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情稿、关系稿在学术期刊编务实践中较为常见。人情稿属于期刊稿件来源的一部分。从期刊编辑程序的角度可对人情稿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人情稿可分别采取堵与疏的策略,以降低人情稿在稿件来源中的比例,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2.
吴庆晏 《今传媒》2012,(9):50-51
人情稿、关系稿在学术期刊编务实践中较为常见。人情稿属于期刊稿件来源的一部分。从期刊编辑程序的角度可对人情稿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人情稿可分别采取堵与疏的策略,以降低人情稿在稿件来源中的比例,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3.
认稿又认人     
“认稿不认人”,确实是编辑处理来稿应有的态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编辑也应该力求“认稿又认人”,就是说,要熟悉作者。有些来稿,主题很不错,报道角度也新鲜,新闻要素都齐全,却很难判断其内容真实程度如何。我们就登过一些事实来自捕风捉影、情节和数字任意夸大、甚至是作者化名自吹自擂的稿件;就是因为它们写得似乎“天衣无缝”,编辑对作者不了解,满足于就稿选稿,未认真核实,被打了“马虎眼”的。  相似文献   

4.
认稿又认人     
“认稿不认人”,确实是编辑处理来稿应有的态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编辑也应该力求“认稿又认人”,就是说,要熟悉作者。有些来稿,主题很不错,报道角度也新鲜,新闻要素都齐全,却很难判断其内容真实程度如何。我们就登过一些事实来自捕风捉影、情节和数字任意夸大、甚至是作者化名自吹自擂的稿件;就是因为它们写得似乎“天衣无缝”,  相似文献   

5.
编辑应该有对作者的服务意识,这也是尊重作者的表现。但是在具体的编辑活动中,编辑的服务意识却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果以刊用作者稿件前后划界的话,可以从刊用稿件前和刊用稿件后看出编辑服务意识的缺失。刊用稿件前,编辑活动一般有组稿、编稿、签发等几个环节,编辑的工作重点之一在编稿这个环节,在编稿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最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断章取义编辑作为编辑活动的主体本来可以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对于作者文稿作必要的删改,以使文稿去除瑕疵,精益求精;也可  相似文献   

6.
张静 《编辑学报》2015,27(1):58-59
阐述编辑与研究生作者就稿件问题有效沟通的方式.基于研究生作者所投稿件的特殊性,提出编辑应从增强服务意识出发采用与研究生作者电话沟通的修稿方式.认为这一方法具有提高修稿效率和吸引更多作者投稿的作用,沟通时编辑应做到对稿件内容的真正理解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庄艺真 《出版科学》2011,19(6):100-104
在期刊编辑实践中,邹韬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大公无私的精神,坚持为读者负责,坚持以质取稿。这是他所办刊物质量得以保证,并获得读者认可的关键之一。学习邹韬奋的办刊实践及观念,高校学报编辑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做到以质取稿:不徇私情、不畏威权,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篇稿件;严格执行"双盲"审稿、"三审"等审稿制度,用制度婉拒劣质人情稿;充分发挥编委会的监督作用,杜绝为劣质人情稿开绿灯。  相似文献   

8.
对于学科或者行业内权威学术期刊,特别是国内SCI期刊,由于其稀缺性,来稿量巨大,稿件优选成为编辑部面临的难题,编审时滞已经成为影响期刊稿源质量和时效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稿件的优选和审稿过程的优化是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稿件遴选分类管理是缩短编审时滞的有效方式,能够实现期刊、专家、作者等多赢的效果。通过在录用之前增加专业人士遴选,在浩繁的来稿中划分出不适合发表的稿件、待确定稿件、可发表需修改稿件、可以直接编辑的稿件等4种类型,及时通知作者并转入下个流程,有利于节约审稿专家和编辑资源,更能促进作者论文的评估、发表、转投、完善,并得到作者群的支持。通过随机预审遴选,也有利于规避潜在人情稿的发生,对于能够确定录用的稿件则集中优秀审稿专家和编辑资源,全面提升刊发稿件的质量。在此基础上采用稿件定向推送方式,结合反馈、随机推送和抢审,进一步减少压稿现象。通过遴选分类、批量推送、抢单快审等多种方式能够有效缩短审稿时滞,有望实现期刊编审流程的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总编室二版组近两个月的学习,在编辑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让我了解到编辑们选稿的原则,以及什么样的稿件被编辑看好,为什么说作者是把好稿件质量的第一关。一、好稿始终受编辑们的欢迎实习期间,我多次听总编室编辑们提到当前闹稿荒,催着编辑部编稿件过来,后来才知,所谓的稿荒就是缺少一些能上版面中心或能给版面增色的稿件。两个月中,被社领导评为好稿的仅有30多篇,原来编辑部闹的是好稿的荒。记得编辑们教我最多的一句话是:多写让编辑看好的稿件。每天编辑们为能在版面上安排一篇好稿感到高兴。好稿始终是编辑们的抢手货,…  相似文献   

10.
作者利用电脑写作并存储于磁盘的稿件习惯上称为磁盘稿。现在 ,光盘、E mail应用逐渐增多 ,称之为电子书稿更显全面一些。本文主要讨论电子书稿的运作。编辑熟悉各种常用软件的使用技能 ,辅以恰当的管理措施 ,利用电子书稿的技术优势 ,既能提高编校质量 ,又可加快出书进度、节约生产成本。如果编辑在组稿、加工和排版过程中措施不当 ,也会限制发挥电子书稿的优势 ,甚至产生不必要的烦恼。   一、电子书稿的组稿要求1.对作者的要求由于电子书稿的诸多优势 ,编辑应当鼓励作者尽量提交电子书稿 ,但因作者掌握电脑的程度因人而异 ,故对不…  相似文献   

11.
编辑初加工是稿件经专家审阅后、给作者退改前,编辑先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它不同于我们常说的编辑加工;后者是对作者修改过的、并已定稿的稿件进行编辑加工。 对于送审的稿件,专家一般是在学术或技术内容方面提出意见,很少涉及文字、规范等。如果编辑只将整理好的审稿意见向作者提出,作者修回的稿件可能不符合要求,编辑加工还有花很大力气。不仅造成稿面凌乱,而且有时还需作者再次修改补充,而延误出版时间,影响质量。如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在新闻报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掌握好“对比”这个武器对通讯员提高稿件质量有很大帮助。“对比”的内容为: 其一,拿见报稿和底稿对比。有的通讯员把写好的稿件一寄出去,底稿也就不知去向,这种写稿作风是不严谨的。底稿是作者写作水平的真实体现,是作者的原始构思。稿件若是被报刊采用,作者应把底稿拿出来和见报稿认真对照比较一番。编辑可能对稿件修改了语句字词或者标点符号,编辑也可能把稿件的标题  相似文献   

13.
出版社或期刊编辑难免会经常遇到与作者的交往,他们对编辑总是尊崇有加,毕恭毕敬,而有的编辑往往担心与作者联系过于密切而惹来难以推却的“人情稿”,于是对他们虽“礼尚往来”却敬而远之。实际上,编辑和作者是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是相互扶持的鱼水关系。在编辑出版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编辑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要防范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期刊编辑应充分发挥编辑主体意识,当好把关人和"守门员".编辑应采取以下措施:树立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杜绝人情稿、关系稿和学术泡沫;提高服务意识,加快稿件处理速度,缩短发表周期;坚持"小同行"送审,发挥审稿专家在防范学术不端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检测的效率和精度,将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科技编辑与作者间的矛盾及其化解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周洁  王昕 《编辑学报》2010,22(1):10-12
科技编辑和作者始终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审稿过程中,稿件的采用与否往往是矛盾的焦点,录用稿件能否尽快刊登是矛盾的另一表现形式;编稿过程中,作者与科技编辑在作者专才与编辑通才、行业习惯与编辑规范、内容完整与信息冗余等方面存在矛盾。分析矛盾的特点及产生根源,进而发现编辑和作者二者的共同目的均是高质量科技论文更好地出版,矛盾的产生、消除恰恰促进这一过程的发展。从充分尊重作者、重视沟通技巧、积极运用新技术、提高编稿能力、增强专业素质等5个方面给出解决矛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作者向出版社或编辑部交稿的方式已发生了变化,不单纯是纸质文稿,已有磁盘(软盘与光盘)稿、电子邮件稿等,这些稿件可统称为“电脑稿”。电脑稿的出现为出版社和编辑部带来了较多便利:可免去文字录入工作,降低成本;便于编辑审稿加工,减少差错;便于出版社对稿件的存储等。同时也对编辑的加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概括起来,编辑对“电脑稿”进行加工可分为以下步骤。一、检查与复制原稿作者交来的电脑稿有时分多个磁盘或多个邮件包,对此编辑首先要对磁盘或邮件进行检查。首要的是检查有无携带病毒,以免自己遭受不必要的损…  相似文献   

17.
编辑人员在处理来稿中与作者的相互易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编辑在编辑加工稿件过程中, 能理解吃透作者的观点,能弄懂弄通审者 的意图,能时时了解读者的要求,则对稿 件的编辑和加工,对稿件质量的提高,对 期刊的出版和发行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 编辑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站 在作者、审者和读者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笔者将其称之为科技编辑中的易位法。 易位有三种:一是编辑与作者的易 位,二是编辑与审者的易位,三是编辑与 读者的易位。三种易位中,编辑与作者的 接触、交往、交流是最早的,也是最多的。 本文论述编辑与作者的易位。  相似文献   

18.
张尚仁 《编辑学报》1992,4(3):148-151
编辑加工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审稿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又是审稿工作的继续和深入,是全面保证期刊质量所必不可少的工作步骤。 科技期刊的稿件有撰写稿和翻译稿两种。就刊登两种稿件的期刊而言,译稿的编辑加工是期刊编辑加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侧面。而对以译文  相似文献   

19.
尊稿—对别人所写稿件的敬称.拙稿—对自己所写稿件的谦称.惠稿或赐稿—编辑对作者来稿的敬称。腹稿—在大脑中进行构思,尚未动笔写作的草稿或刀稿—初次写出尚未改定的稿件.脱稿一兢离初稿,.经修改抄正的稿件。 特稿—为宣传特定的人物或事件而特约作者写的稿件. 专稿—专门供某一报刊采用的稿件. 手稿—由作者亲笔写的稿件。 旧稿—很久就巳写好的稿件. 残稿-残缺不全的稿件; 遗稿—某作者去世后留下的尚未发表的稿件.一42一稿件名称种种@邱计宽~~  相似文献   

20.
第六,当一个既尊重作者风格,又能使稿件质量高出一筹的编辑。一般地说,编稿要尽量避免作大幅度的改动,但需要改写的,也大可不必忌讳。因为无论是少改动、不改动,或者作根本性的改写,目的只有一个:确保稿件质量。编辑改写稿件,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讯员写的,他写了1000字,只能摘取一二百字;另一种是记者写的重点稿,在记者一时没工夫改写,而发稿时间又很紧迫的情况下,只好由编辑来改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