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东北红豆杉的形态特征及其资源分布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东北红豆杉作为观赏植物和药用价值的前景。主要针对东北红豆杉的生活习性和东北的环境特点,从苗床整理、种子浸泡、播种、移栽、田间护理和病虫妨害等方面论述红豆杉的种苗繁育过程。为东北红豆杉的物种保护和价值开发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又名紫杉、赤柏松,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的一种常绿针叶乔木,针对东北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红豆杉集药用、材用、观赏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当地种植东北红豆杉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圃东北红豆杉的育苗主要采用种子育苗和扦插育苗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东北红豆杉近自然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红豆杉(Taxuscus pidata Sieb.et Zucc)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体内所含的紫杉醇[C45H51NO14]是重要的抗癌药物之一。为实现保护东北红豆杉资源,加速扩大这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急需在东北红豆杉栽培技术领域进行育苗、采穗圃建立、栽培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此,我们开展了东北红豆杉的近自然扦插育苗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是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常绿针叶乔木,别名:紫杉,赤柏松,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东北红豆杉是我国珍贵乡土树种,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是集珍贵药用植物,珍贵用材树种,同时又是绿化园林,四旁植树绿化树种。东北红豆杉,野生状况分布广,自然形成历史长,生长适应性广,资源来源丰富,但由于严重人为破坏,致使东北红豆杉古大树损失严重,所以资源锐减。目前为了大力发展这一珍贵树种,经过反复科学试验,已经掌握一整套育苗技术,现简介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6.
东北红豆杉幼苗越冬过程中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4年生东北红豆杉室外初次室外越冬幼苗和自然越冬幼苗在秋冬季节自然降温过程中细胞膜透性、半致死温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SOD和POD的变化情况。揭示了东北红豆杉幼苗适应低温条件的生理生化特性,得出了初次室外越冬幼苗的理化指标显示其对低温的耐受力远低于多次自然越冬的幼苗。  相似文献   

7.
东北红豆杉扦插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clatd sicb.et Zncc),别名紫杉、赤柏松。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属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常绿针叶植物,是第四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世界珍稀濒危物种。木材坚实美观,无树脂道及树脂细胞,为优良用材树种。树姿优美,常年翠绿,奇特的红果与绿叶相映,古朴高雅,观赏性很强。可以释放出各种生物碱  相似文献   

8.
李世民  赵玉龙 《金秋科苑》2008,(12):176-176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clatd sicb.et Zncc),别名紫杉、赤柏松。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属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常绿针叶植物,是第四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世界珍稀濒危物种。木材坚实美观,无树脂道及树脂细胞,为优良用材树种。树姿优美,常年翠绿,奇特的红果与绿叶相映,古朴高雅,观赏性很强。可以释放出各种生物碱气体,能杀菌和净化空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园林绿化和制作盆景,  相似文献   

9.
陆顺能  潘祯阳 《科技风》2012,(8):240+242
红豆杉系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常绿大乔木,在地球上已经存在250万年,其发源于第四纪冰川期,已濒临灭绝,其天然抗癌作用世界公认.既有良好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又有高效的经济功能.大力培育红豆杉,可以有效改善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提高林农管理、经营积极性,改善生态环境,符合现代生活及林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收集国内红豆杉产业专利数据并运用专利分析指标及相应分析方法,探讨国内红豆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鉴于目前我国红豆杉产业发展现状,建议应注重良种选育研究,研发抗癌成分含量高的新品种,加强红豆杉活性物质提取和分离技术研究,实现红豆杉综合利用,开发红豆杉植体中的药用成分新剂型,加强区域合作,促进我国各地区红豆杉产业的全面发展,加大对红豆杉产业开发和研究的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1993年,Strobel等从短叶红豆杉树中分离出可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使得利用微生物无限生产紫杉醇成为可能;同年,周东坡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也从东北红豆杉中分离到4株紫杉醇产生菌,并经过遗传选育获得产量高达448.52μg/L的高产工程菌株,但要满足大规模生产,尚需进一步提高产量。本研究旨在通过加入,制霉菌素,抑制菌落生长,从而筛选出高产紫杉醇的抗药性菌株。充分发挥菌株的遗传潜力,大幅度提高菌株的紫杉醇产量,为早日实现工业化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根本上解决紫杉醇药源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2.
白豆杉属(Pseudotaxus Cheng)是我国裸子植物特有属之一,它的胚胎发育十分类似于红豆   杉属。白豆杉受精卵经4次有丝分裂,形成16个游离核的原胚,紧接着形成细胞壁。简单多   胚普遍存在,但没有裂生多胚。在后期胚胎发育中,根原始细胞主要向上分化形成原形成层和   胚皮层,向下提供根冠较少。因此,根冠组织弱小,而次生胚柄系统则十分发达。成熟胚具2   枚子叶,下胚轴中没有髓部,也没有任何分泌分子。     通过白豆杉胚胎发育的研究,作者认为白豆杉属在红豆杉科中的排列位置是:红豆杉属、   白豆杉属、澳洲红豆杉属、穗花杉属和榧树属。其中红豆杉属和白豆杉属比较原始,而榧树属   则比较进化。同时作者认为:从胚胎学资料看,将红豆杉科从松柏目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红  豆杉目,这种观点得不到支持。  相似文献   

13.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揭示红豆杉属和白豆杉的种子蛋白主要多肽的分子量为31、   22和20千道尔顿(K)。穗花杉的多肽谱与上述两属相差较大,没有22K多肽,代之以一个33K   主要多肽。榧树属和穗花杉有很多共同的多肽,但没有44K这个红豆杉科多数种类共有的中   等含量的多肽,并出现一个36K主要多肽。三尖杉属一些种的多肽谱十分接近红豆杉属,竹   柏的种子蛋白与上述分类群也有一定程度的近似。     红豆杉科各属之间针叶过氧化物酶谱差别很大,但三尖杉属一些种与红豆杉属却有些类   似。     两种蛋白质资料一致说明红豆杉科内的进化趋势是从红豆杉属、经白豆杉属和穗花杉属   至榧树属。红豆杉属和三尖杉属之间蛋白质的近似,说明红豆杉科和三尖杉科之间的关系,可 能通过红豆杉属相联系的,述资料也说明红豆杉科应置于松柏目之下。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红豆杉科4个属的代表种进行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检测及双黄酮类成分的分离和鉴定。同时根据此类特征成分在红豆杉科各属种中的分布情况,对红豆杉科的系统位置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西藏红豆杉资源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藏喜马拉雅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资源的考察,分析了红豆杉资源分布现状及特点,提出资源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中国产红豆杉属Taxus 3种1变种以及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共12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对7个酶系统9个酶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红豆杉属和 白豆杉的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各类群的多态位点比率(P)为44.4%~77.8%,等位基因平均数 (A)为1.6~2.1,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实际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065~0.152和0.068~0.111。 根据对等位酶实验结果的分析,结果表明除云南红豆杉T.yunnanensis与红豆杉属其它几个种的遗传 一致度稍低(I=0.727~0.804)外,红豆杉属的其它几个种的遗传一致度较高(0.906~0.995),体现其 亲缘关系很近。笔者建议将红豆杉属的这几个种合并为一个种,并根据地理分布及不同生境发生的变 异在种下设地理宗。同时根据等位酶的实验分析结果,白豆杉和红豆杉属各种的比较有显著差异,支持白豆杉作为单独属Pseudotaxus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有机硅材料,是新型的化工材料,被誉为“工业味精”。由于它兼备了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性能,具有的耐高低温、电绝缘性、生理惰性、憎水性、防粘性、透气性、耐紫外光、耐臭氧及耐大气老化等优异特性,这些特性使它不仅在国防工业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广泛用于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8.
尖叶石竹是我国新引进的西伯利亚草坪替代品种,它是一种节水盛花型优秀地被植物,具耐旱节水、植株低矮、耐寒、绿期长、耐贫瘠、春夏季开花等特点。适宜生长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寒冷高寒地区。观察与研究尖叶石竹的生物学特性是对北方地区地被植物资源的补充,对北方园林的发展作出贡献。通过对生物学特性、物候期以及各时期的生长量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对尖叶石竹的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豆杉富含紫杉醇,这种物质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已经被医药界专业人员所验证,相应的药品以及保健品开始大量投入到经济市场。但是,若想保证产品大量生产的话,单纯依靠红豆杉野生资源是不行的,必须深入研究红豆杉扦插技术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它們往往要求材料兼备多种优良性能。譬如說,既要求质輕、强度高,又要求耐高溫、抗腐蝕……。要使一种材料成为这种“多面手”,的确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因此,人們設法将两种或多种性质不同的材料結合起来,使它們互相取长补短,成为具有多种优异性能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