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在学校的体育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身体教育,而忽视心理教育的现象,致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情绪障碍,从而影响着体育教育的效果。 体育教育过程中的情绪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个体正常学习行为和体育活动效能的消极情绪状态。常见的情绪障碍可归结为畏难情绪、胆怯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和对立情绪等。这些情绪的产生,一方面是受日常个人情绪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体育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在常态体育教学中,常见的不良情绪可归纳为过度亢奋、畏难情绪、厌学情绪、胆怯情绪、紧张、恐惧、对立情绪以及怕累、怕热、怕冷等。这些情绪的产生,一方面是受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心理训练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过程中,职业高中(简称职高)女生对一些有难度的项目,容易产生紧张恐惧情绪。这对学习动作、掌握动作是十分不利的。由于女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差,加上比较胆怯,不喜爱运动等主客观因素,因此在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学习过程中,显得十分被动。比如学习体操的横箱分腿腾跃动作时,学生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当这种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4.
探讨基于情绪调节基本理论的体育课程教学干预对初中女生身体自我概念及状态焦虑的影响.采用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以淮安市清河中学初三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对照组20人,实验组20人.实验组参加为期10周,每周3次,每次60 min的情绪调节体育教学;对照组不参加任何与身体活动有关的体育训练.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和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分别在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对初中女生进行测量.结果:1)实验组在身体活动、身体协调、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灵活性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2)实验组学生状态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10周的情绪调节体育教学干预,能有效提高初中女生身体自我概念,降低状态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商潮”的巨大冲击下,又有一批体育院系的新的毕业生不改初衷,义无反顾地走上体育教学岗位,可谓可喜可贺。然而,在他们初次走上课堂时不免会出现情绪激动,紧张甚至恐惧的怯场心理现象。能防止这种怯场吗?该如何防止,使新教师尽快适应体育教学?确实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心理学认为,怯场是一种情绪过于兴奋而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控制和无法支配自己的状态;也是一种兴奋过度,不能充分发挥水平,而使所干的事结果不理想的状态。笔者认为这种状态是可以防止的,其基  相似文献   

6.
韩金龙 《体育风尚》2020,(1):188-188
体育活动可以改变一个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性和灵敏性,提升思考水平,让人脑清楚,思维敏锐,有利于健康的成长,可以调整人的紧张情绪,让人积极向上,有着活力,形成良好的品格。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过程中,核心素养涌现在不同学科教育中,身为初中体育课堂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那么基于核心素养下怎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现在初中体育需要研究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足球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往往因过度紧张而表现失常,这一问题已引起普遍的关注。本文试对足球运动员情绪过度紧张的原因、影响及对策作一论述。一、过度紧张的原因有些报刊文章把过度紧张归因为“想赢怕输”,这似乎过于简单,要想克服过度紧张情绪,必须找出其原因,而首先则要搞清什么是紧张。苏联学者К.Л.扎洛夫在《运动员的意志训练》一文中的一段话似乎接触到了问题的实质,他说:“赛前心绪不安(战斗的兴奋感)按其内容来说是情绪矛盾。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教师如何排除学生情绪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体育学习情绪障碍,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影响个体正常学习行为和体育活动效能的消极情绪状况。表现为情绪冷淡,满不在乎,或者过分焦虑,情绪紧张,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情绪障碍往往受其日常个人情绪的影响,如学习紧张情绪波动,学习上的失败和挫折等等,这样很可能将不良情绪带入到体育学习中,形成被动、机械的身体练习,无法体验到从身体练习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享受。情绪障碍较多地受教学和学生身体素质基础的影响。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组织措施陈旧落后、缺乏新意,学生体育基础差而得  相似文献   

9.
消除学生心理紧张情绪 搞好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中 ,由于教学内容、方法及客观环境的影响 ,学生在心理上要承受一定的压力 ,从而出现心理紧张情绪 ,产生心理障碍 ,这对体育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既影响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和发挥 ,又会对学生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后果。只有让学生克服心理紧张情绪 ,消除心理障碍 ,了解动作技术环节 ,才能把体育教学搞好 ,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目前许多省、市已按照这一精神开始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增加了体育考试,计入学生的中考总成绩,这无疑对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使得他们在考试中出现一些异常心理状态,影响着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为此,体育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参加体育考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课技评考试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时会出现一些障碍,情况有以下几种: 一、畏惧心理这是技评前的一种防卫心理行为。技评成绩直接关系到本学期体育成绩,学生难免心理紧张,感到压力很大,从而产生畏惧心理。持有畏惧心理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体育基础差,未掌握好技评项目的动作技术;二是动作技术掌握较好,但怕临阵状态不佳,发挥失常。二、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田径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在初中田径教学中,该项教学模块比较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厌烦等方面的情绪,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将精力投入到教学内容的学习中,而通过分段注意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学习期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成效,促使初中学生向着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 虽然人们常以为儿童对参加体育活动有天生的兴趣,但健康问题专家特别忧虑的是越来越多的儿童选择文静的生活方式。习惯性的懒散增加了诸如肥胖症、气喘、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健康问题。参加适度的体育活动,是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方法。研究表明,锻炼有助于减轻急躁、抑郁和紧张,对情绪状态产生有益的影响。体育训练可以增加人的自信心,认识自己的身体能力,调节自身易变的情绪,使儿童能克服自己的心理紧张。有证据表明,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态在下降,这也许可归因于学生坐着的时间太多,即使开设了体育课,活动量和强度也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中学生焦虑状态的认识及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中学生焦虑问题是现代体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 ,解释和纠正学生焦虑状态 ,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具有特殊价值。正确认识体育教学中的学习焦虑 ,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 ,提高教学质量。1 体育学习焦虑的来源及表现体育学习的焦虑是由多方因素造成的 ,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体育课中的环境、场地、器材、教学内容等外部条件而引起的焦虑 ,这类属于状态性焦虑。二是由于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协调性、活动能力等原因 ,使其惧怕参加体育运动 ,这一类属于特质性焦虑。学生焦虑的表现通常从三个层面来反映 :一是情绪层面 ,表现为紧张、不安、压力感等主观的不适应感 ;二是生理层面 ,表现为肌肉紧张、心跳加快、出汗、头晕、协调困难等身体症状 ;三是认知层面 ,包含注意力难以集中 ,记忆力减弱 ,疏解压力的功能降低。这些反应都会对体育教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 焦虑对体育学习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的焦虑状态可分过低、适中和过高三种状态 ,不同的状态对体育学习有不同的影响。即在适中的焦虑状态下 ,学生往往呈现出唤醒水平提高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明确 ,注意力集中 ,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兴趣...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状态对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与规律,论述了情绪的保健、动机、感染功能。提出了体育教学中激发和调动学生情绪状态的5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崔延武 《冰雪运动》2011,33(2):79-81
克服滑雪教学中恶劣的气候环境,掌握复杂的滑雪技能,对陪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滑雪初级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状态表现为对高山坡度、滑行速度或受伤的恐惧,心理过度紧张与动作失调症,消极的情绪与自信心缺乏;采取提高自身讲解、示范的能力,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等措施克服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状态对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从情绪的健身和健心功能出发,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就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和调控学生的情绪状态进行了研究与指导,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智颖新 《网球天地》2009,(5):100-101
当赛点来临时,无论是握有赛点的一方还是被握有赛点的一方,都会感觉到“紧张和兴奋”。产生紧张和兴奋的情绪未必是坏事,但若过度,就会对实力的发挥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可以称之为“亢奋过度”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的活动过度高涨,对身心的自我控制会出现异常。适当调整呼吸,可避免“亢奋过度”。  相似文献   

19.
张亚 《体育风尚》2023,(3):74-76
近几年,由于生活条件的日渐提升,我国初中学生的肥胖率也在逐年增加。同时,初中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身体出现了亚健康的状态,为了减少初中学生的身体亚健康状态,本文针对肥胖学生的身体条件,提出在体育课堂中开展耐力训练的观点。本文从提升肥胖学生耐力的重要意义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初中体育课堂中耐力教学的问题,并提出了初中体育教学中针对肥胖学生耐力训练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情绪可以是体育活动的启动状态,也可以是体育活动的背景状态。情绪在体育教学中具有激活作用、动力作用和转化作用。因此,探讨在教学过程中诱发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形成体育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是有重要意义的。然而,体育教学中的情绪调控与运动竞赛中的情绪调控是不同的。早在80年代,我国运动心理学者祝蓓里教授就提出:体育教育心理学应与运动心理学分离。因此,本文拟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二、体育教学中的主要情绪要对体育教学中的情绪进行有效的调控,首先要了解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主要情绪。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