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善用“大思政课”,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既要加强思政课主渠道教学改革的创新,也要扎实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推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要实现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标,则需要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不断推进二者在育人主体、机制、方式等方面的协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2.
加强以思政课为核心和先导,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的课程思政建设,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坚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改革回应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课程思政在于育人目标与育人过程、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宏大叙事与启明心智的有机结合。课程思政的实现,需重点促进管理协同、学科协同、创新协同。  相似文献   

3.
李赛红 《科教导刊》2023,(9):112-114
智能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的客观诉求。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功能的创新,具体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实现大学生自然交互、寓学于乐的个性化学习;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与创造性。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着重表现为: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则;智能思政精准教学的深化拓展;智能思政“课前、课中、课后”的结构互动。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多主体性、多环节性和多领域性等特点决定了这一任务不应该也不可能由高校思政系统单独完成。因此,我们应当坚持协同创新和系统论的观点,树立全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构建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打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内在逻辑理路遵循以落实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动力为内在功能、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为现实观照。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通过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部门、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提升队伍素质、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优化过程管理、搭建多元平台等途径来实现多主体、多要素同频共振、相向而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全社会“大思政”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面对个性迥异的新时代青年学生,高校共青团的职能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共青团协同育人的功能顺势而生。通过分析高校共青团协同育人的成效、问题及原因,提出实现“大思政”格局下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和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协同育人活动,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更大广度、更大力度、更大效度地发挥育人实效,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铸魂育人"这个本位价值,关键在于引领大学生实现思想重塑价值、主体激励价值、实践导向价值.高校应把准"铸魂育人"的工作定位,从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创新体系三个实践向度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铸魂育人"的实现路径是: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发挥新媒体的"隐性教育"功能,实现组织育人的"阵地保障"功能,挖掘文化育人的"思维解构"功能,释放实践育人的"行为引导"功能,探索心理育人的"内省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三全育人”旨在建设一种多主体参与、多模块互动、多功能协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基于现实维度出发,网络空间因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连接性、融合性优势,是“三全育人”理念落实的理想之地。然而,现实中的网络空间并不具备思政育人的自主动机,且网络传播缺乏监管、思政资源泥沙俱下,需要按照“三全育人”需求进行重构,才能保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效性。通过建立统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扁平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和联合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创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全员化、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协同,提升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系统思维以系统的方法认识和理解世界,是现代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思维方式。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新性成果,具有非常突出的系统性特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应当运用系统思维,厘清基本概念、梳理构成要素、建立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机制,使各要素在演化过程中动态协同、藕合,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面对MOOCs("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和挑战,因势利导,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不断创新工作内容,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拓展新途径的必然要求。文章提出了思政基础课探索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探索多元即时互动模式、高校思政教育者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等工作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观念和教育理念,强调高校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孤岛现象”的尴尬境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关照现实不难发现目前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高校各类课程在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等方面缺乏协同育人的问题.可以从机制构建方面加以应对,包括建立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直接负责、其他各二级学院积极参与的组织管理机制,高校各类课程教师之间进行常态化师资互动机制,高校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和高校各类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互补机制.  相似文献   

12.
将高校研究生专业伦理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使命,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二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有机统一是专业伦理教育融入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内在依据.应将专业伦理教育贯穿于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在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专业生产实践中进行特色鲜明的专业伦理教育.探索将高校研究生专业伦理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对于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协同育人的关键目标,以及构建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门课程都能发挥育人功能的思政教育大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在教育目标、育人内容等方面具有一致性。随着协同育人理念的提出,推动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逐渐成为学校培育高素质人才、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手段。由吴长锦编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一书,聚焦协同创新发展理念,结合思政教育内在特点,针对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内在机理、主要内容及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讨,构建主体联动、资源要素协同的思政教育创新机制,为促进校园文化与思政融合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加强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升思政课教育的实效。而目前大学生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表现消极,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很好地体现。本文通过探究增强大学生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主体地位的路径来增强思政课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精准思政是对数字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要求的积极回应,具有彰显高校使命任务的时代性、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等现实意义。数字情境下高校精准思政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人本至上的基本要求、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通过精准分析学生诉求、构造数字化教学场景、优化精准教学供给方式、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精准思政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质增效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立体联动、融合协同,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课堂、课外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和数字空间第三课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面临“主流场域”话语式微、“聚合场域”多元分散、“虚拟场域”主体弱势等现实困境。在新时代,聚焦精准思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必须在紧跟精准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精准思维”“精准设置”“精准融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守正创新和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当今社会,我国学生面对各种国外文化思潮,对其思想政治意识造成了一定冲击。基于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而学校思政教育充分发挥着思想引领和政治意识培养的功能,在思政育人工作中应当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二者良好互动和协同发展,可以有效培养爱国之才。由吴长锦编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一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思政教育协同创新之路的学术性专著。作者首先从核心概念、内涵、范畴及本质四个方面,界定了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理论框架,详细梳理了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8.
人本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人本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对教育本质的回归;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也是发挥人本教育作用的重要阵地。通过分析高校思政人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将人本教育应用到思政教育中的有效途径。通过创新教育主体的思维理念、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方式将人本教育引入并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新媒体,通过自组织系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基于新媒体与自组织系统构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是在打破原有单一主体,内容及模式基础上以新媒体为主要手段,通过自组织原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各子系统的协同运行,产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教学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修造船英语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应注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育形式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而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