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合理运行的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国家助学贷款旧政策的根本问题及对助学贷款新、旧机制比较分析入手,具体对助学贷款新机制所面临的新困难进行讨论,并探析了新机制下国家助学贷款继续稳步推进的着力点,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运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试图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助学贷款新机制在实施过程和操作效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从"学生、银行、高校、国家"这贷款四方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的困境予以剖析,从理论层面上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运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是公平、公正、成本分担,以及人力资本等现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物。自2004年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实施以来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公共利益,是认识国家助学贷款的一个新视角。以此视角分析,公共利益是国家助学贷款的出发点,政府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理应为人们的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承担责任,并有必要明确自身及参与各方的职责,采取财政、立法以及社会保障的方式,保障国家助学贷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2004年前的国家助学贷款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局限性;讨论了2004年后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对弱势群体参与高等教育的正面推动和负面限制;提出了为实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为实现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5.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利用金融手段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重大举措。在其新机制下学校应积极探索工作方法与思路,认真总结经验,内部扎实做好大量基础性工作,灵活友好地协调与银行的外部联系,从而有效地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文章从新机制下国家助学贷款的初审情况出发,对此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自出台至今不断地完善体制,从老机制到新机制、从学校到生源地、从学生自行还款到国家代偿等政策相应出台,不断改写着高校助学贷款的新篇章。本文作者对石河子大学800名贷款学生进行了调查摸底。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认识,以及其自身的诚信度、就业观,等等。  相似文献   

7.
《河南教育》2014,(11):84-91
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2004年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实施后,在教育部、省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总行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国家银监会批准,河南进行了国家开发银行承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试点。河南省教育厅与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密切合作,探索建立了"强化高校管理,激励约束并重,各方共担风险"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模式,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被国内一些主要媒体称作"河南模式"。值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新机制实施十周年之际,本刊特摘编了2005年以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主要媒体的重要报道,以见证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探索发展的历程,对以后的河南省学生资助工作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曾发英 《广西教育》2009,(2):F0003-F0003
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财政部、教育部、银监会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我区自2005年3月启动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以来,全区已有35所高校开展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共有6.01万名学生,获得了6.85亿元的国家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9.
本期要点     
地市级高校按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运行的困境、原因与对策。地市级高校按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运作凸显严重滞后困境,其原因为:地市级高校面临政府承担国家助学贷款的财政贴息、风险补偿金和组织协调职能的严重缺位;面临银行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纯经济利益原动力严重过度与社会公益职能严重缺失;面临自身认同心理仍然缺乏与办学实力的些许欠缺等劣势。其对策为:构建政府宏观调控的相关职能框架,建立财政贴息与风险补偿金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奖励惩罚机制,大力构建诚信保障体系等。(文见第1页)我国高等教育助学体系定位问题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现有…  相似文献   

10.
新闻播报     
本刊讯(记者雷杰能报道)今年3月14日在华东交大发放的第一批助学贷款,共有51名贫困生获得了21万元的资金支持,这标志着我省按新机制运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模式正式启动。国家助学贷款是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与金融机构密切合作,在对原有的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研究》2005,(1):10-10
2004年上海市高校资助贫困生工作有了新举措。该市教委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招标、议标等形式.确定63所地方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率先落实国家助学贷新机制.解决贷全部全日制普通高校包括民办学校在内的学生贷款巾息和风险补偿金,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的覆盖面达到100%。  相似文献   

12.
数据     
中国地方教育门户网站排名前十(省级)(数据采集日期:2006年8月10日)27%学生助学贷款未获批本刊讯教育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国家助学贷款有关情况,透露自2004年6月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实施以来至今年6月底,全国申请贷款但没通过审批的学生约占申请总人数的27%。对于被拒绝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职业》2005,(8):52-52
教育部、财政部、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进、完善资助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的有关政策,重点积极推动按新机制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经实现重大突破,效果显著,整体状况良好。自去年9月初到现在,有关金融机构按新机制审批全国高校贷款学生23.5万人,审批贷款合同金额21亿元,有20多万名学生已得到发放的贷款10亿多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践表明:新政策、新机制带来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新活力、新成效,同时也凸现了学校、银行与贷款学生之间的新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信用意识;全社会共同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体系;贷款管理应从行政机制逐步过渡到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银行服务项目以及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5.
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后,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要求,所有的高校在今年9月份或者稍晚时间,要全面按照新机制推行助学贷款政策。2005年4月26日,河南省首批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河南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主任宋振。宋振介绍说:“河南的助学贷款工作通过与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的合作,目前进展得很顺利。新的助学贷款政策在制度上进行了创新,完善了风险防范措施,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了银行、高校和学生的多方共赢:承办银行消除了风险顾虑;学校方面既出台了防止贷款学生欠费的措施,又满足了贫困生对助学贷款的实际需要;新政策简化了贷款申请、审批手续,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拿到助学贷款,不再有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6.
新的国家助学贷款规定在全国普通高校全面实施了。与旧的国家助学贷款规定相比,新规定做了以下变化还款年限由原来的4年改为6年:改变整个贷款合同期间对贷款利息给予50%财政补助的做法,改为在校期间利息由财政补贴,毕业后开始计付全部利息:经办银行的确定由国家指定商业银行改为招标;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由财政和高校各承担一半:加强贷后跟踪管理,借款学生将受到更严格的还款约束。  相似文献   

17.
受信大学生对助学贷款政策态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905名受信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总体看法、助学贷款政策存在问题、贷款用途、还贷问题和对贷款政策中的新条款的看法等5个方面的内容,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简化贷款手续和贷款程序,增加贷款名额,加强助学贷款政策的校内组织和宣传工作等建议和措施,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市级高校按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运作凸显严重滞后困境,其原因为:地市级高校面临政府承担国家助学贷款的财政贴息、风险补偿金和组织协调职能的严重缺位;面临银行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纯经济利益原动力严重过度与社会公益职能严重缺失;面临自身认同心理仍然缺乏与办学实力的些许欠缺等劣势。其对策为构建政府宏观调控的相关职能框架,建立财政贴息与风险补偿金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奖励惩罚机制,大力构建诚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偏高不仅仅是学生的诚信问题,也与助学贷款本身的制度设计密切相关。因此,要大力推广生源地贷款,建立健全个人信用管理体系,设计灵活的还款方式,延长还款期限等。同时,要从根本上解决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问题,还应该选择或者新成立一家政策性金融服务机构来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有效地化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性定位与商业化运作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还款负担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拖欠率偏高是基本事实,那么借款学生拖欠国家助学贷款是否由于还款负担率过高,还款能力不足引起。本文利用北京大学2003年6月、2007年6月两次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数据,计算新老机制及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借款学生还款负担率,探究国家助学贷款拖欠率偏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