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就是其中第十八首《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作夏日》。从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内容和主题以及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三个方面来鉴赏这首十四行诗,足能领略到莎士比亚独具特色的诗歌艺术和语言魅力,欣赏到这首十四行诗的永恒之美。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就是其中第十八首《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作夏日》。从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内容和主题以及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三个方面来鉴赏这首十四行诗,足能领略到莎士比亚独具特色的诗歌艺术和语言魅力,欣赏到这首十四行诗的永恒之美。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创作的154首十四行诗更是文学的瑰宝.本文作者通过对莎士比亚的第19首十四行诗进行主题、艺术、结构、意象四个方面的分析,深入地探讨了诗人是如何表现十四行诗的优美和诗人内心的情感的.  相似文献   

4.
《能否把你比做夏日璀璨》是一首英语十四行诗,作者是被公认的最伟大的英语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年)。莎士比亚生于英国斯特拉特福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巨匠之一,被推崇为世界文学领域的首席大师;他一生创作了三十七部戏剧,两首叙事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是擅长写英语十四行诗的顶尖高手。这里所要评论的诗歌,正是其十四行诗中的第十八首。这首诗歌的韵律为:ababcdcdeqeq gg。这不同于传统的意大利十四行诗的韵律:abbaabbacdcdcd。从格律方面来看,属于抑扬格的五音步诗行,以第一行为例,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莎士比亚的150首十四行诗中,最有名的是第十八首,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十四行诗“起”、“承”、“转”、“合”的音韵之美,而且风格鲜明,清新柔丽,是莎士比亚的诗歌中非常与众不同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世界诗歌宝库中一颗绚丽夺目的明珠,全诗共154首。通过比较第一首和第五首十四行诗,得知两首十四行诗的主题都是劝说诗中的主人翁结婚生子,而莎士比亚却采用了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意象和不同的比喻来阐释这一主题。由此,莎士比亚精湛的写作技巧让我们体会到了十四行诗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第七十三首十四行诗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芬 《文教资料》2008,(27):19-20
莎士比亚的第七十三首十四行诗是他作品中被编选次数最多的一首.该诗充分展示了莎氏十四行诗的特点,诸如五部抑扬格,完美的十四行诗的韵律;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该诗在画面的跳跃与更替中展示了他对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对人生全貌明镜般的揭示、以及对于人世间一切悲喜的概括.作品虽然创作时间很是久远,但其现实意义之强,仍使得作品可以横跨时空,恒久流传.莎翁也因此被研究莎学的专家、学者誉为"跨越时空的作家".  相似文献   

8.
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理解与翻译,历来是争议的话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内容,然后重点对比分析了梁宗岱先生,屠岸先生,金发燊先生和李杰先生对其的翻译。各个译本各具特色,可以帮助读者多角度欣赏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韵味和其无与伦比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是伊丽沙白戏剧和十四行诗的集大成者。通过对莎翁第十八首十四行诗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莎翁如何将人文主义思想用于文艺创作,从而达到用以"人"为本的观点去反对神的权威和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桎梏中解放出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学背景的分析,推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是赞扬人类的智慧、人性的美好以及文学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在整个英国十四行诗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而其第18首堪称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或者说英国十四行诗的标本。莎士比亚通过对诗歌艺术力量的赞颂,既达到了高度赞美爱友的目的,又表现了对自己诗歌艺术的信心,极大地扩充了其作品的内涵:人与自然相比,自然是伟大的,自然会销蚀人的美丽,然而人的智慧却更伟大,智慧的结晶——文学(诗歌),可以超越自然,超越时空而达到永恒。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 1 2首的节奏、韵律、用词、主题及其深刻的哲理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研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汉译。关联理论自1986年提出后得到不断完善并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翻译研究。然而关联理论很少被用于诗歌翻译,更不用说用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汉译。在诗歌翻译中,最佳关联是原文与译文的重要评判方法。本文从诗歌的"音韵"及"信息"两方面来考察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与其两个汉译本之间的最佳关联。认为可将关联理论应用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在莎士比亚留下的卷帙浩繁的文艺创作遗产中间,占主要的当然是戏剧。但倘若忽视他的诗歌创作,尤其是十四行诗,那就会显得不全面。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有代表性的文艺巨匠莎士比亚,他在诗歌和戏剧上的光辉成就,是难以分开的。莎士比亚留下154首十四行诗,不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对于他的评价向来很不一致,有褒有贬,甚至有人认为从诗歌角度看,莎士比亚根本不是诗人。例如英国莎士比亚“专家”史蒂芬斯就曾认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学背景的分析,推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是赞扬人类的智慧,人性的美好以及学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他的戏剧作品一样璀璨夺目。对它的研究,学者专家云集,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文章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发展历史作了简介,并侧重将国内学者1990-2011年对莎士比亚154首十四行诗的爱情、伦理主题和时间主题进行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无论在形式和内容还是结构和情感上都有其独特之处,而这也给译者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本文以第116首十四行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思想主题、音韵美、修辞手法层面对屠岸、辜正坤两位先生之汉译文本进行分析,旨在说明译者在翻译十四行诗的过程中切不可受原文掣肘,而应该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深入挖掘原文的审美价值,从而再现原文的神韵.  相似文献   

18.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剧作、长诗以及十四行诗.目前流传下来的剧作有37部,长诗2首和十四行诗154首.莎士比亚是对英语习语影响最大的文学家,流传下来的语句被后人大量引用,已成为英语语言的精华.本文浅析了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戏剧语言对英语习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根本的特点就是通过文字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进步的文学作品总是体现着真善美,并且总是以真善美来教育人、影响人、鼓舞人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便是如此。此诗虽短,但却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名篇之一,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流传了几百年,至今仍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十四行诗是产生于中世纪意法交界的普罗旺斯地区的民间诗体,其名源于普罗旺斯语sonet,英文为sonnet,音译为“商籁体”。文艺复兴后这一诗歌形式传人英国,出现了彼特拉克体和莎士比亚体两种变体,莎士比亚体采用了有别于传…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早年创作的几首杂诗《情女怨》、《爱情的礼赞》、《乐曲杂咏》、《凤凰和斑鸠》,至今很少有人论及。莎士比亚首先是作为一个诗人走上文坛的,他早期的诗歌创作对他以后的戏剧有着深刻的影响。从内容上看,莎士比亚的几首杂诗与他早期的喜剧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十四行诗和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也有着许多相似的情节母题,有的甚至可以理解为《维纳斯与阿都尼》的构思习作和练笔提纲;在语言风格上也与他以后的作品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