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堂上,老师通常问学生“这堂课你学了多少知识?”而不会问“这堂课你觉得幸福吗?”教学中,教师通常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数学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来源在于老师的教法和引导。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数学课堂打造成幸福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2.
李献初 《西藏教育》2014,(12):34-35
<正>众所周知,要上好一堂课,一定要做到课前"三备",尤其要做好"备学生"工作,因为一堂好课并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做好了"备学生"工作,课堂中才能有的放矢,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做好"备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要做好学情调研。一、学情调研的概念学情调研从广义上看,是指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而从工作需要出发,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所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与分析等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看,是指教师为了有效的达成学生的发展目标,对学生的知识、经验、兴趣、情感以及学习方式、问题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艳梅 《广西教育》2011,(29):49-50
按照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主导作用才能得以体现。因此一堂课是否上得好,不是看教师开展的活动有多少,活动是否热闹,而是看学生是否依照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认识过程,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也就是说,要看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传授知识已退居次席,而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能力已成为教师的首要职责。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已不再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会学",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看教师教会学生多少知识,也不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这正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如果一个学生自己能学、会学、想学,在学习上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那么他就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理念下的学生不再是教师的口袋和嘴巴,教师想装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教师想吃什么,学生就容纳什么;而应该是新知识的研究者、参与者、创造者.要努力营造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我要学"思想的驱动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与天赋.而教师则在学生的系统学习中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给予示范、例证,让学生会学,这样教师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7.
用现代教学理念来评价教师的一堂课,不是看教师传授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看这堂课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如学生是否会主动学习,是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生是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一句话,就是要看教师是否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课堂的主人是不是学生。这样,教师的作用是不是就削弱了呢?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要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古人云:师者,乃传道授业解惑也。”单就“解惑”这方面,对教师的要求就不低。现在,有不少为师者是不能解学生心中“惑”的,有的甚至教师认为是有“惑”之处,学生却能滔滔不绝大…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模式。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知识,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体现自主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  相似文献   

9.
正一、从听课走向对课堂的全面观察传统意义上的听课,主要听教师讲课。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对师生的观察。除了查看教师的行为举止外,更要仔细查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只有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仔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应从"如何教给学生知识"向"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应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学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多说法.我的理解是:一堂课是否有效,不是看这堂课的容量有多少,而是这堂课的容量是否适合这个班级的学生;不是看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如何的出色,而应注意在这节课上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有多少;也不是看这节课的内容是否很合新课标的要求,而应注意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否都有所收获.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与生活联系很密切但有些知识的理论性很强学生  相似文献   

12.
《华章》2008,(1)
一、课堂主导与课堂主体密切配合"诱思探究"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系统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历史教师的主导作用为通过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独立思想,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觉主动去完成当堂课学习任务。在整堂课上,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一堂课的效果好差,并不是看教师讲多少,或者  相似文献   

13.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从而把知识变成学生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在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求知欲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明确提出了要构建有效课堂,活跃课堂氛围,一堂课的好坏不仅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还要看学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学习的。如果说学生是在压抑的环境下,强迫自己学习的话,相信这和我们的教学初衷是相违背的。我们倡导学生愉快地学习,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学习中感受乐趣,这些就要求我们要积极构建趣味性课堂。  相似文献   

15.
马宏志 《学周刊C版》2010,(4):115-115
从教六年来,我一直听到许多老师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我讲了许多遍的问题,许多学生还是不会做。”我不禁沉思,一堂课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什么?一堂课的有效性不应看老师教了多少,而应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学得怎样。如学生在课堂上是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的等等,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正>衡量一堂课是否为高效课堂,要看这堂课是否体现出教学的效率。而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语文课堂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仍旧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学过程过分注重了"大语文"或"语文味",一线的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使学生有学习兴趣呢?通过十几年的摸索、实践,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实验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物理课堂,往往局限于教师的演示实验,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学生动手体验的机会.物理学习对于动手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苏教版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探究活动,旨在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堂物理课中,不仅要看教师教会学生多少物理知识,更要看学生参与了多少实验活动,掌握了多少物理实践技能,再多的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来感受.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及时地把已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物理实验中,对已学知识是一种及时有效的巩固和创新.下面就这个话题谈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教学的最终效果,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要看学生学到多少;不仅看学生知识的多寡,更要看其能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衡量学生是否学会的标准不是看学生积累了多少词语和句子,也不是看学生理解了多少语文知识和规则,而是看学生是否会运用。为了达到此项目标,我认为阅读教学策略应立足于积极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一、以情诱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会迁移到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平等、宽松的民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