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师生之间是“你——我”式的平等交往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彼此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学生从老师那儿感受到的是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提醒、有效的点拨……而班主任更是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和领导者,对于贯彻执行学校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合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敢创新怎样才能建立合谐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确认师生之间各自在课堂上的平等地位。尽管课堂上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被指导者,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教师要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变教师“教”为学生“问”,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其次,教师要努力做到与学生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让自己的行动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并得到学生的肯定,从而维系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与学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使得各自的教与学彼此相长,相得益彰。这种…  相似文献   

3.
所谓心理沟通, 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能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形成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呢?  相似文献   

4.
"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言辞,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许可以在学生们心中长留,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在教师心中逗留片刻了.如果好学生的首要标准就是要恭恭敬敬地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并不折不扣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那么这样的师生关系只是"授"与"受"的关系,师生之间将缺乏亲近的接触和亲密的交流,彼此心灵的封闭、情感的隔阂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5.
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今天我们提倡并需要的课堂师生关系,是“共享”关系。“共享”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对话”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在“共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建构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应该是“对话”的主旋律。在“对话”与“共享”的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他在“对话”与“共享”中发挥着其他参与者(学生)所无与伦比的“精神指导”和“人格引领”作用。“共享式”体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在对话中师生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最终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6.
邢华 《湖北教育》2006,(6):60-60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没有教育文明。”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互相信任、彼此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朋友关系,这是一种和谐、平等、有促进性的良好师生关系,但这种师生关系是需要精心培养与呵护的。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有的学生经常与教师唱“对  相似文献   

7.
<正>教师与学生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师生关系探讨的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怎样的问题呢?对日常教学又起到什么作用呢?本文将从新型师生关系表现及应用两方面进行探讨。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人,是绝对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学。长此以往,这种师生关系必然导致学生态度消极,产生厌学的心理。在具体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是互相尊重的、师生共同分享教学成果、师  相似文献   

8.
论关心视阈下师生关系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现实中的师生关系往往表现出紧张与疏远的特点,其根源在于师生之间缺乏基本的关心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建立师生之间的关心关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师的关心能力,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是构建师生关心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9.
所谓心理沟通.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能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形成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在大量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由于相当一部分师生无法沟通或沟通不畅,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以致互相埋怨,互相不信任,最后导致教育的失败。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沟通可以使教育发挥最大的效能。首先,“同理心”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前提;其次,教师要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第三,教师要真心诚意地接纳与尊重每一个学生。总之,沟通是打开教育之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2.
一、新形势对师生关系的新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师生关系有了新的要求。同时,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确立,使我们对新型的师生关系有了新的思考。首先,新型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完全平等,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是以“师傅”的身份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我们可以批评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学…  相似文献   

13.
现代师生关系的可喜进步 在学校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过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高高在上,令人敬畏.很多学生见了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事实上,师生之间,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关系,而是知识、经验、思想和情感全方位、深层次的互相交流.至今,记者仍清晰地记得小学时某天放学回家突然看见老师坐在家里,吓得扭头就跑的情景.当时对老师是发自内心地害怕.那么,在现代学校里,师生关系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相似文献   

14.
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和关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渗透于一切师生关系之中。由于年龄、生理发育、经历等原因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有许多明显的差距,认识这些差距并克服这些差距是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有效进行教与学的保证。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就会激发学生亲近老师、愿从师学  相似文献   

15.
老师应该怎样看待和处理冲突呢?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十分重要。第一,正确认识——理解冲突冲突广泛存在于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之中,但冲突并非只有消极的、负面的影响,相反它在协调师生关系、促进班级集体建设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师生之间如果缺少互相发泄心中敌意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渠道,双方都会感到压抑,甚至是不堪忍受。通过释放被封闭的敌对情绪,冲突可能起到维护正常关系的作用。同时,冲突也是协调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一般而言,冲突的存在会促使师生双方正视问题,关注矛盾,通过一定的沟通和交流来分析冲突的起因、探讨冲突的特…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在这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情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情感的交流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情感交流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只有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这就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交流的困惑,教师常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样啊?”学生常常抱怨“老师太不了解我们的心了!”如何走出师生交往的困境,作为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有所为。  相似文献   

17.
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德育中的师生关系自定义为:德育中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德育过程中,通过交往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包括彼此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等相互关系。它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性概念,是学校发挥德育影响的基本途径。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师生关系不是一种永久结构.而是一个生成性过程,依赖于师生之间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在彼此互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可能使教师体验到生活在“学生就是希望”之中.从而超越自我生活的局限;另一方面,学生则可能体验到生活在“教师对他们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的耐心和信任”之中,从而受到积极向上生活的激励。这就是师生关系的真实意义。师生关系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师生关系的德育功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师生情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态度和感受,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联系。师生情感关系是维系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对于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合作教育学有一个很好的论断:“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然而,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在现实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彼此不信任、情感冷漠的现象随处可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有些原因是深层次的。  相似文献   

19.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两个活动主体。教师和学生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是保障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社会学理论认为,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权利的不平等,必然会引起师生关系的失范,进而引发师生冲突,解决师生冲突最主要的途径便是师生的互动,互动的基本原则是师生关系的平等,平等的交谈则是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基础教育的实质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所焕发出的生机和活力与师生关系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师生间应处在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课堂上是师生,课堂下是朋友,老师与学生应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 然而,在我们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总表现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