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在地域、文化、语言、风俗习惯、基础教育等方面具有不同于一般高校新生的特点,因而其心理适应问题与一般高校新生相比有其独特性。本文重点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并提出培养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具体措施,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走出心理困境。  相似文献   

2.
通过编制《贵州省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自评量表》,对贵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从生活环境、学习活动、情绪状态、人际交往等四个维度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CCSAS)对云南省四所高校的1917名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发现:云南省大学新生的总体适应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没有差异,但群体间存在一定差异。男大学新生的总体适应、择业适应和情绪适应显著好于女大学新生;汉族大学新生的自我适应显著好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非独生子女的学习适应显著好于独生子女,但在人际关系、校园生活、情绪适应、自我适应、自我满意度以及总体适应上均不如独生子女;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最好,但人际关系适应最差,来自大城市大学新生的情绪适应较好,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4.
在大一新生当中,“新生适应综合症”是一个普遍现象。许多新生进入大学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新环境,容易产生各种消极适应心理。了解这些消极适应心理及其自我成因,并在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自我调整和改变,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缩短大学适应期。  相似文献   

5.
大学一年级是新生适应和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对独立学院新生进行适应期教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进入良性循环,为实现学校自身培养目标和大学一年级学生在校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文考察大学新生学校生活感知(无聊倾向)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运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500名大学新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大学新生的无聊倾向内部刺激高于外部刺激;在学校适应中择业适应得分最高,其次是人际关系适应,满意度得分最低;无聊倾向各维度与学校适应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无聊倾向对学校适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无聊倾向对学生的学校适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是新疆少数民族中的精英分子,他们的发展关系到新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疆的稳定团结,做好这一人群的~,Jkx-作意义重大。然而在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尤其突出,本文试图结合新疆及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实际,探讨这一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是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本人颇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新生是否能够快速地适应新环境对他们的四年大学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新生面对新环境所遇到的适应问题以及表现,提出相对的应对策略,以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大学是个体人生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会使大学新生面临自身和环境关系的多方面改变,这种改变必然给他们带来压力和挑战,引发入学适应问题。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主要是对自然环境、学习环境、人际环境、管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适应,这个适应过程受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和完善个人社会支持系统,并积极主动利用其中的资源,是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新生认识大学、了解学校、了解专业的重要窗口,也是我们对大学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目前,为了新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及调整学习状态,很多高校根据学生特点制订了各类入学教育方案.本文就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辅导员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应学习提高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浅析内地民族班(校)师生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地民族班(校)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民族教育异地办学模式,这一办学模式在民族教育体系内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适应则是内地班(校)师生首先共同面对的问题,该问题直接制约着民族学生的学业进步以及内地班(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借鉴文化适应理论,进行文化适应的实践创新,有助于加速内地班(校)民族学生初步的文化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认同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根基。现有研究主要以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社会认同理论和文化适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的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3.
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成功与否,对新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社会适应和终身职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导生制是一种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新模式。在导生制的实施过程中,从制度层面严把导生“选拔关”“培训关”和“考核关”三关,有助于导生在帮助高校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文化活动、人际交往以及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considers how th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may be linked to a 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 and ethnic identity, two constructs related to individuals feeling like they belong to a larger group. Using self-reports from 311 undergraduates from ethnic minority backgrounds, school belonging was found to b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erceived self-worth, scholastic competence, and social acceptance, while ethnic identity was only found to b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elf-worth. Furtherm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thnic identity and school belonging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elf-worth, suggesting that in the absence of a sense of belonging at school, stronger ethnic identity was linked to higher self-worth. College students reported the lowest levels of self-worth when they were neither connected to their college nor connected to their ethnic group.  相似文献   

15.
分校区办学是目前我国高校发展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与国外相比历史短、经验少,研究分校区办学模式下的教育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生适应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在分校区办学模式下,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对分校区新生调研和座谈的基础上,分析分校区办学过程中开展新生适应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成因,并就如何开展分校区大...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新生刚刚踏入大学校园,面对大学新环境存在很多不适应的方面,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从大学新生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着手,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了在新环境中,培养和提高大学新生心理素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校新生入学面临新环境,可能会遇到诸多如升学“松绑”后的迷茫,人际关系的生疏等困惑和问题,辅导员应通过教育辅导、思想疏导、生活关心等多种渠道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高师新生心理适应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人格发展不健全,难以融人新的文化环境;2.不能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3.学习方面障碍重重;4.重要丧失导致消极心理出现。对此,我们必须确立恰当的心理适应教育目标、内容和途径,对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适应教育以及长期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校对少数民族学生预科“高级汉语听力课”、在选用教材、改进教学条件、采用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方面,深化改革,达到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听、说、读、写”水平等方面的目的,并在HSK达标率方面也显现出优势,得到家长、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