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有的教师为了完成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 ,往往无视或轻视学生的心理需要 ,针对这种情况提出 :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求知心理 ;适当引导 ,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 ;改变教学方式 ,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 ;利用“最近发展区” ,维持学生的探究心理 ;设计教学空白 ,激发学生的创造心理  相似文献   

2.
团队心理对体育教学的科学管理极为有利。其具体运用如下:利用归属感心理,增进学生的进取心;利用从众心理,增强集体凝聚力;利用学生的认同感心理,加强师生关系;利用团结互助感心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利用服从心理,使学生行动一致,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研究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求新心理,增强思品课的吸引力;掌握学生的实用心理,提高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运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增强思品课的感染力;把握学生的求真心理,提高思品课的说服力;了解学生的自主心理,努力提高学生对思品课教师的信任度;满足学生的趣味和好动心理,提高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封闭性心理,提高思品课教学的深入性;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强化思品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付汉武 《考试周刊》2013,(20):109-110
心理动力是受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掌握体育练习技能,也将建立高效课堂。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心理动力,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有助于解决体育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置身于教学之中;充分利用个性差异,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综合课堂教学全过程,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利用集体主义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心理动力;延伸课堂教学到课外,心理动力促使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等培养体育心理动力。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教学中,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创设良好氛围,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诱导积极情绪;改进教学评价,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增进积极体验;注意教师课堂上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作用,则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张安山 《甘肃教育》2014,(24):64-64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体育教学正好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心境、坚强的意志、个性等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体育教师要面对的一项新课题。一、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有:1.害怕心理;2.逆反心理;3.依赖心理;4.焦虑心理;5.孤独心理;6.自责心理;7.过敏心理;8.冲动心  相似文献   

7.
论教学价值的幸福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造幸福的人,是教学的重要目标,重要的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的幸福取向意味着教学关注、给予与实现学生的幸福。学生的幸福可以解释为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生理、心理和伦理都能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是这三者的统一体。因此,教学目的应追求学生的身体、心理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伦理需求;教学过程应是知识教学与学生的身体发展、伦理发展相统一;教学关系应塑造"关心型"师生关系;教学评价应该体现"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彭虹 《考试周刊》2009,(15):101-102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调控好学生的课堂心理。本文探讨了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探求心理;创设参与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创设"留白"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心理;创设交际情境,维持学生"适度紧张"的心理;创设新奇情境,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创设成功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理。  相似文献   

9.
教材的完成,只是教学任务所告一段落。此时更为重要的任务是复习教学,但多数学生在临近考试复习这一关键时刻心理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波动,有的放松心理压力,学习滞待;有的心理茫然,无所适存;有的心理焦虑,产生困惑;有的……这时,教师应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从学生心理变化切入,分析研究学生沉陷于各种迷茫的原因,调试和稳定学生情绪,寻求最佳的复习教学途径,引导学生走出迷茫,以正常的心态,保质保量完成复习教学这一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包括教师教学心理和学生写作心理两方面的内容。要改变当前作文教学难的现状,就要从学生写作心理出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学生写作的思路;同时,教师也要调整自己以宽容、欣赏的心态引导学生写作。这样通过教与学的和谐,可以改观作文教学费力多、收效微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要改变不受学生欢迎的局面,吸引学生心甘情愿地投入思品课的学习中来,就要学会读懂学生心理,善于"迎合"学生,让思品课教学从"心"开始:内容要贴近生活,迎合学生认知心理;语言要风趣幽默,迎合学生活泼心理;形式要变换多样,迎合学生好奇心理;素材要与时俱进,迎合学生喜新心理;评价要鼓励为主,迎合学生自尊心理。  相似文献   

12.
孙霞 《成才之路》2013,(4):24-24
影响体育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体育教学受心理因素环境的影响,比如体育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心理影响非常重要;课堂教学气氛对学生心理具有一定的影响,好的气氛给学生一种学习的动力;人际关系能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心理倾向,对于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开发,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进行体育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优化体育教学中的心理环境,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  相似文献   

13.
国际法双语教学中学生语言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心理阴影、认知偏差、心理惯性和能力障碍等方面.教师应该拿捏好中英文的交互使用火候,引导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心理阴影;提高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识,矫正其认知偏差;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消除其心理惯性的负面影响;强化学生专业英语能力训练,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寻找可挖掘心理因素且关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课文,采用走"心"的教学设计,抓住学生的心理兴趣点,抓住课文中重要的心理词句,让语文教学富有情趣,同时进行情绪调适引导;抓住课文中有利于心理思维训练的中心事件深入理解课文,并进行有效地心理思维训练,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抓住课文中自我反省的心理因子,引导学生深入解剖自己,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要调控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要合理疏导,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要变革“教学策略”,调整学生的期待视野;要巧补教学空白,激发学生的创造心理。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创设和谐心理氛围;优化学生心理状态,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以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侯春莹 《文教资料》2006,(19):168-169
由于学生歌唱技能或其它方面的原因,造成心理素质差,导致学生考试或演唱失败,所以声乐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歌唱心理的培养,主要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积极的心理情绪;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下意识的歌唱心理和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等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  相似文献   

18.
上好心理辅导开学第一课可以调动学生对心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师生联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达到规范心理课堂、追求教学有效性等教学目标。为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开学第一课积极的"首因效应",设计四个教学环节:适切的导入活动,迅速建立师生联结;参观心理辅导阵地,解密心理辅导工作;师生平等共建契约,追求有效课堂辅导;三分钟分享不可少,聚焦感受、反馈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美国教育家沃尔伯格·韦克斯曼说:“改进教学往往要注重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策略。”可见,学生心理对教育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关注学生心理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20.
要实现教学情境的优化,其创设的时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要素。文章结合初中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的教学案例,阐述了情境创设应把握的几个时机:在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在学生价值观出现冲突时;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满足学生探究心理时;满足学生好胜心理时;满足学生情感需求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