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工业化社会为典型的各产业系统,其人才类型大体上分为科学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与此相应的四类教育为:普通教育、工程教育、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但是从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上看.人才类型与教育类型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尤其是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一方面,由于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具有不同的知识、能力结构,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竞争力。需要先进的技术与装备,但更需要的是人才,一是开发技术和装备的知识型人才,二是掌握技术和装备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世界各国有一个共识:如果光有知识型人才及其先进的开发理念和方案而没有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5月,沃尔玛求贤500人的招聘规模在上海浦东当地激起了不小的波澜。虽然此次招聘的岗位都是非管理层的普通员工,但长达3天的面试,共吸引了近2000人应聘。招聘的周五早上9点,位于浦东南路3995号的浦东职业介绍中心就迎来了第一批面试者。“听说沃尔玛招人,我特意请假来试试看。”今年22岁的厉雪勤原来是浦东一家卖场的收银员。由于现场等待面试的人数特别多,所以沃尔玛不得不借鉴了“医院候诊“的方法来安排面试。厉雪勤说:“觉得像在医院看病。还要领号码牌。”  相似文献   

4.
法治社会需要充足的法学专业人才,以更好地实现"良法"与"善治"的深度契合。唐山市面临着法学专业人才总量相对不足、高层次人才稀缺、执法人员素养有待提升、队伍老龄化等现实问题,因此文章从引进、培养、管理三个环节入手对唐山市法学专业人才状况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助力唐山市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在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如何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因此,我们每个师者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此笔者谈谈自己在这方面不太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教育导刊》2005,(12):56-56
中新网4月24日讯:据国家人事部预测,今后几年中国急需的人才主要有八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人才、农业技术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和律师。在八大类中,表现突出的有如下几个专业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刘蓉  宋杰 《职业技术》2023,(4):8-14
从支撑制造业发展的人才建设体系来看,株洲制造业人才发展表现出以下特征:人才支撑产业发展效应在提升,人才发展政策措施和创新平台在完善,产教融合在深入推进。但株洲制造业人才发展还存在城市—制造业—人才融合发展格局待优化、开放合作质量还不高、保障投入需加大、人才吸引力待提升等问题。推进株洲制造业人才高质量发展,要破解长株潭制造业、人才和城市不均衡发展格局,要建设保障制造业人才生活生态优化的幸福家园,要形成制造业人才发展层次多样的长效机制。在做好顶层设计、聚集创新要素、聚焦综合服务、形成政策合力上持续发力,走出一条城市、制造业、人才、教育多维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湖南人才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清朝道光以前的古代,湖南人才稀少,但也产生了五次人才波峰;二是从清朝道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近代,湖南人才鼎盛,并形成了五个人才群体;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现代,湖南人才多向发展,正处于人才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9.
管仲对国家行政人才的作用、标准、荐举、招徕、任用以及考核等进行了系统地论述。管仲认为行政人才的作用:可帮助国君争得天下;标准:既要立义、行仁德、又要严格执法;荐举:建立法令来惩处隐瞒不举贤才的行为,对于有能有德的人才应当积极举荐;招徕:通过德行、诚信、物质利益等方式,广招天下人才;任用:要察能授官,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考核:对行政官吏的德、能、绩三方面综合评价,有功者赏,有罪者诛。管仲的这一整套人事行政思想对于今天的人事行政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引进竞争机制,培养高规格复合型、实用性人才北京第77中学谭建球岳东明1993年,我校职业高中面临着低谷:开办了十余年的汽车修理主专业的联办单位———西城地区运输公司撤走了,并带走了专业教师、实习基地与分配渠道。为了生存,我校克服了重重困难,主动找婆家...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人才的层次及其实践环节的培养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概括而言,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知识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应用型人才。面对我国应用型人才比较匮乏的现状,我们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是分层次培养应用型人才;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多形式培养应用型人才;三是积极探索各种模式,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也许,劳资双方的矛盾永远是不可调和的,暂时的和平共处无非是一种假象。昨天还被视为企业最大财富的员工,今天就成了沃尔玛“人才优化”的牺牲品。沃尔玛,全球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因其在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赢得了沃尔玛中国75%员工的“完全敬业”,  相似文献   

13.
人才战略是治国兴邦的大计。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邓小平人才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选好接班人:二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本文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的崛起、三足鼎立到三分归一,人才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蜀国刘备打着“匡复汉室”的正统旗号,以仁义网络人才,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孙吴以血缘亲朋关系为纽带,团结旧臣和本土人才,保家卫国,也有很强的战斗力。曹魏唯才是举,兼收并蓄,不拘一格吸纳人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活力,因而在三足中占优势。但三家的人才谋略都有明显的不足,因而都未能完成霸业,最后由司马氏统一于晋。  相似文献   

15.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行动要义,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拔尖创新人才。然而,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仍存在诸如选拔培养的效率追求与教育公平诉求的二元冲突、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的融合挑战、技能人才与教育偏见的双向博弈、人才培育与人才应用的分离困境等现实隐忧,阻碍了生产力质态的加速跃迁。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渠道,在塑造新质生产力人才队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应通过以下对策来指明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行动前瞻,以期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一是基础教育上,细化融通培养机制,培育新质后备人才;二是高等教育上,依托智能学科平台,塑造新质中坚人才;三是职业教育上,建立数字孪生平台,发展新质智能人才;四是差异教育上,探索多元培养模式,打造新质多样人才。  相似文献   

16.
李宣海 《上海教育》2009,(13):18-19
拔尖人才短缺、人才梯队和结构不合理、优秀人才难以引进、人才成长和干事业的环境还不理想……面对当前高校碰到的人才问题,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李宣海在高校人才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态度明确而坚决,为高校加快引才步伐、加大引才力度、创设用才环境注入了“强心剂”。  相似文献   

17.
倪娟 《人民教育》2023,(12):50-55
早期培养是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我国已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在当前的政策窗口期,早期培养要重点确立一个理念: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不仅是必要的,更是紧迫的;两个实践方向:面向人人的创新素养培育,以及对冒出来的“尖”因材施教;三个研究重点:拔尖创新人才特质发现、培养体系与体制机制创新;四个实践原则:把握兼顾好四对关系的统一性,即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发现与培养的统一、自主培养与国际借鉴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五项基本主张、十项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西华师范大学人才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加速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人才的建设。关于人才,他们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研究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人才观,对于我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