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徐泓 《出版史料》2010,(2):118-126
一、引言 自从英国殖民主义在1840至1842年和1856至1860年发动两次入侵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1858年,俄、美、英、法又迫使清廷签订《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两国,又迫使清王朝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等。  相似文献   

2.
划定天津日租界的中日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民 《历史档案》2004,3(1):74-80
日本自1895年《马关条约》后开始在中国建立租界,翌年,中日两国订立的《通商行船条约》和《公立文凭》中,中国政府作为日本答应在华日商交纳制造税的交换条件,允准日本除了在苏州、杭州、沙市和重庆设立租界外,“在上海、天津、厦门、汉口等处设日本专管  相似文献   

3.
8月12日,经过“马拉松”谈判之后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终于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两个月后,邓小平访问日本,并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批准书互换仪式。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为达到通过修约扩大在华利益的目的,以亚罗号事件和西林教案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继占领广州后,英、法、俄、美四国公使又合谋继续北上,咸丰八年(1858)五月分别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离天津,沿海路陆续南下.咸丰帝对条约内容不满,令大学士桂良等与英法...  相似文献   

5.
最早的外国驻京使馆张碧君1858年6月,清政府分别与俄、美、英、法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其中均规定各国可派公使常驻北京。如《中英天津条约》第三款规定:“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及各眷属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总候本国谕旨进行;……至在京师租赁地基...  相似文献   

6.
《中法引渡条约》签署的背后有着很强的政治推动力。条约的签署使两国在司法领域的合作得到深化,同时也增进了双方之间的互信。但是,法国政府和议会面临更迭,加上一些舆论对条约存有异议,都会给条约批准的前景增加变数  相似文献   

7.
2008年,对于中日关系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30年前的8月12日,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黄华和日本外务大臣园田直在北京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中日关系中最重要的文件之一——《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如中日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一样,这一条约的缔结可谓来之不易——从两国在1972年正式建交开始,关于这一条约的谈判花了6年时间。  相似文献   

8.
《出版参考》2005,(6X):37-37
多年以来,针对1905年签署的《乙巳条约》(即《第二次日韩协约》)以及1910年签署的《日韩合并条约》有效性的解释,始终成为日韩双方的矛盾焦点。在近现代历史的表述与理解方面,日韩两国存在的严重分歧也是导致日韩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2001年10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和当时的韩国总统金大中在汉城举行首脑会谈时就日韩共同研究历史一事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9.
同盟的裂缝     
1951年9月8日在旧金山,时任日本首相吉田茂率领6人全权代表与49国签署条约,意味着日本从法律上结束被占领状态而“独立”了。回到住处的吉田茂又出门,—个人到金门俱乐部与美方签署了《安全保障条约》。吉田茂怕包含很多不平等因素的安保条约得不到日本国民的理解,而要一个人承担。  相似文献   

10.
早期中俄贸易是指从1689年订立《尼布楚条约》至1851年签订《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期间的两国贸易。今天我们研究和总结这段历史,不仅要揭示出历史的本来面貌及其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为人们的现实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讨论中外约章多从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开篇,认为这是中外条约的最早样本。但本文所举证的四件约章,即1662年2月10日签署的中荷《台湾媾和条约》,1663年10月27日签署的中荷《清荷协约》,1672年10月13日签署的中英《台湾通商条约》,1675年7月9日签署的中英《台湾通商补充协定》,在时间上均早于《尼布楚条约》。故由此探讨近代范式中外条约究竟于何时开篇。  相似文献   

12.
1911年春天,沙俄利用修订《改订条约之机,发出最后通牒,以抵制中国政府修约的要求,制造了轰动一时的俄牒风波。正如本世纪20年代中国一位爱国文人所说:“俄人要求六款,几将宣战,此为前清最后一年劈头之大问题,至今尚悬于一般人士之脑筋。”这清楚地指出了这次风波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说明了研究这一事件的必要性。一1881年的《伊犁条约》俄国不但割去了中国大片土地、勒索去了大量赔款,而且攫取了许多商务方面的特权。这些特权主要是: 1.俄国人民在蒙古地区贸易免税,在新疆各地贸易暂不纳税。“俟将来商务兴旺,由两国议定税则,即将免税之例废弃。”  相似文献   

13.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向西方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史称"庚子赔款"。20世纪初,美国为增进两国友谊,决定向中国退还超额索取的部分庚款,英国、荷兰等国也相继退还庚款,这笔经费促进了中国各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图书馆事业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上海租界档案的形成1842年8月29日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逼中国清政府在南京签订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规定英人在“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1843年10月8日中英又签订《虎门附加条约》,规定允许英人携券五港居住,“不加拘期”。英国首任驻沪领事巴富尔,根据这两个不平等条约,要挟上海道台干1845年订立第一个《土地章程八划出830英亩的区域,供洋人永久租地居住使用。1846年12月,英国驻沪领事阿利国,指使居留地的外侨,建立起“道路码头委员会”,开始形成了英租界档…  相似文献   

15.
1957年,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曾提出:"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要研究极地。"为此国家派了学习极地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到莫斯科大学深造,然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南极事业推迟了几十年。时光荏苒,1978年中国科学家再次提出对南极考察的建议,得到了国家认可。1983年,我驻美大使章文晋向《南极条约》保存国——美国递交加入书,成为《南极条约》缔约国,中国人几百年的"南极梦"终于得以实现。1985年  相似文献   

16.
当世界把目光聚焦在印巴两国领导人的第二次握手时、《印度时报》指出:对印度而言,南盟峰会签署的《南亚自由贸易协定框架条约》,足印度最大利益之所在,但南亚的局面非常复杂,印巴两位领导人的心理状态和个人性格,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两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培 《北京档案》2011,(8):11-13,19
一、京师大学堂的"拒俄"怒涛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加紧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强占我国黑龙江流域的庙街和库页岛等地。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战后又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10月)和《改订伊犁条约》(1881年2月),侵占我国东北、西北边疆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8.
康熙朝是清代政治、军事、经济空前强盛的历史时期。康熙二十八年 ( 1 6 89年 )中俄两国签定《尼布楚条约》,保障了中国东北边陲稳定 ,同时 ,条约规定两国人民可过界来往 ,贸易互市 ,中俄两国的经济贸易逐步正常发展。康熙三十一年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特派商人义兹柏朗迭思·义迭思为钦差出访中国 ,进一步商订中俄通商事务。次年十月 ,义迭思抵达北京 ,在京城前后逗留 4个月 ,并将其在中国所见所闻写成《聘盟日记》。日记中记述了中国宫廷礼仪文化以及康熙时期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画面 ,同治十一年 ( 1 872年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编定的清档《觐事备查》将其收录。现从馆藏外务部全宗档案中选编刊出 ,供研究参考。——编选者 王玲  相似文献   

19.
海关档案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首先攻占浙江定海县城,古老的清帝国大门从此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打开。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烟台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宁波、温州、杭州先后被辟为通商口岸,英国、日本在这里设立了海关和领事馆,从而掌  相似文献   

20.
本刊陆续收到订正《四库全书总目》的来稿,为节省版面,便利读者,现摘编如下,以供参考.《四库全书总目摘要》卷77《史部·地理类存目六》秦录条约:"秦录《一卷》,编修程晋方家藏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