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杜荀鹤是晚唐著名诗人,其《唐风集》尚无人校注与编年,其生平事迹亦存在诸多疑问,尚未完全解决。本文将杜荀鹤的生平与杜诗的写作时间、地点结合起来加以系统的考辨,有助于《唐风集》的研究和整理。  相似文献   

2.
杜荀鹤的诗歌,历代论者贬抑者甚多。《渔隐丛话》云:杜荀鹤诗,鄙近俚俗,“惟《宫词》为唐第一云……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升庵诗话》直斥其诗“皆下净优人口中语……”。王夫之则鄙夷更甚,即使上述“一联”亦被其视祝为患有“医家名为关格,死无治”的绝症。凡此等等,不仅是对其诗歌成就的恶意诋呵,也是对其创作思想的全盘否定。因此,探讨诗人的创作思想,将有助于对上述种种偏见的澄清。  相似文献   

3.
"杜荀鹤体"代表着杜荀鹤诗歌自成一家的成就,其内涵要从其诗歌的艺术渊源与艺术表现手法入手进行分析。杜荀鹤精于律体,其诗歌一方面以律体写时事,以通俗明白见长;另一方面延续律体的传统题材,多表现出清丽流婉之风。杜荀鹤律诗两方面的成就可以视为晚唐诗风的代表,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杜荀鹤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体被严羽尊为晚唐三体之一--杜荀鹤体.杜荀鹤提倡诗歌要反对浮华,平易自然.他响应新乐府运动的号召,作诗多用俗语,并且又以苦吟炼字的态度对待诗歌创作,所以诗中警句颇多.  相似文献   

5.
佐宏 《文教资料》2007,(18):66-67
杨巨源在元和、长庆年间诗名颇盛,本是一位高产诗人,但诗作流失严重。本文依据史料,对其诗歌选本加以考辨。  相似文献   

6.
杜荀鹤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风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但学界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十年来,研究者对杜荀鹤及其诗歌的关注明显增多,研究的视角也更为宽广、程度更为深入,且出现了研究专著——《杜荀鹤及其〈唐风集〉研究》,研究论文比过去三十年的数量还多,根据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生平、身世研究,思想研究和诗歌研究。这一时期人们在杜荀鹤生平、身世研究方面虽有成就,但大多都是做着重复工作;与生平身世研究相比,思想研究取得的成就较大;在三类研究中,诗歌研究取得的成就最大,研究地也最为深入。  相似文献   

7.
在晚唐诗坛上,杜荀鹤诗歌为严羽《沧浪诗话》列为“杜荀鹤”体,评价甚高。本文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律诗的通俗化、浅近通俗的语言、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四个方面分析了“杜荀鹤体”的艺术特征及其表现,肯定春为唐诗的发展作出的重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晚唐诗人李洞约有三十首诗篇涉及蜀中.本文根据现存文献资料,试对诗人李洞的蜀中诗歌创作加以考辨,主要剖析了其在蜀中寄与侯圭、吴融、贾岛等人的诗篇.  相似文献   

9.
杨巨源是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时人赞赏备至,然其生平诸事仍存疑窦。本文结合史料及前人成果,试对其生卒年、籍贯、仕履及交游情况加以考辨。  相似文献   

10.
关于杜荀鹤身世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提出杜荀鹤为"牧之微子"后,他的身世就成了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杜荀鹤为杜牧微子显然不是事实,断不可信。本文从避讳、唐朝风俗等角度证明这是子虚乌有之事。  相似文献   

11.
李肇《唐国史补》中语及“杜司徒年七十,无意请老。裴晋公为舍人,以此讥之”,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也在证说白居易《司天台》、《不致仕》是批评杜佑的诗篇。因此,后人对杜牧为李飞撰写的墓志铭就有了先人为主的偏见,以为是在放肆地攻击白居易。本文就此问题提出纠正,先证明白居易并没有攻击过杜佑。  相似文献   

12.
杜牧的文学思想重视文章的社会功用,并求立言之不朽;对文章的“意”、“理”以及作品风格、文学修养等表现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其文学思想对诗文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杜牧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曾有“晚唐翘楚”之誉。本文试图用色彩来分析诗人的世界观和内心情感流程,并从诗人色彩的运用入手,用一种全新的视点走进诗人最隐秘的潜意识中,挖掘他灵魂深处的情感经历。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杜牧文学思想变化之轨迹,寻求其内在隐衷及韩愈和儒家儒学的关系。认为:杜牧29岁与李勘交往前基本上是一个崇拜兵家大吏且具有兵家思想的人,与韩愈无任何来往,且对儒家儒学有颇多微词;随着与李勘交往加深,杜牧逐渐开始推崇韩愈并赞美儒家儒学,尤其孟轲。杜牧激烈批评元白诗就是这一思想转变的产物。杜牧平生都未放弃兵家志向和兵家思想,但与李勘的交往却给其后半生创作活动留下了难以尽述的印记。  相似文献   

15.
杜牧在晚唐柳宗元的接受处于低谷的时候,唱出了"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的诗句。共鸣理论认为,当接受主体与接受对象的审美契合度越高时,共鸣效应越大,文学接受越易发生。由于杜牧在自身气质、政治热情、文学创作及情感经历上与柳宗元存在高度的契合,所以也对柳宗元诗文的共鸣要多于他人。这是杜牧欣赏接受柳宗元不可忽视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杜牧是晚唐时期一位十分重要的诗人,大和二年十月(公元828)至开成三年(公元838)冬是他十年幕府吏的时期,这十年的幕僚生活中,他在宣州生活的时间最长,曾经两次到达宣州。大和四年,杜牧在宣州所作的诗歌中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在描写宣州的美景中,时而表达出舒适、安逸的生活态度;开成二年,杜牧再次来到宣州,此时所作的诗歌则与前期迥然不同:其中流露出作者惧祸;苦闷抑郁之情;物是人非、时光易逝之感;远离尘世向往寺院的宁静;闲适、隐逸生活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17.
杜牧是晚唐时期一位十分重要的诗人,大和二年十月(公元828)至开成三年(公元838)冬是他十年幕府吏的时期,这十年的幕僚生活中,他在宣州生活的时间最长,曾经两次到达宣州。大和四年,杜牧在宣州所作的诗歌中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在描写宣州的美景中,时而表达出舒适、安逸的生活态度;开成二年,杜牧再次来到宣州,此时所作的诗歌则与前期迥然不同:其中流露出作者惧祸;苦闷抑郁之情;物是人非、时光易逝之感;远离尘世向往寺院的宁静;闲适、隐逸生活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18.
《南濠诗话》是明代中期著名学者都穆的诗学著作,在当时诗学领域有较大影响。都穆作为明中期一位重要学者,与唐寅、文徵明、沈周等皆有交游,学识渊博,多有涉猎。《南濠诗话》作为都穆诗学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其贵忠厚、伸宋诗、重真情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19.
回忆与咏史诗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内在的审美关联。杜牧的咏史诗中将这一关联演绎为一种审美回忆:借助回忆性意象的审美创造能力,将回忆性意象的"缺失"与诗人的情感缺憾相契合,营造一种感伤婉约的审美情调;借助于回忆的形式创造了自己的审美"乌托邦",抒写着自己的审美理想。进而超越时空的限制,在瞬间的时空定格中去体验人生、体味生命,完成自己的审美感悟。  相似文献   

20.
杜牧创作思想的核心就是“为文以意为主”、“诗要少加以理”。获得“意”和“理”的途径主要为继承性的学习与创造性的适变。杜牧创作思想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有为而作,针砭现实,教化社会。如果这种与现实的联系无法在当世实现,那就将创作指向未来,求知己于后世。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创作思想大体属于儒家阵营,与道家创作思想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