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克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浙江省特级专家,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浙江省八、九届政协委员。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64年结业于成都中医学院西学中班,现任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化学三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中药资源重点学科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中医药先进工作者,浙江省卫生系统优秀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贡献奖获得者,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2.
江水 《今日科苑》2004,(8):52-52
我国著名中医药学专家干祖望,年届92岁。1912年,干祖望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张堰镇。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厦门国际培训交流中心客座教授,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会、江苏省中医耳鼻喉科学会、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会名誉主任。  相似文献   

3.
李恩 《科学中国人》2011,(4):78-80,F0003
全面认识中医和西医是研完中西医结合的前提。只有把二者进行比较,才能清楚的看出各自的优势,进行相互补充,形成中西医结合。通过对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和作用的分析,提出了中医学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思维模式,从五个方面做了解释。即:以中医形象思维思辨学为指导,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体”,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用”,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法”求“理”。  相似文献   

4.
吴正治.男.1964年12月生,医学博士,教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主任.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深圳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自然科学特殊津贴,荣获”广东二十世纪重要科技人物”、“广东省青年科技十杰”、“广东省省管优秀中青年专家”、”深圳市杰出专家”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14,(3):70-71
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神志病专科前身为中医失眠症专科,由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1991年创立,2012年3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中医神志病重点专科,2013年5月被批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上海市中医医院院长、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所长徐建主任医师为学科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目前为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挂靠单位。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4,(6):70-71
上海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组建于1998年,2011年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更名为脑病科。科室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独立门诊、病区、名老中医工作室和中医神经疾病研究室的医院重点学科,2011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2012年入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7.
杨俊耀,主任中医师,山西运城市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精于医理,勤于临床,学验俱丰。1989年,杨俊耀医师在山西运城市创立了运城乐善堂国医馆现易名杨氏中医研究所。目前担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全国名医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第二届学术编委;卫生部、教育部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中国医学临床技术新进展》学术顾问;卫生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专家委员;中华时代十大医学名人;中国医师协会国医科普之旅暨“治未病”百姓健康公益大讲堂活动讲师团讲师。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信息》2003,(19):29-2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3年9月中旬结束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评审工作,共评定十项成果为“2003年度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糖尿病Ⅲ型辨证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石氏中风单元疗法、“衡法”在调节血脂中的应用、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法、眼底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拇趾外翻及相关畸形、通宝计算机咨询系统、数字  相似文献   

9.
正[人物小传]史锁芳,医学博士,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肺系临床、教学、科研34年,尤对流感、各种发热、肺系咳喘重症、肺系疑难症及内伤杂症有较深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8项、厅局级课题7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相似文献   

10.
全面认识中医和西医是研究中西医结合的前提。只有把二者进行比较,才能清楚的看出各自的优势,进行相互补充,形成中西医结合。通过对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和作用的分析,提出了中医学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思维模式,从五个方面做了解释。即:以中医形象思维思辨学为指导,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体",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用",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法"求"理"。  相似文献   

11.
王芳  吴应清 《科学中国人》2023,(5):29-31+82
<正>病证结合血瘀证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的缺失是当前中医药行业的瓶颈问题,严重限制了以血瘀证这一临床最常见证候为主要证型的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标准化和客观化。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主任医师付长庚,是我国首批中医传承博士后,“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青年创新人才奖获得者。十余年来,他埋首浩瀚古今文献、坚守临床一线,将传统中医与现代技术理念相结合,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包括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建立了可用于量化诊断和证候疗效评价的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突破瓶颈,推动了行业发展,为发扬中医药文化贡献了创新力量。  相似文献   

12.
<正>柏立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分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委;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编委;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理事会理事;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医骨伤科教学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3.
被国家人事部、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郑州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国专家咨询中心传统医疗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香港国医堂肿瘤治疗中心”主任,河南康复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李全国,经过近20多年对癌症的悉心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河南分所,对李大夫进行一年多的追综调查,客观而公证地得出结论:李全国治癌确有专长,名副其实的“中国公认治癌名医”。李全国大夫潜心于中医治癌研究,总结中医学理论后认为:癌症是由于机体气身血失调、痰湿交阻、热毒凝结、气血凝滞不化而…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中西医结合的国家政策与机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L 《中国科技史料》1999,20(3):189-197
该文论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中医的政策以及“中西医结合”这一新生事物的产生,机构建设和所取得科研成果,作为国家政策,中医和西医之间首先是在重在团结,其次是加强和发挥中攻工作,继承发扬祖国的医药遗产,最后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三者之间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作为机构建设,则重点介绍了“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相似文献   

15.
<正>周文泉1940年9月生。1963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现长春中医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重庆中医研究所,1976年6月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创建老年病研究室,老年病科。1997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老年病医疗中心主任,现为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及清宫医案研  相似文献   

16.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李七一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专家,曾师从全国著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李七一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应用中医理论指导实践,诊疗效果良好。根据实际需求,重视学习现代医学科学知识,对心血管疾病,主张中西医结合,首当明确诊断,强调发挥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诊疗的优势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有关中西医的争论由来已久。当西医刚进入中国时,人们主张“中体西用”,后有“中西医汇通”,也不断有“废止中医”的呼声。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医结合”、“西学中”压倒了反对中医的声音。文革时期“针剌麻醉”、“一根针一把草”、“中医办学”使中医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医一方面受到国际关注,另一方面又受到科学界的质疑。几起几落,中医究竞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医?中医的命运如何?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8.
潘明继教授从医54年,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研究45年,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经验和理论,在国内外被广泛推广。1971年在河南林县召开的全国食管癌会议上,潘明继首先发表的论文《扶正培本治疗癌症》得到与会代表的赞赏。由此潘明继被推选为“全国扶正培本治疗肿瘤协作组”组长。近二十多年来,癌症扶正培本治疗研究又有较大的进展,“扶正培本”成为中医治癌的大法,  相似文献   

19.
许建阳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现任武警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康复理疗科及中心实验室主任,兼任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天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武警医学院、锦州医学院、贵阳医学院和贵阳中医学院研究生导师,以及中华针灸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委员、中西医结合时间生物学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评审专家、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心理咨询顾问、武警部队医疗卫生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武警部队中医专业学术委员会理事、全军针灸  相似文献   

20.
史恒军教授是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中医科主任,他从医、执教三十余年,勤奋上进,治学严谨,中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一定传统文化基础,善于运用中医理论分析、认识问题,用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技术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积累了丰厚的临床经验和学术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