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权力系统是由政党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及其他利益群体权力四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组织形式为典型的科层制结构。而高校学术生产的特殊性及科层制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使得仅以科层制为特征的高校内部权力系统很难实现和谐及可持续运作。因此,我国高校内部的权力系统必须实现科层制超越,对科层制予以调整,其根本途径是用法治来约束和监督。  相似文献   

2.
本科高校学术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科层制理论.依据本科高校学术管理的特征、原则和学术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本科高校内部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均衡配置应该是党委领导、校长管理和教授治学.  相似文献   

3.
当前,科层制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中主导性的制度原则,但科层制在对高校内部事务管理中既有利又有弊。在高校内部进行组织制度创新,充分发展高校的学术权力,可以更好地发挥科层制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前,科层制是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中的主导性制度原则之一,它在高校内部事务管理中既有利又有弊,在高校内部管理实践中,应创新组织制度,发展学术权力,更好地发挥科层制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管理体制中的“科层制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交互作用的角度,对我国高校内部“科层制管理”的弊端予以分析,并指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适度均衡是我国高校实现科学管理和步入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大学的权力模式及其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典型的学术组织,大学权力是围绕高深知识的运作而形成的。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组织也日益趋向科层制:从权力模式角度分析,正确认识和合理规范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学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分配及制衡关系,是当前高校制度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设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必须赋予高校办学自主权,必须限制和约束大学行政权力,必须赋予学术权利物质和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利益相关者关系组织,在学术资源配置中,必须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权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关系。运用权力-利益矩阵对学术资源配置中权力关系的分析发现,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是不均衡的。实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加强预期利益相关者与潜在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以及促进学术资源配置中利益相关者间的权力制衡,是构建有序高校学术资源配置权力关系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由冲突到协调:学术自治与科层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组织作为一个松散联合的系统,具有不同于其它社会组织的知识品性与文化诉求等异质特征。科层制对权力、理性、行政权威与程序管理的强调与学术自治维护学者探究学问和忠于真理的追求形成冲突。大学学术自治理念下的科层制改造需要建立保障学术组织文化特性的现代大学制度,厘清大学组织中各类事务的性质,协调大学管理中的权力关系,与学习型组织搭建桥梁,注重人性化管理,将组织决策下沉,使组织分工柔性化。  相似文献   

9.
学术自治与科层制之间存在着价值、权力和机制冲突.协调学术自治与科层制之间的冲突,首先,深刻认识大学的本质与功能,对现代大学进行准确的定性与定位;其次,准确把握学术自治和科层制的实质和精髓,进行切合学术自治理念的科层制变革;最后,协调大学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建立相互制衡的学校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组织管理弊端日益突显。应对当前地方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按照“就低原则”来处理学校的各项事务,变等级制为参与合作协调是实现地方高校扁平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构建扁平化组织结构和实施扁平化管理,有利于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高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
"教授治校"的权力主体当然是"教授","教授"是大学权力主体的表征。"教授治校"制度是对大学学术机构本质的认同,"教授治校"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于它客观地反映了大学作为特殊学术机构的性质和特点。"教授治校"是大学管理权力主体的归位,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应当充分借鉴西方大学普遍实施的"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真正赋予教师在大学管理中的权力和地位。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plores issues to do with the organisation of academic work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K. When universities were well resourced elite institutions much internal university organisation involved little more than the limp administration of dull, steady state, routines. Tighter times in the 1980s encouraged the call for more efficient university management and in the 1990s the issue of good university governance has pushed to the fore. Efficient management and good governance are important but the nature of academic work and the professional sentiments of academic workers mean that management, bureaucracy and governance can only take universities so far in the organisa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turbulent times that call for change and entrepreneurship. “A refusal in the universities to give rational discussion of their administration a high priority must result either in tyranny mitigated by muddle or in time-wasting reduplication of effort.” (Lord Franks, University of Oxford: Report of Commission of Inquiry, 2 vol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6, vol. 1, para. 491.)  相似文献   

13.
从大学的本质特征、大学的学术组织特性来看大学内部治理自治性具有合理性,而大学治理变异的多样性和大学内部治理的困境需要对大学内部治理进行控制。在自治与控制的冲突中,需要创新大学管理制度、重视学术力量的回归、借鉴西方大学内部治理的经验,以达成现代大学内部治理自治与控制的制衡。  相似文献   

14.
制度创新:我国大学实现转型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论是从发达国家大学的经验,还是从我国大学发展所面临的任务和困境来说,都需要大学制度不断创新.当前,在我国宏观的大学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还要不失时机地着手大学内部制度的“再造”.鉴于我国大学较强的外部约束以及内部行政权力泛化的现实,我国大学制度创新主要围绕回归大学的学术组织特性展开,建立既能适应社会需要又能激发学术创新力的制度结构.  相似文献   

15.
《Higher Education Policy》1998,11(2-3):217-228
Great changes have recently taken place in the governance of universities and othe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Norway. From 1996, all institutions are regulated by a common act, more emphasis is put on stronger academic and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of institutions, and a clearer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y between academic and administrative leaders has been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6.
高校实现快速发展有赖于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协调均衡。本文分析了国内高校管理权力结构,从建章立制的角度就如何加强大学组织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府简政放权、校级层面的学术治理机构设置与完善以及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是高校学术自主权改革的三个主要路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这三个改革为主要内容,重新对高校办学自主权具体指标进行拆解和结构化,通过综合指数研究的方法,试图揭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变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总体上,随着政府不断简政放权,高校通过学术治理机构完善和具体学术决策权向学术权力的让渡,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学术自主权,学校内部也呈现出越来明显的学术本位特征;第二,在学术自主权的变迁路径上,沿着先外部自主权后内部自主权、先“如何提供”的生产决策后“提供什么”的战略决策规律演进;第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高校的学术自主权也呈现一定差异性,其中部属高校和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在学术自主权的增长中贡献了更多力量。  相似文献   

18.
法国大学经历了从双重集权管理向分权下的共同治理模式的转变,彰显了外部干预与学术自由的矛盾冲突,表现为政府权力、大学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复杂博弈与动态平衡,潜藏着经营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风险。科层组织治理的边界与行会组织治理的复归是公立大学规避制度风险、实现公共服务目标的必由之路。我国公立大学的法权治理模式应借助市场化改革潮流,建构多元衡平的法权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
大学共享治理机制设计进入运行层面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大学内部各权力主体之间学术管辖权的界定与划分。共享治理不是简单的分权或者授权,而是董事会、大学管理层、教师治理系统享有不同性质的管辖权。董事会享有对大学的治理权,管理层享有对大学内部事物的管理权,而大学教师治理系统则享有对专业性学术事物的控制权。文章研究共同治理模式下美国学术治理管辖权的划分的理论与实际运作,以期为我国大学治理的机制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行政化为我国公立高校治理的基本特征。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行政化主要表现为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主导化,学术权力边缘化与师生权力形式化,由政策治理向法治的跨越是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推进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去行政化向法治化推进还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为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我国应针对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行政化的表现及法律障碍而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