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师教学启发艺术的主旋律,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核心,问题性教学就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善问。  相似文献   

2.
中学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还可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结合化学教学实际,在教学关键处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提问。  相似文献   

3.
正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的手段,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间重要的交流方式。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精当的提问可以优化教学结构,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问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设计提问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一、提问要有目的性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为教学目的服务,目的明  相似文献   

4.
一、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1.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有时可以从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时提出,有时可以通过观察实  相似文献   

5.
“同构”可以认为是互相联系的事物其特征和状态相互发生的某些对应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促使教学过程安排与学生思维进展的同构效应达到最优状态。首先,教师要准确估计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恰当确定教学目的;其次,教师应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尽引导和讲解,有时还要在两个知识点之间搭架“桥梁”,使学生思维稳步过渡;最后,教师还应利用同构效应,启发学生思维,养成学生主动思维的习惯。启发过程大致可分为上位启发,下位启发  相似文献   

6.
“同构”可以认为是互相联系的事物其特征和状态相互发生的某些对应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促使教学过程安排与学生思维进展的同构效应达到最优状态。首先,教师要准确估计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恰当确定教学目的;其次,教师应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尽引导和讲解,有时还要在两个知识点之间搭架“桥梁”,使学生思维稳步过渡;最后,教师还应利用同构效应,启发学生思维,养成学生主动思维的习惯。启发过程大致可分为上位启发,下位启发和综合启发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7.
林巧青 《考试周刊》2014,(35):42-42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首先要走出定势,引导逆向思维;其次要延伸信息,启发求异思维;再次要发现问题,鼓励质疑思维;最后要丰富想象,开拓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8.
田辉 《天津教育》2000,(3):37-38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挖掘、研究和使用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 ,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质疑问难既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又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读书习惯。在教学中 ,凡是能够撞击学生思维火花的地方 ,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其提供闪光的机会 ,以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奇思异想” ,顺势梳理 ,去粗取精 ,把解决问题寓于教学过程之中 ,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方法。例如 ,教学《小站》…  相似文献   

9.
孔文秀 《辅导员》2014,(2):64-64
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的手段,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间重要的交流方式。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精当的提问可以优化教学结构,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问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设计提问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10.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必备的重要思维品质之一,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未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利用引导、启发等方式,助力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董祥武 《学苑教育》2012,(20):38-38
创新思维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个性和意识,提供创新环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在情境中理解和感悟文童之美,启发学生想象学会迁移,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生理教学总离不开实验,中专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阶段,教师可以在继承传统试验教学基础上,增设开放性实验,引导学生去思考观察、分析问题,使其思路富有弹性和流畅性,对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培养创新型人才,首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异,突破习惯性思维或思维定势.烹调工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学素材,寻找一些有效的途径,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求异能力,从而在思维方式上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教师要注意转变认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思维。数学思维训练需要有系统性,教师要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启发点,要在创设教学情境、引导点拨、教案优化等方面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15.
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以及独创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质疑问难、启发想象、求异创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让语文课堂真正换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关键。引入新课,要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讲授教材,要深入启发,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入思维;解题过程,要多角度、多方位,灵活多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复习巩固,要总结归纳,揭示规律,促进学生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7.
追问是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后续动作,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问题回答结束后的下一个教学步骤和教学策略。追问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机智、教学水平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追问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可以最及时地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增进思维的深度,锻造思维的强度。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门极富灵性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彼此都要发挥创造性,教师要充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从条条框框的束缚中得到解放。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同一首歌曲的欣赏每个学生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9.
闫宁 《考试周刊》2013,(53):124-12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力培养最可贵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师面临的迫切任务。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关注四个节点问题:首先,树立教学新理念,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提高教师素质,放开手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再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徐国军 《教师》2011,(3):109-109
教学是教师在学生自觉积极参与下,以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武装学生的过程。教师的职责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能推动和激发学生从事一定的思维活动。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才能使知识充实到自己头脑里,成为技能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教师应积极钻研教材与掌握教材外,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也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