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彝族家支制度是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管理制度,从古至今对彝族地区的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彝族腹心地美姑县的研究,分析了彝族家支制度对当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而提出要通过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育新型“德古”人才、正确引导教育家支中的不法分子、尊重群众真实意愿开展选举以及发挥家支制度的社会功能等措施来完善彝族家支制度对基层公共事业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西彝族家支具有共同家支名称、祭祀共同祖先、父子连名系谱、统一"纳以"及分宗制度等特征,其家支习惯法既是水西彝族习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维护家支内部秩序、促进家支内部互助、维护家支整体利益、增强家支凝聚力等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禄劝彝族家支的“族称”是区别彝族血缘关系的称谓,他由原始社会演变而来.并带有原始氏族社会的某些痕迹.新中国成立以前,彝族社会里没有政权组织,家支在族员中起到了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纽带作用,履行政权职能.由于彝族人口的不断发展,家支也在不断分化.本文主要介绍禄劝彝族诸多家支的族称及分支的程序,并结合现在的某些地名,作一些历史性的捕捉,供对彝族历史有兴趣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毕摩文化与彝族教育关系初探——兼谈彝族教育发展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早期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进入阶级社会后,彝族社会主要靠家支来维系。各个家支为了生存,就必须重视教育。毕摩作为彝族传统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便常常被家支头人请去做教师,并成为头人的幕僚。因此,家支教育中浸透了毕摩文化,而毕摩文化也对家支统治及森严的等级制起到了维护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家支教育不存在了,但毕摩文化对彝族教育发展的消极影响还远未消除  相似文献   

5.
甘孜彝族家支的特点是家支与家谱有密切的联系。家谱以父子联名的方式,记载家支的繁衍、分布情况,是认定家支的重要依据;家支的作用是,在奴隶社会里,黑彝奴隶主靠其家支组织来维护奴隶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黑彝 的家支组织与白彝家支组织一样,已不再具有政权机构的作用。在新社会里彝族的家支活动有促进本家支成员间团结协助的积极作用,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消极现象,需要予以适当的节制与引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峨边彝族自然村落未婚女性婚恋家庭观的四个特点,指出一个传统的延续是需要一些稳定的、几乎被奉为信仰的传递规则。由于彝族家支是集体记忆中的代际规则和伦理规则,彝族家支的结构性影响垄断了妇女的婚育观。同时,由于家支对家庭伦理的影响,巩固了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女性婚恋家庭观。  相似文献   

7.
家支文化在历史上对凉山彝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多元文化时期,家支文化在与周边强势文化和西方文明的融合与碰撞中发生了嬗变。对其进行重构研究,不仅关系到家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同时也是推动凉山彝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凉山彝族地区在1956年民主改革后,从奴隶社会过渡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政治、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凉山彝族习惯法对凉山彝族现实社会生活仍存诸多影响。1956年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习惯法与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等级制度、家支紧密相连,严格维护着等级秩序、奴隶主的财产权利及家支组织,体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对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习惯法有所认知,一方面可以了解现今少数民族群体内部关系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基础,积极去保留符合时代需求、有利于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习惯法;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国家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进行有益地变通提供参考,从而实现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禁毒处于国家禁毒为主,民间禁毒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家支禁毒是凉山彝族地区禁毒的一种新形式和新思路,作为民间禁毒的一种,是国家禁毒的有益补充。结合凉山彝族家支制度与当地禁毒工作的密切联系,就如何充分发挥家支制度的积极影响,为当地相关部门更好地打击毒品犯罪问题的目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毕节地区历史上彝族土司则溪制度是毕节地区彝族历史文化在政治和法律方面独特性的集中体现。就其职能而言,它是军政合一的政权组织形式;同时,它同九扯九纵以及家支制度是紧密相连的,九扯九纵是则溪制度中的职官制度,而家支制度则是则溪制度的基础,是其宗法化的体现。则溪制度、家支制度、九扯九纵共同构成了毕节地区彝族社会三位一体的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对则溪制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毕节地区的历史文化,从而为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初粤东农村宗族势力抬头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东农村是一个宗族势力活跃的社区,宗族势力现今还在不断重建.宗族组织不断渗透地方基层组织,个别地方宗族势力还向黑恶势力发展,引发了个别地方的群体事件,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只有加快改革,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宗族势力的抬头。  相似文献   

12.
彝族自称及其支系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彝族在社会历史长河中传承和延续下来的特定的社会文化习俗所产生的互动因素,不同的彝族支系形成繁多的彝族自称和彝语方言或土语,而不同的自称产生了不同的彝语氏族地名.彝族社会生活中所崇重的祭祖大典"耐姆"分支习俗是造成彝族支系繁多、自称繁杂方言或土语众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民间组织是中国社会非正统控制的重要组成力量,在中国华南广大农村村落到处存在着被家族、宗族控制、影响着的老人组、亲人会的民间组织.通过对澄海市外砂镇南社乡王氏单姓村落的田野调查,发现该乡存在的历史悠久的民间组织,正朝着宗族重建的方向发展,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它们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民间组织形成发展、组织功能、作用的认识了解分析,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当前潮汕农村社会状况,科学处理农村的社会问题,充分利用农村民间组织这一雄厚的文化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进一步促进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论彝族政治权力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南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彝族尤其是凉山彝族其先民曾在本民族内部构建了独特的政治权力体系,如鬼主统治下神权与王权的合二为一、严格的等级制度及严密的家支组织。这一权力体系在彝族社会发展史上占主流地位,直至元朝以后,国家权力逐步渗透到彝族政治体系之中,并一直持续至整个近代。如果说,元朝是彝族权力发展史上的一个转变,它使彝族政治体系开始在形式上被纳入到统一国家政治体系的范畴,那么,新中国的成立则是彝族权力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它使彝族社会的权力结构、权力关系均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现在能收集到的闽台《江氏族谱》为分析个案,重点讨论这支在两岸有众多族人的“客家江氏”如何追寻祖先的历史过程及其意义。文章认为“客家江氏”追寻祖先的历程是渐进式的,从永定谱系到上杭谱系再到江万里家族,脉络相当清楚。每次更换或认同新的祖先都是宗族文化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时的社会发展需求息息相关。族谱的编撰尽管是掌握书写权利的个人所为,对祖先的追寻也不具有学术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但从较长的历史过程看,却是无组织的集体行为,是宗族集体实践的一种结果,里面浸透着中华文化深沉积淀的基本内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家族文化受到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等诸种社会力量的不断冲击,但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家族组织仍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形态,维系家族情感和活动的实体普遍存在,维持家族团结的祭祖等活动绵延不断,族长的权力亦得到不同程度的承认。究其主要原因是延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根深蒂固,物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制约,历届政府对家族制度的保护和利用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社会,宗族一直是影响基层社会构造的重要力量。作为宗族历史记载的谱牒,记录了宗族不同层次的继嗣关系。根据安徽省宿松县月山《江氏宗谱》的有关记载,朱氏湖江氏的一个房派的繁衍、发展脉络较为清晰,也说明了地方宗族形成过程中继嗣群体的建构及扩张关系。朱氏湖江氏在清代以后,经济状况直接影响这个继嗣群体的扩张及其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宋代在中国古代史上以“崇文抑武”而著称于世,宋代文化的繁荣也达到最高程度,而宋代宗室作为一个特殊阶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造了自身独特的宗室文化,成为活跃在宋代文化舞台上的最为独特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支系最多的一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要研究彝族的传统文化,最直观的材料就是彝族祭祖仪式。彝族氏族祭祖大典,是彝族宗教活动中超度祖先亡灵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它体现了彝族的宗教、哲学、历史、民俗、伦理、文学等各方面的文化,更对彝族文明的发展起着多重的社会功能,在彝族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