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是"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它本是一个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中的历史性概念。新媒体具有传播主动性、生产分散性与容量无限性的特点。社会利益诉求机制不够通畅,新媒体自身的特性为舆情诉求提供了出口,新媒体和其他社会因素促进了民众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的提高,这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土壤。新媒体的"互动性"降低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组织成本,"分散"性既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赋权",又让参与者获得了"参与感"和"民主性";新媒体信息容量的无限性则有效促进了参与者的情感唤醒。"乌坎事件"具体展示了新媒体的这些功能:新媒体对乌坎事件起到了动员、"赋权"和"增效"等三方面作用,是乌坎事件发生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对网民的社会认知机制进行探讨,有助于了解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维护社会的稳定.研究者考察了网络新闻对网民职业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经常通过网络了解新闻的网民有更消极的职业刻板印象.通过对网民的社会认知机制进行分析,对网络新闻报道提出以下建议:媒体应考虑负面消息的负面效果,避免新闻报道中的群体刻板印象和基本归因偏差.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理学视阈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网民心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全面把握网民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前、发生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进而为建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预防及疏导机制提供一定的思路。本文认为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预警机制、完备的社会心理发泄机制以及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对于防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网络群体性事件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依托网络进行策划、组织和联络的群体性事件应运而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化背景,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认真研究基于网络的群体性事件,掌握其成因、特点和规律,对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网络社会事件——"躲猫猫"事件为研究对象,对网络民众发帖及回帖的数量、内容等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深入分析,就该事件发展的三个阶段:事件发展前期(潜伏期)、事件发展中期(激化期)、事件发展后期(消解期),从网民关于网络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回帖量)、网民的情绪变化(情感分析)、网民的认知倾向(回帖的用词强度、用词频度和不同意见类型比例)、传播的扩散度(网络媒介的扩散情况和网络民众的地域分布)等方面,对"躲猫猫"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舆情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不断普及和公民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攀升,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威胁。通过对发生在2006-2013年间的50个典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比较分析发现:1.政府回应显著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效果;2.政府回应的主动性、速度、透明度、公正性、方式的现代性与多样性以及政府与其他主体的互动性等要素与事件的有效解决密切相关,其中政府回应的公正性、信息的透明度和回应的主动性最为重要;3.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热度作为调节变量影响了政府回应对事件解决的效果。面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部门不仅要树立起"回应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坦率、公正地直面问题,主动发布事态发展的真实情况,及时、有效地获取网民的利益诉求,做出妥善答复;而且要根据事件的类型和特征,做到回应的适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演化逻辑就是民意从潜舆论到显舆论再到行为舆论激烈表达的过程,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发酵期、发展期、爆发期和消亡期四个阶段。网络舆情具有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持续性、虚拟与现实的交互性、网络传播载体的多元化和网民结构的多样化以及网络传播的开放性、隐蔽性等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舆论宣传,重视"意见领袖",加强舆论监督和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网络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给社会的安定和谐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和危害。了解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和研究现状,深入剖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动因和演化路径,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得出,只要善于从利益的视角来把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本质,从技术角度来预防群体性事件的扩大和深化,从管制和法律的手段来扩充网络群体性事件诉求的渠道,就可以有效缓解网络群体性事件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贺锋 《家教世界》2012,(24):150+149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进步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高校的内外部教育环境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其中网络群体性事件就严重的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和社会稳定。文本通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简单介绍,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以期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蒋蓉  李汉学  任卓 《教育科学》2021,37(3):19-24
农村教师群体性事件主要有因教师群体权益受损诱发的事件和因教师个体权益受损诱发的事件两种类型.在"互联网+"时代,两种类型的农村教师群体性事件都有各自独特的演化机理."互联网+"时代的农村教师群体性事件,其萌发具有"隐蔽性",其样态具有"双向联动性",其发展具有"扩散性",其影响具有"广深性",其防控具有"复杂性".新形势下,理性分析"互联网+"对农村教师群体性事件的影响,针对"互联网+"时代农村教师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共建大数据时代农村教师命运共同体、充分发挥"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的形势预测功能、保障"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教育社会张力的合理表达是"互联网+"时代农村教师群体性事件规避与预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部分,已日益引起政府的重视,政府开始逐步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针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建立起了应急机制。基于目前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管理的现状,文章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特征和趋势以及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取得的成就,而后着重分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应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某些群体为了实现目标,利用互联网络大规模发布和传播信息,在相对自发、无组织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发泄不满、制造舆论的集群行为。以社会重大公共事件、伦理道德事件、民族主义事件、文化争论事件等热点事件为发端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近年呈上升趋势。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传播内容庞杂、传播主体复杂、传播范围广泛、传播渠道融合的特征。因此,政府应采取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网络问政制度、加强网络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对网民的伦理道德教育等应急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涉官事件中网民"仇官"情绪态势和诱因,以辽宁兴城市城建局副局长和黑龙江同江市公安局副局长被杀这两个事件为个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新闻跟贴中网民态度倾向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网民态度明显"一边倒",网民"仇官"情绪在两起事件均得到呈现,并且网民"仇官"情绪不因事件和载体变化而变化。进一步分析表明,媒体新闻报道角度、网站跟贴管控方式、网民从众心理及网民群体内部分化机制等都会加剧网民"仇官"情绪。  相似文献   

14.
关于网络舆情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环境下,高校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联系紧密.正确把握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充分认识网络舆情会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加速其恶性发展,使其处理复杂化的影响.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高校应从思想上重视网络舆情、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增强"疏导"的理念,把握正确的网络舆情引导;建立网上网下联动机制,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5.
聚集成群的人将形成一种不同于个体心理的社会心理,它是发生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心理基础。学生群殴事件是一种既普遍又特殊的群体性事件类型,我们有必要对其背后的社会心理机制进行分析,以便正确引导学生在群体中学会"共同生活",尽量避免"800名学生群殴"之类的悲剧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推论是综合或组合多样的复杂的信息,并将他们组织成一个判断的过程。社会推论是社会认知中的核心问题。由于网络的特殊性,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网民在信息收集、整合、推论过程中都会出现偏差。以药家鑫事件为例,对网民在社会推论中的常见偏差,主要从网络信息的窄化、网民的从众心理、去个性化、易情绪化和刻板印象五方面进行分析,网民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应该坚持自我,应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不应该情绪化.盲目从众。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自诞生之日起,就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引起数起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成千上万的网民集体发起大规模的"人肉搜索",有时伴随过激性攻击言辞与行为,令"搜索对象"的身心遭受恶性压力。由此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由"人肉搜索"行为引发的一系列网络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校危机具有"泛火山效应",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具有突发性、危害性、误读性及扩散性等特征。根据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转折点的分类与特点,高校应通过隔离矛盾体、表明态度、信息公开、唤醒自我等方式,加强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转折点的管理;通过中介性力量介入、协调疏导、厘清现实、形成合力、环境修复等策略,防止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发展为群体性危机,努力将危机向机遇转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频频发生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媒体因其自身特有的复杂性很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传播向着更为复杂的趋势发展.本文从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出发,就网络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和引导策略作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网络事件频频发生,2010年"中华女事件"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并请多位专家评论,网民更是在网上打起了口水仗,从而演变成为一个重大网络事件。网民作为重要的舆论群体,往往在网络事件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也在很多网络事件中发挥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在此次"中华女事件"过程中网民却出现了一些非理性舆论。本文拟以腾讯网的网络热帖、跟帖及评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网上热帖、跟帖的非理性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