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此,社会上对教师的评价也在悄然而变:由“蜡烛”变为“太阳”;由“工程师”变为“设计师”;由“园丁”变为“雕塑师”;由“一桶水”变为“流动的河流”——无论怎样动人、形象的美丽词藻都在预示羞,教师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但据本刊调查发现,为了让自己专业成长更加有效,教师正期待着更为客观科学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
教育事业是关乎人的生命发展的事业,人格辐射是最关键、也是最成功的教育,从人格视域探讨教师角色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至少扮演学生人格成长的倾听者、沟通者、引领者和反思者四种基本角色,教师角色的实现,需要更新教育理念,由"教授型"到"导向型";拓展教育时空,由"课堂型"到"生活型";转变教育目的,由"技术型"到"人格型";彰显人文价值,由"定向型评价"到"形成型评价"。  相似文献   

3.
教育督导评估的意义不仅反映在学校发展的表象上,更主要渗透到学校发展的内涵上,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督导评估方式创新主要有以下体现:在主体交往上,"走进学校、走近教师、走近学生";在主体外延上,"走向社区、走进家庭、走近家长";在评估内容上,"走进教学、走进学习";在评估模式上,由一元模式走向多元模式;在评估职能上,由"重督走向重导";在评估操作上,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在评估标准上,由"统一走向多维";在评估方法上,以"质性评价来整统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4.
数学不是枯燥乏味,它也蕴含丰富的"美"学元素。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美",教师要做到挖掘数学符号的"美";引导学生感受图形的"美";注重揭示教学情境中的"美";感受数学文化之"美";利用多媒体技术揭示数学中的"美";充分运用教材练习题中的"美",以此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努力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审美的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这样就能收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逐渐发生着改变。教师由"权威"变为"朋友",由"裁判"变为"顾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分享学生的成功喜悦,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那么,如何改变角色做一名符合新时代标准的高中政治教师?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显的体会。一、从学生兴趣出发是转变教师角色的重要突破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6.
对联结行为主义和认知结构主义这两大学习理论流派对比与分析发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发展趋势是:关注点由外向内,研究中心由如何"教"到如何"学";学生地位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的作用越来越被削弱.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教学中,由于家校沟通方式的滞后,评价方式的空泛与繁琐,造成学生行为习惯评价存在"评而无价"、"为评而评"的缺憾。采用电子化成长记录方式开展学生行为习惯记录评价,可以使评价指标多元化,评出"价值";评价积分激励化,评出"潜能";评价操作智能化,评出"轻松";评价沟通数字化,评出"无间",从而让学生行为习惯评价由"为评而评"逐步走向"评有所值"。  相似文献   

8.
学术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政府迫使大学逐利的外部压力与大学必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双重驱动的结果。它的兴起对大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教师角色由"学者"转向"创业者";课程设置轻"人文社科"重"理工商科";招生开始"争学额,招海外生";行政权力由"集中"变为"分散";科研方面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等。为应对政治经济全球化,在"不可不变又不可盲变"的局势下,探究国外学术资本主义对大学变革之影响及其经验教训,对我国当代大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在学校学习到在讲台上独立开展教学工作,每一位新教师都无一例外地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高校新教师的"教学适应"是客观存在着的正常现象,高校管理者既不要对新教师求全责备,也不要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新教师既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消极等待。学校要创造条件,激发新教师的成长意识,保护新教师的热情,相信新教师的能力,教给成长的策略和方法;新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内在进取"、"自我更新",是新教师教学成长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相关数据表明教师队伍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对于教师本人乃至教育事业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以积极心理学破解教师职业倦怠,在实践中从三个层面入手重塑教师文化:引导教师"参政议政";鼓励教师"追名逐利";倡导教师"享受闲暇",唤醒教师潜在的力量,建立起民主、合作,自主发展、和而不同的教师文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11.
《上海教育》2012,(Z2):102-103
项目提出缘由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然而如何衡量、如何评价学生是否通过学校教育获得了健康快乐成长,则是始终困扰学校管理者的一大难题。多年前,我们就提出了"品优、识广、志远、体健"的学生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适切的评价机制。由此我们对学校原有的学生评价方式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评价基本是"自上而下"的活动,评价内容由教师设置,评价结果由教师记载,教师掌握着评价的主动权。第二,教师在制定评价的具体标准时,基本使用"一把尺子",忽视了  相似文献   

12.
现在,全区学校的课堂中都进行着小组合作学习,跟世界的"宁静革命"如出一辙。都主张课堂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从以"目标—达成—评价"为单位的程序性课堂转变为以"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程;从班级授课的模式转向合作学习的模式;学校不仅是儿童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的所在,而且还是教师作为教学实践专家的共同学习和成长的所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倾听",是研学后教下数学宁静的课堂革命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堪忧:严峻的教育现实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已实行多年,在各种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模式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确实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的"教师为中心"变为现在的"学生为中心",由以前的"教师满堂灌"变为现在的"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由以前的"关注结论"变为现在的"关注学生成长"。我们自认为教学改革是成功的,发展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课堂上,学生活跃了,合作探究展示,  相似文献   

14.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否积极、得法,与学生各种学习行为关系密切,对促进学生发展作用很大。积极、真诚、得法的评价频频出现在课堂,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重视并优化课堂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评价要把好"度";评价要抓准"时";评价要关注"异";评价要充满"爱"。  相似文献   

15.
杜桂珍 《中小学电教》2007,(12):106-106
<正>打开新教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股清新的生活气息,按耐不住的是一种探究的欲望。它是新课程理念的载体,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由"教本"变为学生的"学本";由单向接受性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作为新课程的实验教师,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  相似文献   

16.
现在,全世界学校的课堂中都在进行着"宁静的革命"。全世界的课堂都在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从"目标—达成—评价"为单位的程序型课程转变为以"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程;从班级授课的模式转向合作学习的模式,学校不仅是学生合作学习和成长的所在,也是教师共同学习成长的所在。随着全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随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全面推广,我们的课堂也发生着革命,教师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抓住了政治课堂上学生的"说与听",就抓住了课改的关键所在,让学生"会听、会说"是老师的目标,也是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个体具有"即时性动物"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对个体性的尊重与对动人叙事方式的追寻。德育范式的转型要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和德育的趣味性。在德育思维方式上,要由"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在德育过程上,要由"过度理性"转变为"适度理性";在德育内容上,要由"一元化"转变为"多元化";在德育方式上,要由"严肃性"转向"趣味性"。  相似文献   

18.
新教师在高校师资队伍中所占的比重很大,他们是高校缔造美好未来的希望所在,其专业成长状况不仅关系其所在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更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每位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中存在着新教师工作负荷重、心理压力大、主动创新难、所获回报少等诸多困境。具体改进建议:实施"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评价,为新教师减压;实施教师资源开发策略,给新教师提供发展支持;倡导人文关怀,关注心理健康;改革分配制度,变"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加强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9.
教育教学改革之"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与地位如何转变"——这一新课程理念,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应该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打开《走进新课程》,翻到第四章,答案清清楚楚地写在那里: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适应新的课程需要,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由教书匠变为研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出发,充分发挥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分层推进的"三段式"复习方法:动员指导,让学生人人参与做好初期的"小教师";锻炼提高,让学科骨干成长为专题复习的"小教师";拔尖选优,让学习精英成为综合复习阶段的"小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