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复杂多样的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对原生态艺术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各种形态的舞蹈从原生态源流留到现代社会,逐渐成为当今民族智慧的结晶,原生态舞蹈作为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其自身的永恒性和基础性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区域性民族舞蹈与原生态舞蹈之间的关系、民族舞蹈对原生态舞蹈的提炼以及民族舞蹈遗存的原生态文化特征和传承方式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学校是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发展的中心,引领文化是学校的重要功能。以"原生态"价值取向"再造"民族传统体育,是学校体育的责任,也是学校体育的优势,体现着学校引领文化的应有之义。"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再造应重在文化  相似文献   

3.
"原生态"民族唱法真实、清新,具有自然的民俗文化特性,"学院派"民族唱法则是"原生态"民族唱法在当今时代中的拓展和延续,具有先进性、新兴性和科学性。两种唱法的争议实质是中国民族声乐如何立足于"原生态"民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体系。通过加强对现有唱法的收集和保护,在艺术学院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借助传媒正确引导为原生态唱法提供展示舞台等途径,可以更好地实现"学院派"和"原生态"民族声乐唱法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都市人追寻原生古朴的民族文化的愿望日趋强烈.毫无疑问,这会给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文化的繁荣.而原生态舞蹈作为少数民族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满足游客对少数民族舞蹈的需求以及旅游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来说,将给“原生”文化的保护带来严峻的挑战.从原生态舞蹈的开发与特点、文化的传承与真实、游客与居民的双重利益等方面分析,贵州苗族舞蹈也面临着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5.
2012年12月25日至28日,由中国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理事会主办、凯里学院和怀化学院共同筹办的第三届中国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在怀化学院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贵州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吉首大学、贵阳学院、凯里学院、河池学院、贺州学院、三明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怀化学院等15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湖南省民委、怀化市民委、湖南省侗学研究会、湖南省苗学研究会等多家湖南地方单位的领导和研究人员共80多人出席了论坛。  相似文献   

6.
韩国家庭伦理剧立足于对家庭叙事的镜像表达,运用原生态的叙事语言和朴实的叙事手段,向世界传播着韩国的民族文化.韩国家庭伦理剧的成功独特的主题模式、结构模式和审美模式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与当代民族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2010年6月23至24日。由人类学高级论坛秘书处和凯里学院主办的“人类学与原生态文化:第九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首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以下简称“原生态论坛”),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首府的凯里学院及有“苗疆腹地”之称的台江召开。  相似文献   

8.
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是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广西原生态少数民族建筑,民间旅游商品及民族人文活动三类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内涵、空间类别、规模三个方面具有很好的民族优势,其展现出来的特色决定了广西文化旅游属于典型的民族文化旅游,并且制约着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形象、旅游产品、空间结构及市场开发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民族文化的传承大多依赖于民族群体自发的教育活动,例如民族节日、民族习俗、民族宗教活动等。这种原生态的、内生的教育活动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少数民族儿童适应了本地区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在主流文化的巨大冲击之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只依靠少数民族自发地传承活动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来完成。当前,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民族学校是少数民族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本文主要探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学校教育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凯里学院学报》2014,(4):F0002-F0002
刘鹤,男,湖南绥宁人,197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曾就读于湘潭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1年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2009年转评为讲师,2010年评审为副教授,2012年破格为教授。曾任凯里学院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凯里学院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1.
网络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发展有巨大的重塑作用.通过对近几年我国彝族年的网络报道追踪调查,发现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网铬传媒的“显微镜”下逐渐发生着蜕变,这其中既有“因网络”而“变文化”的被动文化重塑,也有“因文化变”而“显于网络”的文化诉求.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开放性”与“文化资源重新配置”等特性,为各种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展示空间,成为各类文化的“自我抒写者”书写个人见解的新式平台,同时,增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网络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方面,网络传媒可以帮助更广泛受众更深刻地理解、传播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某些少数民族文化之精髓无形中被消解殆尽,最后成为“象征的符号文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化、城市化的推进,民族文化承传之流遭遇前所未有的阻截,现代学校成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前沿阵地。然而,当下民族文化学校传承的研究与实践均呈“应然”与“实然”分离之态,传承实践收效甚微。这是长期对民族文化学校传承基本问题的回避使然。因此,需要在探析两者的本质及两者间天然关系的基础上追根溯源,直面当下“教育竞争”现实,在传承内容上寻求民族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共同诉求,探索两者之间共生互补机制及和合教育与文化两者天然之姻缘。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社会性决定了只有制度化文化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而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没有为少数民族文化以制度形式的存在提供空间,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造成了民族文化的边缘化。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归属价值,文化的归属价值体现在增强民族认同感,为所属民族提供了有意义的选择背景,因此少数民族教育必定有义务传承自己的文化,为自己民族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提供丰富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京汉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带有海洋气息的京族人过春节并不是孤立的文化事象,春节前后一个多月,包括做“年晚福”、扫墓祭祖、吃“散年饭”、到哈亭公祭祈福、拜社神、祭海祈福等习俗,是一个综合性节庆系统.京族哈亭事务委员会所延续五百年的族内“村翁”组织,使京族春节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中原文化特征、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和多元包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工具是教育。民族聚居区高校作为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文化取向上具备"二重性"的同时,相对于其他非民族聚居区民族院校,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具有其自身的作用,是民族文化在教育系统中的主传承场。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广西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拥有着众多少数民族,同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当前,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培养并发展传统文化显得迫在眉睫.通过对广西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现状分析,结合其人才队伍的建设现状与紧迫性,提出加强民族体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国家法定的重大体育活动",不仅是少数民族的体育盛会,更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通过对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闭幕式的文本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现行国家主办与地方参与的少数民族运动会举办模式中,国家与地方以及作为运动会主体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既有共生共存的部分,也有游离与变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研究成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十年来,从事少数民族民族数学文化研究的研究者,从挖掘某一民族的数学文化,或是理论上探讨民族数学文化等视角等对少数民族数学文化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少数民族在计数、历法、度量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少数民族的数学文化又存在一些相同点;少数民族数学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及各民族的古代数学成就.充分挖掘和展示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因素,关注数学发展的文化多元性,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使民族数学文化进课堂,为民族学生数学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文化背景是数学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田野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达斡尔族传统体育项目"波依阔"的历史文化生态变迁展开研究,并对其健身价值和民族文化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发掘及其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潘晓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2):180-181
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物质和精神发面的发展。广西壮族是以那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且其也影响着很多文化事项。拟从在稻作文化的影响下,从饮食(物质方面)和信仰方面(精神方面)的文化来窥视这些古老的壮族传统文化的生态性,以期今人能从中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