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美理解力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虽有爱美的天性,并非是人天生就懂美、会欣赏和理解美,须接受一定的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的人生体验,情感、个性等方面逐渐成熟,才会较全面较深刻的理解这些艺术作品,从中得到美的感受和某种启迪,所以审美理解力要通过培育,才能逐渐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音乐形象是一种音乐意境,它由音响的流动造成,即是音响又不是音响,来自音响又超越音响.从四个方面对音乐审美理解力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探讨,审美理解力是一种感性关照力;审美理解力是一种情感的理解;审美理解力渗透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具有多义性.只要通过具体分析和思考,定能够更好把握审美理解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职业教育的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学作品的审美理解力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一方面要使其掌握丰富的学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其按照审美规律去体味、感悟作品的整体 美。  相似文献   

4.
高玉梅 《新教师》2023,(3):46-47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设计作业,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要求,本文从培养审美理解力、审美联想力、审美创造力等方面着手,注重从教学任务完成、作业形式美化和学生差异情况等方面设计作业,让学生在校本作业创设的语言情境中落实“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审美,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李书生 《山东教育》2000,(29):30-32
培根曾说:“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具有比成人更强的可塑性,他们内心深处崇尚美、热爱美的天性是出自人类自然本性的冲动。如果用美的观念去诱导、启发、涵濡他,就能使其确立美的观念意识,并在一定条件下积淀为理性的东西,指导其人生向美的方向发展。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运用人类长期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和总结的艺术规律,去启发和影响个体的感官和心灵,使其获得审美愉悦和心灵的陶冶,增强其审美感受力和审美理解力,以提高其审美创造力,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引导其智力和品…  相似文献   

6.
要改变大学生审美趣味的媚俗性问题,必须提高其审美能力,而要提高审美能力,可以从培养审美感知力,提高审美理解力和培养审美想象力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审美素质教育是中小学生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激发情感、促进身心健康、完善个人品格的功能。而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来达到教育目的的。由于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美术教育和学习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审美能力以及审美理解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认为探讨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审美理解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何潇然 《考试周刊》2012,(72):42-42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只注重表面文字和故事情节,忽视了阅读过程中的审美引导,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审美境界。如何培养学生审美阅读能力?本文从审美发现力、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等五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美是事物自身具有的客观属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产物,审美是人的内在需要,审美体验不仅是对事物美也是对行为美的愉快感受,亦是审美主体对自我需要满足时的意义领悟.儿童具备审美体验的生理机能与心理基础,新奇点燃了儿童审美体验的火炬,趣味推进儿童审美体验的绽放.儿童审美体验在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的心理机能中展开并在准备、...  相似文献   

10.
在美术教学中的静物画教学、构图教学、创作教学、欣赏教学、素描教学等方面通过分析联想与想象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层面及鉴赏能力,进而达到对学生审美理解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张小红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4):79-81,92
音乐欣赏是一种基于差异性的、特定的审美行为。作为审美主体的欣赏者,必须具备三个层面的品质,即一定的音乐技能和知识修养、可以被激发的审美主体内在性和一定的音乐理解力。  相似文献   

12.
审美体验是由感官直接反映审美对象个别特征和整体面貌的审美活动,又称"审美感知",它是审美心理的基础。即人要感受到对象的美,就必须以直接的感知方式去接触对象,去感知对象的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在人们的意识中往往将审美与艺术相联系,一段悠扬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一幅优美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说到科学,人们往往会与实验、发明和创造相联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别从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审美统摄力以及审美创造力等方面重点探讨了审美能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提出在审美教育中,既要学习和掌握美学的基本知识,又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和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感受美、判断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充分肯定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的前提下 ,认为美育的使命和性质既不是被学界所普遍认同的“情感教育” ,也不是较为流行的“完人教育”的界定 ,而是审美能力的教育。并且较深刻地阐释了其主要构成要素 ,即审美感觉力和审美理解力在审美能力的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8,(15):2-3
初中作文教学要积极落实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其有效途径是应引导初中学生对自然事物、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等几方面审美因素的发掘、提炼与借鉴,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的丑的刻画,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能力,学会创造美,落实审美教育,培养审美情趣,有助于提高初中生习作水平,促进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会审美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具有阶级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特点,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审美观,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生活经历、化背景、思想倾向、审美素质不同,他们的审美观点也不相同,对同一种美的现象或艺术作品会有不同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鲁迅在谈到《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时曾深刻揭示:“单是命意,就因读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学生在审美活动中,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坚持某种审美观点,有的观点正确,有的不正确;有的高尚,有的低级;有的学生以洋为美,以奇为美,以奢为美,甚至把一些格调低下的艺术作品、腐朽的生活方式、庸俗的思想作风当做时髦追求,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教育他们懂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庸俗的。使其在审美活动中做出科学的、客观的审美判断,既是学校美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完善人格形成的首要条件。因为美是完善人格形成的核心,是人对自然界与社会及人自身的体验、感受和认识,是对真与善的提升,是心灵的净化。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才能发现、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美,主动自觉地接受审美教育,顺利地接收、处理、吸收、转换与输出美的信息,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培养起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才能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自觉地用审美标准去分辨美丑、善恶、是非,在不断地审美实践中提高审美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审美能力是人发现、感受、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也就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审美价值进行分辨、评定时所必须具备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审美能力是在审美、创美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和发展的,课外绘画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它是指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 自主、自动、自由地活动和创造的特性,它是人性中最集中地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部分, 是人性之精华,儿童对审美对象的解释表现出更强烈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他们的审美需要 和审美能力得到全面、自由的实现。  一、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建构审美对象  审美活动的产生是审美对象与审美需要的契合。然而,并非所有的客体都是审美对象 ,客体要成为审美对象是有一定的条件的。第一,审美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 能力,才能使客体成为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核心是审美教育,通过校园育人环境建设和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对学生长期的音乐熏陶,能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巨大变化,会让他们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音 《成才之路》2013,(22):38-38
人的审美是一种精神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所谓审美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感知、联系、想象,乃至理解、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美的欲望,也就无所谓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评价美和创造美了。只有那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