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文在分析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探索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式及成效,从而揭示出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发展的介绍 ,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含义、方式、内容及程序等 ,并对公众参与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及意义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程序,它是项目方或环境工作组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实践已经证明,我国公众参与评价是有实践基础的,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实施公众参与,可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并在活动中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完善。尽管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公众参与制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只要经过不断总结完善,最终将会发展成为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5.
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的恶化以及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各国制定出一系列控制环境污染的办法,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逐渐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系统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产生的背景及概念,在我国的立法状况,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研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制度进行思考。认为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应重点放在公众参与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出目的、作用、公众参与的合理时机及具体实施,促使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政府决策、规划和建设项目引起的环境问题得以尽早消化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保障政府决策的正确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略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的颁布和实施被看作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其中。有关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较之原来的法律规定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步。但是。该法在公众参与制度的设计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为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关键。召开听证会是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是环境影响特别重大或者公众争议很大的项目,应当采取严格的听证会方式。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听证程序虽然已有法律规定并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但在立法和执行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实践中公众参与环评的介绍,剖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目前公众参与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说明我国有必要增强实践中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权、公众环境监督权、环境知情权、环境立法参与权、环境影响评价参与权、环境决策参与权和环境诉权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丰厚的权利基础,但我国现行法制对这些权利的规定很不完善,有关环境诉权的规定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为了保障和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发展,我国立法应明确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效力,更加重视公众环境决策参与权的实现,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包括决策机构、得利团体、咨询机构、公众及环境五方的项目环境影响环评模型,指出了我国现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以公路项目环评为例)公众参与环节所存在的误区及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提出对策及建议以期达到以保护环境为初衷、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环境评估中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内涵、目的作用及其机制入手,结合《暂行办法》的规定内容,从多方面提出确保中国EIA中公众参与机制长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当前预防式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尤其在农村地区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外因:地方政府为追求GDP增长,引进污染项目;城市化发展而农村出现边缘化倾向;城市污染源转移向农村.农村环境治理财政投入不足。其内因:民众参与环评机制缺失;民众环保意识与维权意识增强,民众预防心理增强。政府应将环保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完善环评机制、建立灵敏的信息预警机制、建立环境公益诉求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环保的协同治理机制等.从而有效地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吉林省哈泥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的现状出发,从法律层面提出了实现哈泥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理论对策,即:创设新型的湿地管理机制,发挥行政机制、公众参与、磋商机制的互动作用,完善湿地生态补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构想,以资政府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制定在积累政府合法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最近几年频频发生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却暴露出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诸如片面追求高GDP目标、信息不对称、利益博弈主体参与不充分以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通过转变观念、保障各利益博弈主体参与权、完善信息公开机制以及风险评估机制等路径,来均衡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从而确保公共政策制定的可接受性、科学性以及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不是只看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达标,忽视人的切身感受,特别是在建成区建设餐饮、娱乐等影响人们生活、学习、休息的项目需要更加重视,要注重公众参与,加大环保投入;合理规划,减少遗留问题;开展后评价,完善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公众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听证会在我国行政管理模式中逐渐为政府所适用。就环境行政来说,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听证程序的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自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听证程序后,环境影响评价行政许可听证程序逐渐在实践中被适用。但听证程序立法的缺失与不足,直接影响了环境影响评价行政许可行为的实施效果。而听证程序实效性研究将成为打破这一瓶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