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瓶梅》是写世情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它象一面镜子照射出了明季世(以宋写明)封建社会的政治腐败、人欲横流、色情泛滥、道德沦丧的世风和人情。书中男主角西门庆便是熔铸了明世纪末无数个官僚、恶霸、商人、淫棍的共同特点和“精神骨力”。而且,明末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大地上萌芽时期。西门庆正是这个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怪胎”,在他身上必然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因此,这个作为市井恶霸的封建末世人物,又呈现出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狡诈、贪婪,崇拜金钱,有着疯狂的占有欲和挥霍无尽、纵欲无度的阶级劣根性。从而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明末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
朱彤同志的《论孙悟空》一文,论述了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社会历史根据及其典型意义。其中有些论点,读了颇受启发。但该文认为孙悟空是一个市民工商业者的形象,体现了“由新兴市民工商业者向地主阶级转化”,“既有反封建的反抗性、进步性,也有与封建势力合流的妥协性、保守性”,并断言孙悟空形象“寓言般地、典型地概括了新兴市民社会势力这种两重性”即“两面摇摆态度”。这一分析,不仅不符合孙悟空性格的本质和主流,而且贬低了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道德总是带有阶级性的,是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又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也就是说,永恒不变的道德是根本不存在的。作为阶级的道德,无论是奴隶主阶级的道德,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还是资产阶级的道德,都无法和无产阶级的道德相匹比,无产阶级的道德和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十七年”文学的阶级审美标准是以权力主体对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的划分为前提,并借鉴中国传统面相学原理及相应的道德判断得以确立的,这使得“十七年”文学身体形象的书写打上了阶级话语和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训诫的双重烙印,并形成了“十七年”文学中人物身体形象描写的类型化、脸谱化的特征.“身体形象”在“十七年”文学中基本上是表达人物阶级属性的一种工具和符号,它由外在的阶级分类所赋予,并不和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发生关联.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它们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们是生气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进者,是真老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正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革命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如韩非、秦始皇等,旗帜鲜明地推行法家路线,实行对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峭其法而严其刑”。他们对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斗争;对儒家的反革命活动,实行严厉的专政。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的革命措施,沉重地打击了儒学和儒家反动派,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但是,封建社会是刚刚从奴隶社会产生出来的,它在经济、道德、精神各个方面不  相似文献   

6.
西欧君主专制制度是从封建国家向资产阶级国家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政治形态,它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16世纪初,欧洲的封建制度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发展,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这个时期,封建贵族趋于没落,市民(资产阶级前身)兴起,两上阶级势均力敌。在他们的相互对抗和冲突中,君主充当了仲裁者的角色,君主利用市民打击封建割据势力,并从市民处得到财政的支持。专制王权与市民的发展最终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7.
<正> 恩格斯指出:“道德总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是为支配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是当被压迫阶级足够强大之时,它表现对于这个统治的抗争,而代表被压迫者的将来利益。”岳飞的忠君思想,是典型的封建道德,是为南宋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的。具体表现为岳飞绝对服从封建专制君主的意志,任由封建专制君主的宰割以及积极充当封建统治阶级的鹰犬等方面。怎样估计岳飞忠君思想所造成的后果及其影响?无疑是岳飞评价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探讨这个问题,不但有助于正确评价岳飞.而且对深入批判封建主义,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第一、要掌握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因为在阶级社会中,人都是划分为阶级的,人们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活动,都是代表其所属阶级利益的。各种事件也都具有一定的阶级性。以商鞅变法为例,要了解其性质、作用、影响等,只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变法所代表的阶级———新兴地主阶级来确定这次变法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变法运动。从其内容看,经济上“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政治上,“废除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实行按军功授爵”和“推行县制”,都是在打击奴隶主贵族利益,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封建经…  相似文献   

9.
促成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基本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在封建经济发展中的成长、货币的出现、商业的兴盛、城市和市民阶级的兴起和壮大等等。这些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成长,逐渐地破坏着封建经济,最后取而代之。在这一过程中,封建王权不仅不支持封建领主阶级,恰恰相反,它起着支持城市市民阶级,加速封建制度解体的作用。所以恩格斯说: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王权是一种进步因素,……在漫无秩序中它是秩序的代表”。本文仅就王权和城市建立联盟的前提和后果,谈谈西欧封建制度下王权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何佳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5):16-18,32
冯梦龙是“情教”的倡导者,但同时又是一个传统的道德说教家,它们构成了冯梦龙的思想冲突。在“三言”中这种矛盾表现为:倡导婚姻自由与维护封建礼制;肯定情欲,又鼓吹妇女贞操观念;提倡男女平等,又不能忘怀男尊女卑的旧观念;主张互信、互知的市民之情,同时又推崇“忠臣”、“义仆”之类的封建人伦之情。这种矛盾与冯梦龙的世界观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青少年一代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是任何一个阶级,任何一个社会都要进行的,只是教育内容不同而已。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对后代进行诗、书、礼、乐、术、射等教育,其中的“礼”,就是封建阶级的道德规范;旧中国的学校,开设有“修身课”,伪满州国给学生灌输“国民道德”,这些教育,都是根据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要而进行的思想与道德教育。当前,世界各国对思想道德教育都很重视。台湾的学校就开设有“生活与伦理”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培养;苏联在全国推行《思想教育示范大纲》,规定了学校德育的规格与目标。我国从建国以来,一直很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党的教育方针,从来都把德育放在首位,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学校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  相似文献   

12.
鹿三在《白鹿原》中的意义在于通过他与白嘉轩的亲人般的主仆关系折射出中国阶级关系往往被温情脉脉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关系所掩盖的悲剧本质;通过他刺杀田小娥这一悲剧事件,揭示出其文化及人性内涵:即对封建道德的捍卫及反叛.这是鹿三形象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中的西门庆由一个破落户财主一跃而成为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富商决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他的商人本质所决定的。虽然西门庆通常被看作是集地主、官僚、商人于一身的人物,但是从本质上说,他主要还是一个商人。西门庆经商的场所不仅在商场,甚至在官场和情场,他都能把他的“商业”经营得有声有色。西门庆作为中国本土的封建商人,还具有他一定的代表性。他代表了中国早期的封建商人,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封建商人的一切恶习。可以说,西门庆是中国商人的集大成者,他代表着中国封建商人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以《错斩崔宁》、《错认尸》、《错勘赃》为例,对宋元话本中的"错"予以解读。"错"是宋元时期的市民男女之间关系及其欲望的一种曲折表现,反映了宋元社会意识中对人"欲"的特殊理解,它具体表现为对欲望本身及其对象的恐惧和防范,反映了封建传统道德对新兴市民欲望的约束与消解。  相似文献   

15.
“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不同的思想家从来都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并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李贽思想的阶级属性是什么?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是代表中小地主阶级,有人认为是代表新兴市民阶层,也有人认为是“表达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意愿”。我们认为:探讨李贽思想的阶级属性,必须放在当时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中去研究,放在当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金瓶梅》的研究又出现了热潮,学者普遍认为它是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小说,并且在许多方面有所突破,但就其思想价值和主体人物而论,一直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特别是关于西门庆采用庆寿诞的方式交通太师,亦官亦商、巧取豪夺的行径一直成为彼此对立争议的关键所在:否定方面认为“西门庆是一个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肯定方面认为“西门庆是一个新兴商人的代表”。前种说法,是传统观点的继承与发挥,后种意见,虽然触及主体人物的本质,但就上述问题而论,没有从官商渗透的历史必然及其导致的社会深刻变动方面充分论证其“恶”的历史效应,这是《金瓶梅》中不可回避的主要课题,也是作品的主要价值所在,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上有机统一了义利关系,着眼于全体人民利益,强调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中观上要求企业通过“利他”达到“利己”,要求企业以种种道德行为树立形象,在市场的“形象竞争”中获得主动;微观则为个人全面发展、集体主义思想的自觉形成、道德的阶段性提升提供了可能;因此,是一种道德经济。这一认识,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明道德一体化地推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朴园是《雷雨》中的“一个万恶的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这个人很坏,他是地主兼官僚资产阶级”①。理论界多年来对这个反面人物形象的分析,不外乎评述其大坏蛋的暴戾专横,冷酷伪善的阶级特性,尤其是对他与鲁侍萍的感情纠葛中表现出来的复杂,也多从虚伪、假道德的角度去把握它,这就有将周朴园性格特点简单化处理的嫌疑。甚而有的人将周朴园与侍萍相认赎罪的情节视为作者而思想缺陷而撰出的败笔。窃以为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的感情纠葛上,既有绝情伪善之一面——即年青时弃情断义,年老时图谋维护“最圆满、最有秩序家庭”名声、“社会…  相似文献   

19.
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欧洲文艺理论的主要话题之一。《诗辩》就是以新兴的资产阶级道德准则来批驳封建反动文人的理论,认为“一切人间学问的目的之目的就是德行”,作家的道德精神是通过作品使读者“怡情悦性”而达到其教育目的的。  相似文献   

20.
在“红学”研究的领域,对王熙凤的看法一直是有争议的。特别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一度给王熙凤冠上“封建代表”的帽子。所以,至今对王熙凤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对宝、黛、钗等人研究的深度。本文即围绕着“王熙凤的封建性与前瞻性”展开论述,分析王熙凤这个千面千手的文学艺术形象。文章首先从王熙凤的性格形成原因入手,定义出她的性格核心——以权、财为中心。其次研究从这一价值观指导之下的凤姐的所行,挖掘其前瞻性。然后是从揭示凤姐的封建外衣切入,分析出凤姐身上固有的封建属性。最后,综合评述王熙凤的总体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