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知识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教学手段,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并愿意主动学习。此外,教师要有意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设置一个针对他们学习的情境,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且同等对待和关心他们,鼓励学生在探索选择最适合自己学习语文知识的方式。"这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其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能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可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成长,形成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要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主要是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教师应该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作为探究活动的组  相似文献   

3.
张艳 《快乐阅读》2013,(13):107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助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4.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学习活动,自主求知,主动发展。修订版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应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促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力人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自觉总结语文学习的经验和自主归纳语文系列知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语文教学应该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其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在课堂中,老师创设的情境,能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确,学生识字必须通过自主实践、探究才能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主动探究不是学生在黑暗中的盲目摸索,而是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有意识、有明确目的的探索研究活动。实现识记主动探究,必然要以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为基础才能有效实行。因此,在教学中要在教学生识字的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是课堂的权威,是"真理"传播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他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其实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毫无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成为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对探究性学习做出了这样的表述:"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更新理念,转换角色,让学生以探索和研究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语文学习,主动获取语文知识。小学语文学科对学生来说,是一门能够让他们参与其中的、充满着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探索,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可以说,探究性学习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1.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就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因此,有必要在小班化语文教学中开展"分层式个性化教学",它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际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标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要利用新颖的学习方式和情境来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能展现他们才能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积极探索。一﹑自主学习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自主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的主动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共享者,必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文对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方法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正>"探究"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把"探究学习"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强调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究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掌握数学知识,而是数学方法的学习与情感体验的获得。数学新课标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教会他们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现代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教材中的内容,更应该是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后能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把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发展需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摆正师与生、教与学的位置,用“三个自主”去突出学生的主体和主人地位,让他们投身到语文学习的自主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获取语文知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是课改的前沿者和实践者,深入课程改革将给我们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传统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扼杀了语文教学的创新性,不会在今后课改教学中有生根的土壤了。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为主。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标突出强调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和核心。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走上走上自主学习之路,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