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课文悟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越灭吴的故事,是春秋末年的著名史实。记载这一史实的古代典籍很多,民间传闻也很丰富,而尤以《国语》中的《勾践灭吴》写得最为简练、精彩,最富文学意味。统观全篇,故事情节曲折委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外交辞令巧妙传神,特别是史实所提供的教训,惊心动魄,发人深省。公元前494年,吴、越大战于五湖夫椒,越王勾践兵败会稽,濒于亡国。吴国以伍子胥为代表的“灭越派”和以太宰喜否为代表的“存越派”,反映了吴国内部上层的矛盾。在大是大非、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攸关时刻,方能显示出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2.
《史记》卷四十一载:“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勾践系春秋时期于越之首领,立国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在他执政期间(公元前496——前465年),与吴王夫差进行了数十年的战争,由于实施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终于在前473年冬十一月灭吴,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其国力空前强盛,“越兵横行江淮东”并一度迁都琅玡,称霸中原。对于这场处在大变革、大动荡时代的改革,我国历代学者一向十分  相似文献   

3.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曾先后提到这一点,并把这次战争跟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韩信破越之战、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蜀  相似文献   

4.
黍离之悲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惟有鹧鸪飞。——题记越王,难道你忘了会稽之战吗?当年你为夫差所败而兵退会稽,但你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执文种之手与其促膝共商对策,那是何等的泰然;当时你作出了最果  相似文献   

5.
<正>卧薪尝胆说的是春秋时期,吴越大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在吴国受尽各种屈辱,卧薪尝胆,回国后励精图治,最终带领越国战胜吴国,完成复国大业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中国人尽皆知。后人甚至对其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正面评价。可历史的真相的确是这样的吗?1.谁挑起了战争?要明白,当年的吴越战争是越国挑起的。越国乘吴国进攻楚国之时,发兵偷袭吴国。吴王阖闾震怒,遂率兵反击,不幸死于战场上。后来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誓报父仇。继而才有"夫椒之战",吴国大败越国。  相似文献   

6.
卧薪尝胆     
<正>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  相似文献   

7.
机关干部“下海”,现在成了热门话题。认真追溯起来,这其实是古巳有之的。机关干部“下海”第一人,当属两千四百多年前的范蠡。 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当时吴国和越国结下冤仇,争战不休。吴工夫差胜越王勾践,越王困于会稽,死到临头,只是靠了范蠡的出谋划策,越王才保住了身家性命,并靠了范蠡和文种的忠心辅  相似文献   

8.
林小云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27-29,33
今本<吴越春秋>是残本而非全本.亡逸的两卷其一应该在今本<廅闾内传>之后,<夫差内传>之前,主要内容应是记叙阖闾"南伐于越"的檇李之战和夫差即位三年的励精图治.另一卷应该是在今本<越王无余外传>之后,<勾践入臣外传>之前,主要内容应是记叙勾践轻信所谓"大朋之龟"的吉兆,不听范蠡劝谏,轻率伐吴,导致兵败夫椒,不得不退守会稽,与吴行成.这部分内容中应该是融合了范蠡、文种二人的生平及其入越经过的.  相似文献   

9.
三国时期二十多年间发生的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又都对当时历史的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比较一下这三次大战役的异同,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胜负不单纯取决于军事实力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决定于战争的性质以及主观指导的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0.
伍子胥在春秋末期史中无疑是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左传》和《国语》都分别加以记载。在《史记》中的《吴太伯世家》,《楚世家》、《越王句践世家》等篇中不仅多次出现,而且所占篇幅也较大。特别是在《吴太伯世家》中,已基本叙述了伍子胥一生在吴的重要活动,诸如自楚奔吴、向公平光推荐专诸刺杀吴王僚、与孙武协助吴王阖庐伐楚、“鞭子王尸,以报父仇”、又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句践、屡谏夫差不要伐齐要先灭越,以及夫差听信伯嚭谗言迫令子胥自杀等。在《楚世家》中则记伍子胥先人伍举对楚王室建立的功绩,以及楚平王信费无忌谗言杀其父奢及其兄伍尚,子胥奔吴,也一笔带过伐楚简况。在《越王句践世家》中重点描述子胥看穿越王句践必报吴仇之心,提出“吴有腹心之疾”,夫差不听,反被赐死。通过以上三篇世家重点记述,使伍子胥的性格、形象以及在吴楚、吴越争霸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刻画,似乎已无必要再为他立专传了。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公元前506年冬的吴师入郢之战是春秋末期的一个重要事件。史学界普遍认为,战争初期,吴“舍舟淮油,自豫章与楚夹汉”的行动出乎楚人意料之外。事实上,在吴师入郢之战的初期阶段,吴军的行动无论在进攻方向上,还是在进攻速度上均未构成出敌不意;相反楚国对战争形势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并作了尽可能充分的战争准备。从这一点出发,所谓吴军的行动在战争初期“出乎楚人意料之外”的看法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2.
《史记》言吴、越皆古国。吴为周太王长子太伯之后,越为夏少康庶子之裔。吴居苏南,都于吴(苏州),越居浙北,都会稽(绍兴)。二国王室皆华夏之裔。然其人民则为越族。其语言与华夏迥异,必“待译而后通”。吴之子胥,越之大夫种、范蠡,均言吴、越语言相同,其风俗习惯亦相同。但与华夏则大不相同。《史记·吴世家》说吴太伯、仲雍居于句吴,“断发文身,示不可用。”《左传》说:仲雍在吴,“断发文身,裸以为饰”。这就是说:断发文身,非华夏之俗。太伯、仲雍奔吴后,断发文身,乃从民所俗。《越世家》言越之先世封于会稽,“断发文身,披草莽而邑焉”。也是说禹之后  相似文献   

13.
浙江于越族是我国春秋时期南方一支重要的百越族,它的族源源远流长。《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张守节《正义》记载:“《舆地志》云:越侯传国三十余叶,历殷至周敬王,有越侯夫谭,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称王,春秋贬子,号为于越”,允常之子勾践立国于会稽(今之浙江绍兴),以会稽为中心的浙江地区便成了于越族活动的主要地域。其强盛时间,大约二百余年。于越族及其先民曾对浙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  相似文献   

14.
释"触战"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文云:“勾践……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以诱以利,请间行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  相似文献   

15.
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场战争,通过这场战争,消灭了荒淫无道的商王朝,建立了周王朝,从此历史进入了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毛泽东同志称许这次战争的性质是“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384页)关于这次战争的最  相似文献   

16.
萨尔浒之战     
十七世纪初期的萨尔浒之战,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本文拟就以下三方面对这次战争加以考察。一战争的性质和历史背景萨尔浒之战,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一个重大的波浪。它以明朝攻围后金,后金自卫反击的形式反映出来。从这次战争的性质和历史背景上看,既表现了民族矛盾的特点,又表提了阶级矛盾的深刻本质。  相似文献   

17.
勾践一、生平简介勾践(约公元前520~前465),大禹后裔。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前465年在位。吴王阖闾曾于公元前496年被越军所败。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  相似文献   

18.
《崤之战》是《左传》中的名篇,是中国历史上描写战争较为精彩的名篇之一。此战影响深远,直接促使秦晋交恶,秦楚结盟共抗晋。这次战争促人深思,给人启迪。  相似文献   

19.
《国语》作为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终于被介绍给新世纪的中学生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14课就是被誉为“《国语》压卷之作”的《勾践灭吴》,可见此套教科书编者选文的眼界比较开阔。然而,本课文的注释及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译文却有诸多疑点或讹误,使人颇感美中有足。笔者斗胆挑剔几处,分析于此,以就教于方家。其一“会稽”读kuàijī吗?课文选自《国语·越语上》,又题《勾践栖会稽》,其首句为“越王勾践栖于会稽②之上”,教材59页注“②犤会稽(kuàijī)犦山名,在今浙…  相似文献   

20.
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借春秋时期吴、越两诸侯国争霸的史实,表达了对国家兴衰这一历史规律的深沉思考,吴国的灭亡及越国的兴盛存在着历史的必然性.在《浣纱记》中,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一系列因果选择,导致了吴灭越兴的历史局面,而这些因果选择中所体现的各种人物形象,更是值得一再探究玩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