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同文化相互依存,而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因此,文化差异是翻译中不可避免的难题,其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译文的成功与否。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即所谓“异化”与“归化”,针对不同的文化现象可采取各种归化和异化的处理方法,并从中总结出译者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加深对原文的理解,才能真正确切地表达原文的文化内涵,译文也就才会越完美。  相似文献   

2.
翻译的本质即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全球多元文化语境下,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立场,有助于发扬本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最大限度地将本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译介,以此使得其他国家民族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同时,在多元文化语境大局下正确看待“归化”与“异化”,有助于以尊重包容的心态面对异质文化的译介。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地避免使“归化”与“异化”走向极端,尝试以“沟通与交流、维护多元化语言和文化多样化”为翻译根本宗旨,寻找一套有利于不同文化沟通,使其最大限度共生共享的翻译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翻译中对跨文化因素的处理往往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手段,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来看“中华龙”与“dragon”,把“龙”译为“dragon”是属于归化的策略。从后殖民理论吸取营养的异化翻译策略则将归化翻译视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和征服的共谋,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或翻译技巧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带有颠覆性的政治和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4.
翻译中对跨文化因素的处理往往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手段,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来看“中华龙”与“dragon”,把“龙”译为“dragon”是属于归化的策略;从后殖民理论吸取营养的异化翻译策略来看,则将归化翻译视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和征服的共谋,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或翻译技巧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带有颠覆性的政治和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5.
翻译界形成了“归化”与“异化”两大对立的阵营,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翻译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归化”与“异化”只是翻译手段,而非翻译标准,因此,相互排斥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其实,无论从语言层面还是文化层面来看,他们都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归化或异化,有时,甚至要综合使用归化与异化才能进行成功地翻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几部著名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为对象,研究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归化策略的具体运用,发现归化策略在儿童文学翻译中主要分为两个层面——语际归化和语内归化。文化类因素的归化属语际归化范畴,即由源语向译语的回归;而意象归化、儿童类语言和知识类语言归化和及其它变通归化则实现了成人语言向儿童语言的回归,属语内归化。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这种双重归化能更好地实施作品的审美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刘喜玲  刘丽 《考试周刊》2010,(22):129-130
异化和归化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策略是翻译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概括分析了归化和异化的历史由来与意义.指出了两者间既相互对立又动态统一的关系。通过对归化异化“度”的分析.指出好的译文应当是归化异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归化、异化作用下.翻译教学应当重视文化因素对学生学习翻译的影响,教师应在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培养自身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与“文化传真”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是普遍存在于译本中的语言行为和文化现象。此外,翻译中“文化传真”度的把握,以及译语的异化与归化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纯文化层面上的异化和归化在翻译实践中总是而且也应该是“互补共生”的关系;译者在同一译本中可能偏重一种翻译策略,但绝非“从一而终”,而是交替运用归化和异化翻译。对鲁迅名篇《呐喊》的杨译本处理源语文化专有项所用翻译策略的个案所作的分析,可以支持以上论点。  相似文献   

10.
习语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而且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转换与交流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中“归化”与“异化”两者间“度”的把握。译者们在翻译带有文化特色的习语时势必探悉负载其中的文化信息、考究其语源及英汉习语的对应语义关系。比较分析《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翻译,从而例证归化过度抑或异化过度都会影响本土文化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而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行为,就必然要考虑文化这个因素。本文以此作为出发点,讨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认为文化的异同一方面影响和制约着翻译活动,而另一方面翻译也促进文化的融合发展。对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还是“异化”认为均不可走极端,需要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常见的翻译策略,归化强调译文要符合译入语语言和文化规范,而异化强调尽可能保留原文语言以及文化特色。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分析该作品的两个英译本。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施晓菁更倾向于使用归化策略,侧重考虑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而葛浩文更倾向于使用异化策略,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意象,从而较好地输出了中国文化,也迎合了新时代读者“求异”的阅读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为两种主要方法。本文从电影片名本身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分析了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探讨了归化法和异化法辩证统一地并存于每一次翻译实践中。在片名翻译的具体过程中,译者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归化法和异化法,以实现语言的相互碰撞、文化的相互交融、观众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4.
1940年,贺麟在《论翻译》中提出了“华化西学”的观点。所谓“华化西学”,在当时的语境下,指的就是中国化西洋学问。“华化西学”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从文化层面道出了翻译的意义与价值,还从翻译策略的角度确立了翻译西学的归化取向。贺麟归化翻译思想一方面是源于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出于他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使命感,他的英诗汉译中的归化翻译策略,采用通顺、流畅和地道的译文来代替原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习惯,用吴宓的话说,即是以“新材料入旧格律”。  相似文献   

15.
吴华松 《文教资料》2007,(3):171-172
由于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和语言文化的不同,英汉语语篇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对翻译文本进行语篇分析是翻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译者只有处理好不同语言间语篇结构的差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目的语读者。文化的异化和语言的归化是翻译的大趋势,无论是翻译应用文体还是文学体裁的文本,归化法都是处理语篇结构差异的重要手段,归化程度取决于目的语读者的具体需求。  相似文献   

16.
到目前为止,专门论述道教术语翻译方面的论文很少。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较为详细地论述了道教神仙术语英译过程中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应用。文章首先论述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然后分析了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策略,最后提出了异化和归化策略视角下道教神仙术语语言和文化层面的具体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翻译界对归化与异化的讨论很多, 特别是在文化移植中究竟应采取哪种翻译策略,国内外学者一直争论不休。笔者认为,归化与异化各有利弊,两者不仅不矛盾,而且互为补充。文化移植需要多种方法和模式,译者应对翻译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因素作综合的分析, 找到最佳的处理方案。在翻译的过程中把归化与异化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地使用它们,做到文化移植中的“妥协”,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武会芳 《双语学习》2007,(9M):157-158
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不仅涉及到翻译中语言表层结构的处理,更涉及到文化层面含义的处理。动物以其本身的形象特征赋予语言一定色彩的比喻意义,而特殊的文化环境又使动物类词语有了特殊的含义。而且,动物类词语的翻译尤其注重文化层面含义的处理,所以适当地运用归化和异化才能在翻译中恰当的处理动物类词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不仅涉及到翻译中语言表层结构的处理,更涉及到文化层面含义的处理。动物以其本身的形象特征赋予语言一定色彩的比喻意义,而特殊的文化环境又使动物类词语有了特殊的含义。而且,动物类词语的翻译尤其注重文化层面含义的处理,所以适当地运用归化和异化才能在翻译中恰当的处理动物类词语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在英汉翻译中“归化”还是“洋化”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意译”和“直译”的问题。面对越来越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翻译已成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翻译有时是优美的文学翻译,有时是严谨的科技翻译,有时只是日常生活中直白的翻译,文化语境就决定了我们该采用“归化”还是“洋化”。本文首先聚焦文化语境下翻译的特点,通过分析“归化”和“洋化”问题的矛盾及原则,从源文化、译入文化、译者这三个角度提出解决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