换届更侧重政治合法性议题;其次,《华盛顿邮报》更侧重领导人的政务议题;再次,政治沟通的功能差异则主要表现在《华盛顿邮报》更强调多元主体的政治信息沟通,及不同利益主体的对话功能,而《人民日报》更强调执政党作为政治沟通的关键主体,因此,其政治沟通更侧重单向的政治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3.
据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由中宣部新闻局召开的全国部分新闻专业期刊座谈会,5月8日至10日在广州南方日报社举行。会议的议题是结合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如何进一步办好新闻专业期刊,充分发挥正确导向作用,促进新闻界更好地落实“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新华社《中国记者》、中央  相似文献   

14.
黄浩铭 《东南传播》2011,(1):126-128
本文研究的是国发〔2010〕10号房地产新政出台后《人民日报》以房地产为主题的新闻报道。以2010年4月16日至2010年7月16日这三个月的《人民日报》报道为分析样本,以框架理论的角度分析《人民日报》的基本框架、叙述方式,认为房地产报道从框架的角度来看变化不大,体现了政府稳定房价的决心。  相似文献   

15.
廖静娴 《东南传播》2010,(9):112-114
基于当前艾滋病报道的形势与需要,以综合民生为定位的都市类报纸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试图通过对《都市快报》的个案分析,展现都市报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现状,并探讨它在其中呈现的努力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双十一"消费的火爆盛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等多方面情况.本文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关"双十一"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从时间分布、版面分布、议题设置、风格框架等方面来探究《人民日报》(海外版)如何传播"双十一",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由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和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联合制作的《人民日报图文电子版》1946—2003,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人民日报图文电子版》收录了自《人民日报》1948年6月15日创刊至2003年12月31日和1946年5月15日至1948年6月14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半个多世纪以来刊出的全部文字、图片和版式信息,计近300万篇文章,20亿汉字和18万个版式及图片,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资料价值和珍藏价值。《人民日报图文电子版》产品分网络版和光盘版两种。网络版以高速移动硬盘为介质,适用于局域网多用户;光盘版适用于单用户,…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1998年到2011年13年来的《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禽流感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美主流媒体在对禽流感议题的关注趋势呈现相同的特征,但在关注程度上有所不同。同时,本文也以议题注意周期、框架理论为基础,揭示出由于办报理念的不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中美主流媒体对禽流感议题关注重点和选取视角、报道议题等方面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人民日报》涉警报道为经,以1979年-2009年的时间跨度为纬,对《人民日报》涉警报道进行分析,试探究其涉警报道的特点,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人关注的问题是8·12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国内媒体新闻文本中呈现的新闻框架。将选取国内两家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和《天津日报》在8月13日至8月20日的196篇新闻报道为样本,以新闻框架理论为依托,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两家媒体对爆炸事件的报道数量、报道版面、信息来源、报道议题4个方面进行建构分析,从而得出这两家媒体在报道此事件的新闻建构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