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家说,“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进行着一场多层面、多向度的对话过程,“师—生”、“生—生”、“学生—文本”、“语文—生活”之间的对话,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结构,追求的是教师和学生地位的民主平等,心灵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要让对话引领语文课堂,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懂得‘独白’,……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民主作为现代化的一种内在特质,随着现代化的全球性展开,表现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但不同民族国家实现民主的道路、民主实现的具体样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必然是各有自己的特殊性。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历史,中国现代化所处的特殊阶段,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能离开也不能绕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党内民主推进社会民主,应看做是中国民主化道路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如何实现“对话式”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式”语文教学以言语对话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但它所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识”、“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4.
对话、教学对话与对话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不仅是人们彼此之间借助言语达到交流思想、促进理解的一种行为方式,而且是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的一种精神与原则。教学对话指的是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的对话,它包括作为教学方法和作为教学原则的教学对话。对话教学则是教学过程中体现现代对话精神和原则,师生主体之间以平等的信息、思想、情感等交流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对三者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我们教学实践中对话教学的合理实施与使用。  相似文献   

5.
孙建锋 《云南教育》2002,(28):16-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既是一种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又是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的新形态。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关系有多种,笔者试从“教学对话的内涵”、“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三个维度阐释学习体会。一、教学对话的内涵何谓对话?奥地利著名哲学家马丁·布贝尔认为,“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对话关系,一种“我—你”的关系。对话的过程就是主体之间相互造就的过程,对话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相遇。何谓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成”与“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师生教学对话策略的运用.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的效应和呼应.知识,在对话中增值;思维,在对话中碰撞;情感,在对话中融通.师生共同感受课堂中的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相似文献   

7.
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式教育,通过教育对话达到教育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个体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教育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我—你”关系,是一种“共享”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和创造性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一、对话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1.对话教学的内涵对话教学能够体现对话理论和精神的教学形态,它建立在民主、平等、尊重以及信任关系基础上,突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情感、思想以及价值等多个方面的沟通与交流,还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针对教材  相似文献   

9.
齐月忠 《生活教育》2012,(20):16-18
国家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就是要构建充满活力的"新课堂"。"对话教学"是构建"新课堂"、唤醒生命力的途径之一,因为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对话教学需要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目前需要廓清错误认识,屏弃虚假对话,创造对话条件,实施真正对话,构建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0.
张刚源 《考试周刊》2012,(86):40-40
对话教学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之一,并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在课堂中进行真正的对话,可以营造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营造一种轻松、平等、友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实现师生之间真正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使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课堂教学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有效对话,引导并促成学生与课文作者的对话、与自己及他人的对话。通过"对  相似文献   

12.
对话在教育中既是哲学层面的,又是实践层面的。从哲学层面上理解,对话是存在者之间真诚和谐平等的精神相遇、交流、互渗,对话过程是主体间在经验共享中的互相造就过程;从实践层面看,对话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一种平等的交流关系。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多尔设想了一种后现代课  相似文献   

13.
教育民主的主体间性本质和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信仰和追求对民主的理解有很大差别,甚至完全相反。一种信仰追求的民主在另一种信仰看来很可能是虚假的甚至是专制的。但不同民主在追求平等、自由、自主等方面则是一致的,而民主与主体间性又有密切联系,它们追求的目标和坚持的原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教育民主是运用民主方式提高民主素质的教育。师生主体间的自我确认、自由自主、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等教育方式也就是民主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活跃于教育界的一种教学形态和教学精神.对话教学是师生在民主和平等的课堂中相互沟通、交往和合作,实现师生精神相遇和情感共鸣的教学.以语言对话为主要方式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要想实现有效的教学,不仅需要师生间语言对话,同时需要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需要师生间的沟通和合作.本文拟以对话教学精神为指导,探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模式和教学策略,对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合作与交流,就意味着"对话",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对话":第一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第二是学生与教师的对话;第三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对话的数学课堂作为一种沟通方式,意味着平等融洽;对话的数学课堂作为一种活动方式,意味着现实开放;对话的数学课堂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意味着动态生成.在动态的数学课堂里,通过多向信息的相互传递,师生、生生间才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进而获得相对全面、完整和深刻的认识,实现教学相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丽霞  李华 《文教资料》2008,(27):109-110
对话教学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对话就是言语者与倾听者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和非语言为中介而进行的话语、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双向交流、沟通与理解,促进主体双方取得更大视界融合的一种交往活动.对话教学就是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它有方法性和原则性的双重性质.对话教学为新课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7.
蔡仁赐 《文教资料》2006,(32):47-48
杜威的民主是一种平等自由地对话的生活方式,民主和对话互为前提、互为目的、互相促进,因而杜威的民主可以被称为对话民主。对话民主启示人们要加强对话,它对思考课堂管理、学校管理和人类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形式下课堂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知识输入,而是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以学生的兴趣和自愿为前提的课外文学活动,营造一种对话和交往的氛围就是必然而重要的前提。新形势下立足于心灵对话的层面来开展文学课外活动,主要包括自我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经典对话等四个方面,从而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对话德育是指教师在对话理念的指导下,同时又借助于对话这一教学方法、途径,通过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德育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原有生活经验和道德水平的基础上,自主建构和提升自身道德认知和判断水平的活动。对话德育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一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认知和判断力的有效途径,可能是德育走出困境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0.
民主建设应该是一个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理性交流过程,但当代中国的国家权力运行却面临着公民权利的激情挑战.从三起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成功案例来看,国家权力在遭遇公民权利的激情碰撞时,直面民众呼声、开启互动平台,最终将公民的维权激情导入理性的协商程序,不仅消弭了危及社会稳定的隐患,而且增进了政府与民众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如果这种协商对话平台能够逐步规范化进而成为一种反思性制度安排,那么它就是建立在公民有序参与基础之上的协商民主.因此,从维权抗争到协商对话,应该开启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新思路.一方面,对于国家权力而言,既应尽快落实对法治与民主的承诺,也应建立健全规范化的与民众进行交流对话的制度化平台;另一方面,必须发展有序的公民参与,即让分散的公民组织起来通过畅通的制度化渠道和规范化的机制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