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来"读"往     
如何查找字词资料陈翠屏(广西) 嘻嘻姐姐,上次语文半期考试,我本来可以得满分,但一粗心,将“饿了一顿”写成了“‘俄’了一顿”,结果只得了99分。我该怎样改掉写错字的毛病呢? 别担心,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学习字词,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相似文献   

2.
"读"来"读"往     
嘻嘻姐姐六一儿童节大家打算怎么过啊?去公园?没劲!吃"麦当劳"?腻味·不如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到书店逛逛,给自己的大脑来一次丰盛的精神盛宴吧!在本期的"读来读往"里,嘻嘻姐姐就给大家推荐几本新书,一起来"打望"吧!  相似文献   

3.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的训练方法,安排四个层次的读,每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默读静思、以读促说、读写迁移、读背结合,将读  相似文献   

4.
读"流行",还是读"经典"?如果让现在的中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一定会听到洪亮的声音:读"流行"! 现实确实如此. 近期,武汉市洪山高中高级教师黄荣光对116名高中生进行了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主动阅读经典名著的学生不到8%,更多的学生倾向于当代、当前出版的作品,同龄人的作品、网络文学是他们的最爱.其中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的作品成为今年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流行色".  相似文献   

5.
读"老"     
  相似文献   

6.
"读树"     
至今,那棵树依旧独立在窗外…… 那里曾有一排树。"年轻"的树,颇有些招人喜欢,他们欢快地在微风中轻轻荡漾…… 然而美好的东西似乎都过于短暂,就像我们的童年,一转眼就不见了。就在那天一阵暴雨,夺走了那些美丽的树的生命,他们的叶子全被打掉了,一面墙倒塌,几棵树凌乱地歪倒在稀泥里…… 光秃秃的田野里,也只剩一棵树了。 从此,无声代替了欢快的低语,代替了他们的歌声,代替了他们的欢乐。 我用怜悯的目光看着这棵树,为什么你就没有被压  相似文献   

7.
嘻嘻姐姐发言: 在进入本期 的"读'来'读' 往"之前,我们先 来看一段有趣的 对话!未对末说: "你戴上大盖帽就了不起了?"末对未说: "削尖了脑袋也没见你爬上去。"代对伐说: "挎把大洋刀出来吓唬谁呢?"伐对代说: "裤腰带都丢了,还有脸出来逛?","说:"谁敢说我不是青蛙?"。"说:"镶上钻石,俺也是结婚戒指。"一对二说: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对《》说: "头发少才是智慧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其实是有一些捷径可走的.如教学<挂花雨>一课,一位教师就走了这样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内容是千姿百态的,教与学的主体千差万别.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根据不同课文、不同课型因文制宜,因课取式.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应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工夫"读"到,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造就品格.教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形成阅读的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及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是人类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1.
12.
教材"三读"     
在教材解读时,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教材要反复地读"这一句话.开始我并不是完全理解,怎么说我也有十年的教学经验,难道还读不懂小学语文教材?有必要反复地读吗?而在几次解读教材后,我似乎才明白什么叫"解读教材",才摸索出解读教材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3.
14.
巧"读"纸鹤     
历史课上,同学们正在思考着我提出的问题。突然,一位女生课桌上多了个东西,我定神一看,是个折叠得很好的纸鹤。我急步走上前去拿到纸鹤,她的脸立刻红了,一副担惊受怕的样子。这位女生学习表现优秀,天生丽质,自初二以来,就开始有男生追随,她还算阵脚不乱,学习未受多大干扰。此时  相似文献   

15.
如今,在广播电视媒体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听到"下载"一词,其意思是:从互联网或其他计算机上获取信息并装入某台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装置上(跟"上传"相对)。但几乎所有人都把它读成"下zǎi"而不被质疑。果真该这样读吗?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的方法,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加强速读和精读的训练,把阅读课文与语言分析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速读中获取语言信息,从精读中吸收语言精华,不断提高语言文字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近三十年来.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令人鼓舞。最近我和几位一线的语文教师交谈及此.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竞有“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的感慨.于是我产生了教学内容与方法力求简省、务实的强烈意愿,兹尝试提出“三读教学法”和大家商量。  相似文献   

18.
"读吧"淘金     
  相似文献   

19.
20.
"读"好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的学生由于受英语考试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只重视笔试,热衷于做题目,以为这是学习英语的正确途径,结果做得头昏眼花,兴趣全无,英语水平却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学习英语的确要做适当书面练习,但笔者认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读"出来的,不是做练习"做"出来的.能说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主要是因为使用者依恃的是"语感";而"做"出来的英语往往生硬,因为使用者是依赖"语法规则"硬"造"的.因此,要学好英语就必须"读"好英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