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当下的幼儿教育,常常囿于现实功用和流行价值观,往往忽视或轻视幼儿幻想的呵护与培养.其实幻想和想象是儿童的一种天赋和本能,尤其是处于幼儿时期的儿童.幼儿道德、知识和技能培养结合幼儿的幻想体验,保护、引导和强化幼儿幻想,则有利于他们道德、知识和技能的养成,更有利于他们想象力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哈利·波特>四部(<魔法石>、<密室>、<阿兹卡班的囚徒>、<火焰杯>)充满了奇妙的幻想,为小读者提供了快感.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具有好奇、好幻想的心理特征.幻想是他们的天赋和本能,体现在一切活动里,反映儿童生活的儿童文学创作,必然要反映儿童的幻想,并且通过儿童文学艺术形象的创造,唤起儿童的幻想,发展儿童的幻想,可见,幻想是儿童文学的核心.童话是最具幻想特质的儿童文学样式,为各年龄段的儿童所喜爱.作为长篇系列童话,<哈利·波特>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创造出了亦真亦幻的洋溢着浪漫气息的艺术形象与艺术氛围,让小读者感到既亲切又新奇有趣.  相似文献   

3.
《哈利·波特》四部(《魔法石》、《密室》、《阿兹卡班的囚徒》、《火焰杯》)充满了奇妙的幻想,为小读者提供了快感。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具有好奇、好幻想的心理特征。幻想是他们的天赋和本能,体现在一切活动里,反映儿童生活的儿童文学创作,必然要反映儿童的幻想,并且通过儿童文学艺术形象的创造,唤起儿童的幻想,发展儿童的幻想,可见,幻想是儿童文学的核心。童话是最具幻想特质的儿童文学样式,为各年龄段的儿童所喜爱。作为长篇系列童话,《哈利·波特》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创造出了亦真亦幻的洋溢着浪漫气息的艺术形象与艺术氛围,让小读者感…  相似文献   

4.
"游戏精神"突显的是个体生命成长初期特有的自由、梦想、追求愉悦等人类本能的精神特点,更多地显示着人的"自然性"。教育应当尊重人的天赋的自然秉性并加以引导,"正如水流不遇礁石不会激起生动的波纹一样,本能冲动不遇到代表社会和伦理的意识的阻抗也不会转变为人的感情"。使"游戏精神"与教育走向融合,在团辅课中张扬儿童的"游戏精神",能克服"重道轻情""强说弱行"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幼儿阶段是萌生和形成好奇心的时期,他们有一种本能的"探究反射",这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儿童的能力表征;既是幼儿教育的起点,又带有归宿性.激发儿童这一天赋,培养儿童这一能力取向,对儿童开阔眼界、丰富思想、提升智力和养成观察、探究精神大有好处.儿童不是一个事事依赖我们的呆滞的生命,也不是一个需要我们去填充的空容器.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总是试图调动所有感官、能力、思想、情绪等毫无顾忌地吸取一切信息,随时随地对其周围环境和其审美目标进行探索,甚至因为好奇而置苦痛和失败于不顾,执着而反复地观察、实验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S.Pinker提出了“语言本能”说,反对“语言是文化产物”的传统观点,主张语言是一个进化而来的天赋模块。他采用语言的生物学研究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宏观研究和微观剖析,对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语言习得的考察,对语言异常现象的神经生理学研究,证实了语言在各个层面上的普遍性及共同的进化根源,从而论证了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相似文献   

7.
天赋与生俱来.每一个儿童都是有正常天赋的儿童.正常天赋一直被人们遗忘在看不见的角落,这是教育的极大失误.与其他学习相比,儿童在自己的学习天赋领域,悟性最高,兴趣最浓,最具创造思维.发现儿童的天赋并为之提供发展平台是“教”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情境活动是儿童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支架.情境活动提供的四大支架——顺应童心支架、生活体验支架、审美怡情支架、自省反身支架,其共性就是隐匿和镶嵌,即把道德说教隐匿在教化背后,把道德条律镶嵌在情境之中.情境活动支架的搭建方式有:选择性搭建、创设性搭建、改造性搭建.教师以生活世界为教育的源泉,不断地观察、发现,不断地补充、激活生活中的教育"情境".儿童在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在情境中进行体验、判断,走向知行合一.情境活动支架的搭建使道德教育更生动、更鲜活、更有趣,师生在活动中焕发出蓬勃的朝气,产生切近、切实的体验,而"支架"的提供则体现了教师的实践智慧和周密安排.  相似文献   

9.
黄环 《教育导刊》2005,(6):11-13
幼儿教育应培养"完整儿童",而"完整儿童"的培养是在幼儿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与周围生活环境积极相互作用的整体协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通过儿童的主动参与来体现和形成.  相似文献   

10.
儿童中心论的"中心,"指的是儿童的"心理状态或特征",对其认识是个历史过程.大致可以说,它沿着哲学心理学、生物化的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从"自然"、"本能"到"认知"而嬗变.当今儿童中心论的主流是以"认知"为中心,它已然摆脱了传统的片面性,且三者已浑然融为一体.实施以认知为中心的儿童中心论的可能性的两个试探性建议是跨教育学与心理学学科修炼和实让精神的践行,其主旨是力图阐明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遵从人的认知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杜威对天性教育作了深刻的论述,形成了系统化的具有"生长论"特色的天性教育思想,涉及天性教育的内涵、天性教育的目的和天性教育的路径(确立以研究与应用儿童心理学为前提的教学指导思想;彰显课程和教材的经验性、心理化与趣味性;建构不断生长儿童的本能、改造儿童的经验的教学过程;确定以活动化和环境化为核心要求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他的天性教育思想既继承和丰富了以往的天性教育思想,又超越了后者,对后世天性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富有真理性的遗产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做中学"的理论溯源 "做中学"由美国现代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最早提出.在杜威看来,教育应该以儿童的本能为基础,提供必要的环境刺激,促使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发展.教育不能把与儿童本性相违背的东西作为目标,因为"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而对于大多说人来说,制作的兴趣和本能最为突出,由此确定了"做中学"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的艺术活动中,很少有人重视儿童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客观性。美术是人类的精华,儿童美术则以它无与伦比的率真表达着儿童出自本性的需要和生命最根本的动力。儿童美术创作中直觉占有重要地位,儿童依靠直觉能够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够创造性的表现视觉意想。对儿童美术的内在特点,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谈到:儿童美术中最重要的是真,即体现本能个性方面,这正是我们现在很多美术创作中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儿童一种近乎天赋的本能,这是母语音乐教学绝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西方音乐创作技法与我国民族语言还尚需磨合的现状下,选用适宜于儿童的传统声乐作品以及带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进入教材,是母语音乐教学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基本数学思想则是体现或应该体现于基础数学中的具有奠基性、总结性和广泛性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科学性和文化性被称为数学价值的主要体现,而培养学生拥有数学思想,则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数学思想的培养也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是实现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将对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中的"数列"进行探讨,借助教科书中的实例分析,说明其与数学思想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正>《本能的缪斯》是挪威奥斯陆大学著名音乐学家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教授基于对儿童自发性歌唱研究基础上的著作。布约克沃尔德教授认为:"本能的缪斯"是人类每一个成员与生俱来的一种以韵律、节奏和运动为表征的生存性力量和创造性力量,每个儿童的体内都存在本能的缪斯。在书中,布约克沃尔德教授阐述了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本能的缪斯"的表现、作用和重要性;他强调"本能的缪斯"是人在生命过程中从  相似文献   

18.
美术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欠缺的教育内容,儿童美术教育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儿童美术是儿童本能的情绪和感觉的倾诉。在教育活动中,要把美术与儿童身心发展和智能培养结合起来,造就出身心健全的人。  相似文献   

19.
试论游戏在幼儿成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是幼儿生活的基本活动.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决定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游戏的利用也越来越充分.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游戏应该成为学龄前儿童的主导活动.那么游戏究竟具有哪些特点,在幼儿成长中起到哪些作用呢?  相似文献   

20.
父母教子应依据儿童本能发展其基础素质李定开当今教育理论界,在强调教育要注意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时,却忽视了儿童的本能。其实儿童的本能也是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教育的依据。所以,教师和父母必须了解孩子的本能,以便因材施教。所谓本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