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末,网络青年胡戈的恶搞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络上名噪一时。此后,涌现出《春运帝国》、《闪闪的红星》等大批以颠覆性、讽刺性、无厘头、反传统为特征的网络恶搞。网络恶搞日益作为一种媒介景观进入文化研究的视野。网络恶搞:反精英话语的游击战术如今,网络世界的话语权已经不是几个精英阶层的意见领袖可以随意左右  相似文献   

2.
2005年末,网络青年胡戈的恶搞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络上名噪一时.此后,涌现出<春运帝国>、<闪闪的红星>等大批以颠覆性、讽刺性、无厘头、反传统为特征的网络恶搞.网络恶搞日益作为一种媒介景观进入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雷艳 《网络传播》2006,(12):5-5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带起了互联网上一股强劲的恶搞之风,赵丽华事件又引来了数以万计的关注网络恶搞的眼球,有人感叹,这是网络时代,更是恶搞时代!  相似文献   

4.
自胡戈制作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互联网上蹿红后,各种各样的"恶搞"作品充斥网络空间,"恶搞"成为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的一种形式。"恶搞"者主要运用戏仿、反讽、变形、拼贴等手法来解构权威、彰显个性。从文化上看,我们可以将网络"恶搞"看作是一种青年亚文化,它具有抵抗性、边缘性、娱乐性、颠覆性等特点。但是,在"娱乐至上"的时代,纯粹追逐娱乐快感的网络"恶搞"不利于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需要对网络"恶搞"文化进行反思,把握好"恶搞"的度。  相似文献   

5.
“恶搞”是近年来文化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他将网络生存空间的特殊性和后现代精神的反抗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文章试从一种集合行为的视角,探究恶搞这一文化行为的产生条件与其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并建议社会文化管理者从其行为特点来构建对网络恶搞的社会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尽管“恶搞”事件和现象还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的社会学意义上“话语权问题”,但互联网上日益显现的恶搞现象涉及政治、社会、文化、伦理等诸多领域,已成为网民公共事务参与和网络话语权实践的一种另类表现。  相似文献   

7.
耿月 《新闻世界》2014,(6):118-119
网络恶搞成为现今时代一个典型的媒介景观,它凭借着打破教条和颠覆传统在网络世界里势不可挡地充斥着大众的视听。笔者认为网络恶搞的兴起与数字技术的推动、视觉时代的文化特色以及后现代主义潮流等因素密不可分。本文从"去精英化"、青年亚文化和商业化的病毒营销三方面来探索媒介环境下网络恶搞现象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视听界》2006,(5):110-110
相关资讯网络“恶搞”引争议从小胖、胡子男、猥琐男等“恶搞”照片的风行,到《大史记》、《我不想说我是鸡》、后舍男生翻唱系列的流传,一段时间以来,“恶搞”在虚拟网络上尤其是年轻人中间愈来愈流行,而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广为流传则掀起了这一流行的高潮。就在人们关注、追捧“恶搞”的同时,《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等调侃红色经典作品的出现,也引起了一些人对“恶搞”的警惕和争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新闻中心近日联合开展的一项有629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89.9%的人认为“恶搞”应该有底线。广电总局酝酿围剿…  相似文献   

9.
记忆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制作的《大史记》开创了视频“恶搞”的先河。在这段视频中,制作者剪接了《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的片断并重新配音为“讲述电视流氓自己的故事”。此后,网络“恶搞”作品日渐盛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使其达到高潮。随着雷锋等英雄形象和《闪闪的红星》等红色经典成为恶搞的对象,由《光明日报》举办的“防止网上‘恶搞’成风专家座谈会”于2006年8月10日召开。网络“恶搞”的根源是什么?它的存在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对待它呢?本文围绕这三个问题作些探析。  相似文献   

10.
黄色短信不断蔓延,网络恶搞变本加厉……一场场与网络传播有关的文化官司似乎还无结局,网络图片的低俗之风又“硝烟四起”,尤其是“6家传播低俗内容的网站遭曝光谴责”,其中不乏充斥在社会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包括网络图片在内的网络文化如何传播、网络建设如何规范发展等一系列隐身其后的深层问题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1.
网络恶搞,又称Kuso(库索),是一种特殊的互联网文化。它通过对公开发表的作品进行加工处理,以达到某种幽默、搞笑的喜剧效果。从红色经典遭恶意篡改到“博客非常真人”的粉墨登场,网络恶搞正逐步从平民化趋向商业化;从最初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最近的“艳照门”恶搞视频《兄弟芝娇》,网络恶搞大有愈演愈烈、全民娱乐的架势。  相似文献   

12.
高盛楠 《今传媒》2012,(7):56-58
Web2.0时代网络恶搞现象屡见不鲜,恶搞敢于打破传统、颠覆经典,是青年人不满精英掌控的文化霸权争夺话语权的体现,一度在网络上引起大众的狂欢,并成为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景观。部分作品因触犯政治雷区、侵犯文化版权等原因遭到整治与监管,甚至有瓦解伦理之嫌。网络恶搞该何去何从,本文将以青年亚文化为出发点,以传播学分析为路径,结合后现代文化理论,运用最新案例对恶搞做出分析,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尝试探索。  相似文献   

13.
吴笑天 《新闻世界》2009,(8):155-156
从胡戈改编自《无极》的作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诞生之后,网络恶搞电影的热潮一波接着一波,各种自称“山寨版”的网络恶搞电影层出不穷,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这种恶搞电影引发了社会不同角度的关注,为什么它会如此盛行,它又该何去何从?来自于草根的恶搞文化在网络上的传播又会带来什么弊端?各种质问对网络恶搞电影发起了挑战。  相似文献   

14.
“恶搞”一词于2006年频繁出现在大众媒介视线中,其发展趋势和发展规模势如破竹,在新兴媒介介质群中抢得了一席之地,网络恶搞因其承载着更能娱乐大众身心的快乐元素和对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颠覆形式而备受受众群体的关注,并将其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提出。而如果分析网络恶搞的形式和内容,也无非是恶意或不恶意的夸张表现的视频影像以及恶意或不恶意的网络媒体语言这两种。因新近读到一则恶搞的假消息而再次引发了对于网络恶搞的几点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周伟 《报刊之友》2012,(2):150-151
“洋葱”新闻在美国诞生已有20多年,现在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恶搞新闻集结地。它以制作专业假新闻为最大特色,在报业衰弱时代,它的发行量却不降反升,成为报业一个特殊的案例。恶搞新闻文化最早产生于美国,这与美国特有的代际更替和幽默文化不无关系。其对传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新诠释、对传媒话语的解构和文化民粹主义倾向这三方面。无论中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恶搞新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存在主义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中国当代网络"恶搞"文化现象与社会话语权结构的关系及网络"恶搞"文化管理对策。网络"恶搞"现象与话语权的变迁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信息社会、公民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本文分析了网络"恶搞"文化的弊端,为健全我国网络"恶搞"管理提供建设性的对策建议。文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职业搞怪     
一个人眉飞色舞地讲了个笑话,一些人捧腹大笑,但有人则板着面孔一巴掌甩在说笑话的人脸上——这是“搞怪分子”目前的社会处境。近日“,防止网上恶搞成风”的呼声,似乎一夜间将这种文化对立推在人们面前。与此同时,有媒体报道,广电总局也正在制订互联网视频的新管理条例,而针对网上搞怪和恶搞之风也是该条例判定的应有之意。当娱乐遭遇严肃,只能是互讨没趣。一个缺乏幽默感的氛围,难道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文化乌托邦?恶搞究竟惊扰了谁?反对者认为,一些红色经典被解构,某些传统文化被颠覆,伤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刺痛了人民对主流文化的骄傲情绪,在事实上也扰乱了社会正统的价值观。中国有个成语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说明传统中国就有过搞怪的人和搞怪的文化,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如果你自认为主流,并觉得搞怪不能入你之法眼,不做理睬便罢——这也是聪明人对付搞怪行为的上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里,人民的智慧需要充分的尊重和宽容。在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也许我们更应该想想古人的治水之策,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告诫,“堵”永远是下策。互联网确乎存在着许多弊端,需要加以盘整和矫正,但一刀切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可以对某些恶搞的作品或行为提出不同的意见,一旦恶搞者违反了第三者的权利,也可以诉之于法律解决。但如果仅是一种娱乐,似也不必动辄就放到道德评判的高度横加讨伐。  相似文献   

18.
如果梳理2006年的关键词,“恶搞”应该算一个:2006年1月1日,当你只把它当作是新一年的开端时,它却悄悄地、毫无征兆地揭开了另一个化时代的大幕。这一天,普通网友胡戈运用电脑技术将当时正在全国热映的大片《无极》的影像母本配合自创的声音本制作了一部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视频短片。在片中,胡戈对《无极》原有情节进行重新剪辑和配音,并且采用中央电视台《中国法制报道》的模式,无厘头地讲述了一个杀人案件侦破的经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王小山今天所做的,只不过是把“经典”还原成“非典”。在这一“非典”的过程中,作者和读者确乎体验到了一种无厘头的快乐。有人说读他的作品,有人,譬如作家马原找到了当年阅  相似文献   

20.
如果梳理2006年的关键词,“恶搞”应该算一个。2006年1月1日,当你只把它当作是新一年的开端时,它却悄悄地、毫无征兆地揭开了另一个文化时代的大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